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内地艺术品拍卖业沾沾自喜于其突飞猛进的成交额,对香港这个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前辈"有点不屑之时,今年香港却以姜太公钓鱼的姿态,吸引了国内外艺术品交易业投资者的青睐.
今天,新成立的香港天成国际拍卖有限公司首场拍卖预展在上海锦江小礼堂亮相.引起海内外收藏界关注的,不仅是包括罗丹雕塑在内的拍品以及其管理团队不乏来自苏富比、佳士得前高层人员,而且据悉其投资创办者来自上海.
香港艺术品市场今年魅力十足,国际着名的巴塞尔艺术博览会收购了香港艺术博览会,这让内地诸如上海艺术博览会以及北京的艺术博览会都感到了压力.
加上年初,经营顶级艺术家作品的美国画廊高古轩(Gagosian)抢先在香港高调开办画廊,首展是当今美国最炙手可热的艺术家达明·赫斯特作品展.英国大牌画廊白立方(White Cube)也不甘落后,表示将于明年初在香港开设其于亚洲第一家画廊.
为什么在内地艺术品市场如此火爆之际,海内外的大投资者、大画廊和艺术机构偏偏选择了香港作为他们的落脚点呢?
专业画廊培育市场
说到香港的艺术市场,许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香港苏富比和香港佳士得,但事实上,撑起香港艺术市场的还有众多的大大小小的画廊.其中以1983年创立的汉雅轩、1987年创立的万玉堂、1992年创立的少励(Schoeni)画廊名声最为显赫,被称为香港的三大画廊.
香港的画廊的专业操作,对于将中国艺术家推向世界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在吴冠中撰写的《我负丹青》中曾经写过这么一段:"自从香港第一次回顾展后,我的作品在商品市场颇受青睐,香港一家美国人开的画廊万玉堂多方收集作品,举行我的个展,开幕请柬发出,想预先订画的人太多,只能按号先后进门抢订,晚上开幕,早上便已排队取号……"
现在,香港是个内地画廊走出去、海外画廊走进来的中转站.内地画廊进军香港,即可接触到重要藏家,开拓海外市场,还免除了海外开店的高昂成本.海外画廊进军中国,驻扎香港,即能与中国艺术界亲密接触,还能避免关税等方面的麻烦.国际顶级画廊高古轩和泰戈尔(Sundarm Tagore)纷纷在港开设分店.对比之下,内地,包括上海的画廊,仍未摆脱画店格局.
拍卖机构引领热点
如果说画廊是一级市场的话,那么拍卖行就是艺术品的二级市场.无论是苏富比,还是佳士得,抑或是其他全球性的拍卖机构,已经将香港作为拍卖中心.同时,香港也是内地艺术品通向国际市场最重要的中转站.
目前内地的艺术品拍卖会规模越来越大,预展场面人潮如织,拍卖现场轰轰烈烈--如此"井喷"景象并不能表明内地艺术品市场已经赶上香港,并与国际市场正式接轨.因为专家、人气、资金、拍品……今天内地拍卖市场或许什么都不缺,唯独少了香港市场一份难得的规范以及国际视野和胸怀.严格的挑选,精准的估价,多元化的拍品类别,强大的专家阵容,这些都保证了香港拍卖市场长盛不衰.
虽然从拍卖成交额来看,许多人都会觉得北京已经超过了香港,但是对于业内人士来说,香港拍卖会拍品的成交状况往往是当年或者来年内地拍卖行的参照模式.香港推出的新艺术家,会成为市场的风向标,如中国当代艺术的拍卖市场潮流即在香港兴起的.这次香港秋拍一个最为引人瞩目的信息,就是天成拍卖行推出了"当代文人"策展式主题专场拍卖.
"软件"实力不可忽视
香港进出口的便捷和税收的优惠条件,吸引了国际性艺术品会展.从当代艺术作品到古董艺术品的会展精彩纷呈.一些国际展商在香港办展,但目光却瞄着内地的买家.事实上,香港与内地在艺术品市场上展开了角逐.
良好的收藏氛围,也是香港艺术品市场的魅力所在.香港收藏家对文化艺术的热爱和执着,长久以来孕育出一股强大的文化与经济根基.其中最具代表的就是一些收藏团体,如敏求精舍等.敏求精舍是现代版的文人雅聚,入会条件很高,首先个人藏品要有档次,其次人品要好.发展新会友时需要全票通过.
与此相比,内地藏家虽不乏财大气粗,却"略输文采",且急于投资牟利,使得艺术品市场虽火爆却动荡不安.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