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文化>  正文

文化部副部长赵少华:增强中华文化影响力 大力推动当代中国文化走出去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2011年12月1日   来源:文化部官网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明确指出要“开展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对外文化交流,广泛参与世界文明对话,促进文化相互借鉴,增强中华文化在世界上的感召力和影响力”,要“增进国际社会对我国基本国情、价值观念、发展道路、内外政策的了解和认识,展现我国文明、民主、开放、进步的形象”,要在“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同时,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当代中国文化是当代中国现实与民族精神的生动写照,是帮助国际社会认识和理解当代中国的最佳载体。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加快推动当代中国文化走向世界,是增强中华文化影响力、实现文化强国战略目标的重要举措。

  一、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全面客观地认识当代中国文化

  当代中国文化是在继承、弘扬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在以民族文化为主体,广泛吸收和借鉴外来优秀文化的过程中不断创新发展而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其发展动力是改革开放,发展主线是“三个面向”,即“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目标是民族复兴。当代中国文化主要呈现出如下鲜明特征:

  (一)当代中国文化是传承的文化。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年的文明史,绵延不绝、生生不息,是当代中国文化进步发展的深厚根基。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创造性地继承五四运动以来新文化运动的成果,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看待和分析传统文化,逐步推进着对传统文化的现代解读、重构和创新,形成了对传统文化既有扬弃、又有传承与发展的当代文化。

  (二)当代中国文化是发展的文化。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本质特征。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到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到科学发展观,这些思想都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实践中不断创新的结晶,为传统中国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尤其是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以深厚的文化传统与优越的政治制度为保障,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以追求先进、科学、进步的文化为先导,文化发展经验不断丰富,文化成果日益丰硕,当代中国文化发生了飞跃性的进步,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三)当代中国文化是包容的文化。兼收并蓄、包容百家体现了当代中国文化的强大生命力。当代中国文化始终坚持以民族文化为主体,同时面向世界,坚持尊重文明的多样性,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平等交流,互相借鉴,创造并形成了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开放包容的民族形式与民族风骨。从传统文化到现代文化,从民族文化到流行文化,我国各种文化和谐共生、相互影响、融合发展,显示出当代中国文化开放包容、海纳百川的胸怀。

  (四)当代中国文化是和平的文化。中国文化是崇尚和平的文化,中国和平发展道路构成当代中国文化的重要内涵。当代中国文化追求和谐文化,反对冲突文化、暴力文化、强权文化,坚持对内构建和谐社会,对外推动构建和谐世界。在当代中国,无论是科学发展的观念、和谐社会的目标,还是改革开放的道路,都是中国文化和谐精神与中国人民和平愿望的集中体现。和平发展的当代中国文化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赢得各国人民的赞赏。

  新中国成立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继承、发扬、学习、借鉴的基础上,当代中国文化通过尊重差异、包容多样、鼓励创新、宽容失败,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与时俱进,开拓进取,以宽阔的视野、博大的胸襟和包容的气魄,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