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文化>  正文

成都:发展文化产业 既要城市形象 又要产业品相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2011年12月21日   来源:成都日报

  成都市委十一届九次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成都市委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建设文化强市的意见》,一步步地将文化改革发展的目标任务细化、具体化,明确了“时间表”、“线路图”和“任务书”,尤其是将文化产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奋斗目标,让我市文化创意产业界深受鼓舞,大家普遍认为,发展文化产业,既要城市形象,又要产业品相。

  作为成都文化地标的武侯祠,不仅在文物和遗产保护上取得成绩,在产业拓展上更是令全国瞩目,依托三国文化打造的锦里,成为全国文化产业争相学习的“成都榜样”。仅仅才恢复举办几年的成都大庙会已经跃身为全国四大庙会,并将三国元素和成都元素巧妙地融合在了一起,成为成都对外传播和展示城市形象的名片。武侯祠博物馆馆长谢辉告诉记者,通过对《意见》的认真学习,让武侯祠全体职工深受鼓舞,更加坚定了遗产保护与产业发展两条腿走路的信心。在未来的发展中,武侯祠不仅会继续以三国文化的研究中心为根基做好“非遗”展示,更要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升级武侯祠的硬件设施配置,完善武侯祠内公共文化的服务与管理,实现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比如明年将进行的武侯祠停车场建设和水系改善,以及景观植被恢复,都力争重现“锦官城外柏森森”的历史人文场景。对成都大庙会也将进一步升级打造,要对成都元素与三国元素进行更进一步地融合,既充分发挥文博设施服务城乡居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功能,又要拥有立足成都面向世界的胸怀,把武侯祠打造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之都地标。

  成都传媒集团近年来连续参与像《赤壁》这样的大手笔影视文艺项目创作生产,在影视产业中占有了一席之地。对此,成都传媒集团电视剧制作中心主任、先锋影视总经理余小锋告诉记者,市委十一届九次全会审议通过的《意见》,为“成都造”影视作品创作与生产进军全国一流阵营,打开了视角,振奋了精神。成都传媒集团在确定了发展影视文化产业后,就一直积极地参与国内国际市场竞争,对全球影视产业和市场的情况做了认真地研究,充分利用集团整合后凝聚的人才优势和资本优势,参与了影响和效益兼顾的多个大手笔项目。明年,成都传媒集团还将有两个以成都为题材的精品电视剧呈献给观众,一个是以成都东区音乐公园为背景的《东区故事》,另一个是反映成都解放的《最后一个冬天》。

  今年10月23日,由成都市川剧院与德阳杂技团共同打造的《川剧秀——传奇变脸》首演。这台剧目从上马之初就采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模式进行运作,由成都市川剧院与德阳杂技团共同出资成立的三庆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负责剧目打造与运营。该公司老总周小衡告诉记者,通过对《意见》的认真学习,让他对川剧面向市场振兴的前景充满信心。周小衡表示,在随后的运作中,公司将以《川剧秀》为核心,在锦江剧场一带打造“川剧文化体验区”——以百年历史的锦江剧场、悦来茶馆为平台,对川剧博物馆进行扩展,同时结合周围“盘飧市”等成都名小吃,依托相邻的春熙路,聚合成一条涵盖吃、住、行、游、购、娱6大旅游元素的川剧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