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期间是杭州市旅游业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推进旅游业态转型升级、提升旅游品位、将杭州打造成长三角重要的旅游目的地的关键时期。作为杭州市“十二五”规划体系中的重要专项规划之一,《杭州市“十二五”旅游休闲业发展规划》将在全面、深刻总结杭州市“十一五”旅游发展成就和经验的基础上,适应国内外旅游业发展的新形势、新特点、新要求,提出杭州市“十二五”期间旅游休闲业发展战略、发展目标、旅游产品空间布局、重点项目开发设计、酒店与旅行社提升思路、市域旅游品牌完善提升、旅游营销计划、旅游人才培养,以及旅游管理体制创新和相应的规划保障措施等。
为使大家更好地了解杭州“十二五”期间旅游休闲业的规划情况,杭州市旅游委员会主任李虹日前接受了记者的专访,对《杭州“十二五”旅游休闲业发展规划》进行了详细解读。
记者:杭州“十二五”旅游休闲业规划是建立在“十一五”规划完成的重要基础上的,能跟我们讲讲“十二五”规划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展开的?“十一五”期间杭州旅游取得了哪些成就?
李虹:“十一五”期间,杭州的旅游产业发展迅速,规模总量全国领先,产业地位明显提高。数字最能说明问题,“十一五”期间,杭州旅游总收入从2006年的543.69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1025.7亿元,旅游外汇收入由2006年的9.09亿美元增长至2010年的16.9亿美元,接待国内旅游者人数从2006年的3682.14万人次增长至2010年的6304.89万人次,接待入境过夜旅游者人数从2006年的182.02万人次增长至2010年的275.71万人次(2010年接待入境旅游者人数大陆城市排名第6位,仅次于深圳、广州、上海、北京、珠海)。2010年,旅游业增加值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5.9%,旅游业已成为杭州市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和第三产业的龙头。
具体来说,“十一五”规划使得杭州旅游产业体系基本完善。“十一五”期间,杭州致力于旅游产品转型升级,由单一、传统的观光型旅游产品,向集休闲、度假、会议、商务、观光为一体的复合型城市休闲度假旅游产品转变,取得显著成效;旅游发展环境得到优化。杭州的旅游业发展在“环境立市”的城市战略指导下,高度重视核心资源的生态保护和景观提升。通过开展西湖综合保护工程、西溪综合保护工程、运河综合保护工程,共投入资金300多亿元,城市生态环境得到不断改善,旅游发展软环境进一步提升;旅游品牌形象塑造成功。杭州市的形象定位也在不断提升,由观光旅游时代的“江南山水·人间天堂”,再到近年来应对休闲时代到来而提出的“东方休闲之都·品质生活之城”,杭州的形象定位适应旅游者的多种价值诉求并具备越来越明显的号召力。
记者:相比于“十一五”期间的发展,“十二五”期间,杭州的旅游业发展是否将面临更多新情况?
李虹:是的,有非常多的发展机遇,首先,大方面来说,全国旅游将迎来“大发展时代”。国务院2009年41号文件明确提出“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未来相当长时期是国家产业转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由于旅游业具有循环消费、拉动内需、充分就业和高度融合的特征,国家层面已将旅游业作为产业转型升级的突破口和重要切入点。
其次,长三角旅游将迎来“大竞合时代”。2010年5月,国务院正式批准实施《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提出打造长三角“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门户、全球重要的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中心、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战略定位,长三角区域面临着新一轮产业分工和因产业分工带来的区域互补性协作。《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同时将杭州定位为“国际重要的旅游休闲中心”。
就杭州来说,杭州旅游将迎来“大空间时代”。2010年下半年,市委工作会议提出“加强城乡区域统筹,构建城乡区域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战略部署。充分利用郊区五县(市)的发展空间,适度缓解西湖等核心景区的游客过载量,加快郊区五县(市)旅游产业的发展,有利于形成以西湖等核心景区为龙头,区、县(市)统筹发展的大杭州全域化旅游发展新格局。同时,杭州旅游也将迎来“大产业时代”。市委、市政府提出在“十二五”时期,我市将发挥产业的比较优势,大力发展文化创意、旅游休闲、金融服务、电子商务、信息软件、先进装备制造、物联网、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能源等十大产业,市、区(县、市)两级将集中200亿元财政资金投向十大产业。旅游休闲业位居十大重点产业第二位,再度表明政府对旅游产业发展的高度重视。
在认识到这些机遇的同时,我们也面临非常多的挑战。比如旅游休闲城市竞争带来的挑战、庞大客流对旅游目的地综合管理的挑战、旅游休闲转型升级的现实挑战、强化国际旅游市场营销面临的挑战以及建设国际重要的旅游休闲中心对杭州旅游人才发展提出的严峻挑战。
记者:面对“十二五”期间的机遇和挑战,杭州旅游的发展目标是什么?
李虹:“十二五”期间是推进杭州国际旅游休闲中心建设的关键时期,要进一步强化旅游休闲特色、丰富旅游产品、融合多元产业、促进城乡交融发展、完善提升旅游公共服务、加大旅游市场营销、引导市民旅游休闲,进一步巩固全国的地位,进一步提升杭州作为终极旅游目的地的综合吸引力,打响“东方休闲之都,品质生活之城”品牌形象,初步建成国际重要的旅游休闲中心。重点建设“一个示范区,四个目的地”,即:国家级旅游休闲产业创新发展示范区、国际都市文化休闲目的地、国际山水旅游度假目的地、国际会奖旅游目的地、东方运动疗休养目的地。“十二五”期间要通过重点旅游产品体系构建、重要支撑体系建设以及重大项目布局来逐步充实完善“一个示范区,四个目的地”的功能。
记者:请您给我们描述一下“一个示范区、四个目的地”的具体内涵?
李虹:好的。国家级休闲旅游产业创新发展示范区:就是要发挥杭州旅游产业规模大、产业融合度高、体制灵活性强的优势,探索杭州旅游产业创新发展模式。首先,加快产业融合促进结构调整,在培育十大特色潜力行业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快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社会资源的融合发展。其次,以城带乡全域化发展,在“旅游西进”的基础上,探索杭州西部地区旅游发展新模式,构建大杭州旅游全域化发展的新格局。再次,探索旅游经济区、旅游产业集聚区等旅游资源一体化管理模式。最后,在旅游发展机制、政策、重大公共工程建设等方面进行改革性探索。
国际都市休闲目的地:就是以西湖、西溪湿地、大运河、钱塘江、南宋皇城历史文化旅游区、湘湖、良渚等为环境依托,以杭州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多元化的文化休闲方式为文化依托,加强休闲业态的集中布局,加强文化主题公园的建设,加快大型购物中心、特色购物街区的建设,加快城市公共游憩系统的提升,推进茶楼、美食、演艺等十大特色潜力行业转化为旅游产品,加强环都市休闲游憩圈的建设,将杭州城市建设成为主客共享的国际都市休闲目的地。
国际山水旅游度假目的地:就是依托天目山、大明山、千岛湖、新安江、富春江等极为优越的自然山水资源,处理好保护与开发的关系,实施高端开发,引入国际品牌项目,加强文化的注入,以文化引领山水度假发展,打造国际山水旅游度假目的地。
国际会奖旅游目的地:就是依托主城区钱江新城、西溪湿地和千岛湖、湘湖等区块的高端酒店集群,积极推进档次高、规模大、设施配套齐全的超大型会议会展接待设施建设,引进一批国际品牌会议,把杭州打造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会奖旅游目的地。
东方运动疗休养旅游目的地:就是将健康养生、运动休闲作为新的旅游消费热点积极培育发展,挖掘健康养生文化,充分利用杭州众多的疗休养资源、生态山水资源优势,以康疗基地、运动休闲基地建设为载体,着力发展中医中药养生保健、温泉养生、水疗SPA、山地运动、低空运动、水上运动等旅游产品,吸引国内外康体养生旅游者,将杭州建设成为主题突出、产品多元、体验丰富的运动疗休养旅游目的地。
记者:目前杭州旅游景区很多,但是大部分游客提到杭州,主要还是会想到西湖、西溪、千岛湖等。“十二五”期间,杭州对旅游资源的整合和旅游产品的开发有个什么样的空间布局规划?“十二五”规划中,推出的主要旅游产品有哪些?
李虹:根据“十二五”期间杭州城市发展规划目标的调整升级,杭州旅游发展将围绕建设“国际重要的旅游休闲中心”这一任务展开,以“一个示范区,四个目的地”为“十二五”旅游发展目标,在此统领之下,旅游空间上将完善《杭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6-2020年)中提出的 “一心·一轴·八区·五翼”的旅游发展空间格局,提出“一核、一极、两圈、两轴、全域覆盖”的大杭州旅游休闲空间结构。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