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文化>  正文

文化产业产值比增14.5% 珠海力创“文化名城”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2011年12月20日   来源:珠海特区报

  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开发再创佳绩,文艺精品的影响力和辐射力显著提升,区域文化交流合作进一步加强,文化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公共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文化“走出去”能力显著提升……

     近年来,珠海文化建设成绩斐然,各方面都取得长足发展,呈现出大发展大繁荣的良好势头,振奋人心。例如,总投资近20亿元的珠海歌剧院、博物馆、规划馆、文化馆等重大文化工程相继奠基动工,目前珠海歌剧院现场施工全面展开,进展迅速,已完成搅拌桩、钻孔桩等工程;例如,2010年全市文化产业实现产值408.7亿元,增加值约63亿元,同比增长14.5%……

     珠海历来重视文化建设,一直把文化建设放到城市发展战略的高度来抓。尤其是去年8月,我市出台了《中共珠海市委 珠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建设文化强市的实施意见》,提出了宏伟目标:2020年把珠海建成具有深厚历史内涵、浓郁地方特色、强烈时代气息、多元文化兼容、极具竞争力的文化强市,成为国内外具有影响力的“文化名城”和“创意之都”。

     我市在文化建设过程中,坚持文化惠民,逐年增加公共文化投入。从2001年起,我市每年投入资金不少于5000万元,并逐年递增1000万元用于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尤其是《中共珠海市委 珠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建设文化强市的实施意见》中,将珠海市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文物保护专项经费、文艺创作扶持和奖励资金、市图书馆图书采购专项经费分别增至2000万元、1000万元、600万元和500万元,为推动文化建设提供了强劲的动力。

     一系列文化政策的提出、文化措施的实施,不仅提高了城市文化品位,塑造了特区文化的新形象,也让市民共享到改革开放的成果,增强了城市凝聚力和市民认同感、归属感,使作为多元外来移民城市的珠海,焕发出不同凡响的文化魅力。

     不少大型城市活动的定期举办,使珠海形成了一个个城市文化品牌。前天刚刚落幕的珠海国际半程马拉松赛,就向世人展示了一个开放包容、活力四射的珠海。像这样的城市品牌,珠海还有不少,如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珠海国际赛车节、元宵节民间艺术大巡游、国庆沙滩音乐派对、珠海文化大讲堂等等,让参与其中的珠海市民和各地游客深深感受到这座城市的律动脉搏。

     从建设“文化盛市”到建设“文化强市”,珠海牢牢树立了“新时期城市发展最终以文化论输赢”的理念,为城市建设注入一剂强心针。一年多来,我市以“建设文化强市”为抓手,立足珠中江、珠深穗、珠港澳区域谋划珠海文化发展,着力破解长期制约珠海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高起点推进文化事业发展、突出特色发展壮大文化产业、创新文化发展体制机制,推动珠江口西岸地区文化共建共享,构建全社会参与文化建设的新格局,努力争当推进文化强省建设的主力军,使珠海的文化建设走在全省文化发展前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