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文化>  正文

上海:文化产业新翅膀扇动经济腾飞 2020年变身“海派”国际文化大都市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2011年11月14日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据新华社上海电】金秋的上海,弥漫着浓郁的文化氛围。

  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发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号召之时,上海建设国际文化大都市的宏伟蓝图正徐徐铺就。

  根据初步规划设想,到2020年,上海将建成文化要素集聚、文化生态良好、文化事业繁荣、文化产业发达、文化创新活跃、文化英才荟萃、文化交流频繁、文化生活多彩的国际文化大都市。

  塑造“海派”胸怀

  来自英国的“达人秀”在上海“变身”普通中国人的梦想舞台;风靡欧美的音乐剧《妈妈咪呀》在上海第一次有了原味中文版;国粹京剧演绎《王子复仇记》《巴黎圣母院》;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青年作家应邀驻点上海进行探索性的文学创作;NBA球星走进上海原创的电影新片;上海交响乐团牵手纽约爱乐乐团共建亚洲一流的乐队学校;上海创作的都市题材电视剧不仅风靡东南亚,还直接出口到了非洲……“海派”二字,意蕴深远。上海自开埠以来,中西文明交汇,古今文化交融,形成了深厚的文化积淀和鲜明的文化特色。

  优雅的高空绸吊、惊险的肩上芭蕾、华美的水上舞台……《胡桃夹子·海上梦》——一部颇具浪漫主义色彩的杂技芭蕾剧,11月11日,《胡桃夹子·海上梦》在上海举行全球首演。全球30多家演出商云集上海,眼下已经有签订了5年欧洲巡演的合同。

  “品欢相声会馆”堪称新时代“海派”曲艺的一朵奇葩。一些来自全国各地的“80后”操起相声行当,打破了上海南京西路弄堂深处的沉寂。有了相声为伴,上海评弹团原来的“乡音书场”又“活”了起来,每晚滑稽、评弹、说唱等轮番上演,好不热闹。

  上海文广演艺集团总裁吴孝明说,根植于北方的相声艺术,在上海连续几年热演不衰,“品欢现象”是文化体制改革的产物,更是“海派”文化包容大度的表现。

  已经成功举办综合性世界博览会,并拥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成员、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国家动漫游戏产业示范区等众多文化“头衔”的上海,正以大海的气魄建设着蓬勃的国际文化大都市。

  文化成为新的翅膀

  深秋的黄浦江畔,中华艺术宫、当代艺术馆……一些令人流连忘返的世博建筑,将延续文博功能。“十二五”期间,上海在城市发展的核心地带腾出大面积地块,规划建设国际一流、堪比欧美的“博物馆聚集区”,为城市功能的转型升级插上文化翅膀。

  2010年,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9.75%。按照规划,到2015年,这一比重将力争提高至12%,真正确立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上海战略性支柱产业的地位。

  近年来,上海正因地制宜,优化文化创意产业布局,争取逐步形成产业轴、产业圈、产业带等。在文化产权交易、国际文化服务贸易、文化中介服务机构、文化类金融产品、文创产业税收优惠、版权评估和质押等方面,上海在全国范围内已拥有一些先行先试的经验,今后仍有进一步探索突破的空间。

  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长屠光绍表示,上海正在大力推进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四个中心”建设,文化与金融、贸易、信息、旅游等领域的融合发展可谓水到渠成。

  文化应是阳光、温暖、温馨的建设国际文化大都市,是上海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引擎。

  进入新世纪以来,上海逐步形成了以东方宣教中心、东方讲坛、东方信息苑等为代表的“连锁化营运、菜单化服务、品牌化运作”的公共文化服务机制。目前,上海的社区街道已基本建成“15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200多家社区公共文化活动中心、5245个村或居委综合文化活动室星罗棋布。

  有上海滩“百姓课堂”之称的“东方讲坛”7年累计举办各类讲座1.4893万场,直接听众达450万人次,二次传播受众超过两亿人次,已成为上海地区覆盖最广、参加人数最多、规模最大的公益性讲坛平台。上至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下至科技小常识、健康养生之道,各种话题应有尽有。

  文化人才是建设国际文化大都市的第一资源。传承和弘扬“海派”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一定要后继有人、人才辈出。

  从2010年最后一期开始,由上海作家协会主管的《收获》《上海文学》等文学刊物得到上海市文化专项资金扶持,在原有的稿费基础上大幅度提高标准,希望组织到全国最优秀的作品,以提高稿费的务实行动,进一步促进文学创作繁荣。

  上海的文化创作活力能否再充沛一些?公益性文化服务能否再贴心一些?引进文化人才的方式方法能否再灵活一些?深秋时节,上海市委领导主持召开了多种形式的座谈会、讨论会,并深入到文化企业、专家学者中间,广泛听取各方人士的真知灼见——文化建设的人文情怀越来越浓。(许晓青孙丽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