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早年间在宣纸上一笔笔画分解动作,到现在高科技辅助动漫制作,在新中国60年的动漫创作之路上,三代动漫人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努力打造着引领时代的作品。但如今回头看看,这个圈子在一个甲子中出现了奇怪的现象——从再穷不能穷创意、用土办法制作出属于新中国的代表作品,走到了再富不过富技术,用高科技弥补创意缺失的短板。为此,记者对三代动漫人的代表进行采访,他们在梳理动漫创新之路的同时,也对当前动漫市场存在的问题表示了担忧。
当代作品不及60年前
动漫人成技术工人
近年来,不断有观众反映国产动漫作品与日本或者欧美某些动漫、游戏作品在人物设定、故事、分镜等方面极其“相似”,就算是原创作品也难以摆脱日漫、欧漫的影子,经常被冠以“仿日系漫画”、“仿欧美漫画”的头衔。
由动漫产业衍生出来的周边产品制作商、动画电影投资商、COSPLAY等团队,也将更多的目光集中在了以《哪吒闹海》、《大闹天宫》等为代表的经典国产动漫作品之上。很多资深动漫爱好者对记者表示,与其去影院看《喜羊羊与灰太狼》这类卡通片,他们更愿意去给国产经典捧场,带来童年回忆的同时也能欣赏到更优秀的作品。
有资料表示,在渥太华动画节,除了去年当代独立动画人雷磊凭借《这个念头是爱》拿下最佳叙事类短片奖之外,近30年间中国并没有动漫作品获奖,而上一次获得该动画节奖项的中国作品,是30年前的国产经典动画之一《猴子捞月》。对此,雷磊坦言,《喜羊羊与灰太狼》等现代动画作品和《大闹天宫》等当年经典作品相比,更偏向于动漫商品。
而谈到这些似乎在“逆时代”发展的行业现象,有着60年动漫创作经验的著名动漫人、安徽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陈永镇表示,早年间,做动漫的人把动漫创作当成一种事业,一种精神追求,全心全意将动画当做艺术创作进行。“《大闹天宫》整部动画成本虽然仅有90万元,但创作团队的热情极高,很有干劲。”陈永镇回忆道。
“从制作动漫常规角度来看,创意工作者的创意都是和当时的环境紧密联系。虽然时代在进步,但现在能够称为经典的动画片越来越少,当代作品不出众,甚至无法回到上世纪50年代时的水平。”80年代开始从事动漫制作的动漫人,同时也是中国三浦灵狐产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功了称,在当今动漫行业中,虽然电脑的出现带动了制作技术的改善,但真正的艺术水平却下降了。“电脑是复制,手绘是创作,电脑的出现导致大量创作人员变成专门复制的技术工人。因此,高等院校的动漫专业本来培养的是进行动漫创作的艺术家,现在也变成了培养蓝领打工阶层的地方。”陈功了坦言,电脑方便剪接、制作,可以节省很多动漫制作成本,但也使得真正的艺术不复存在。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