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文化>  正文

香包绣出新天地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2011年8月16日   来源:中国文化产业网

  2011年,庆阳文化产业发展中喜事好事连接不断。先是来自宝岛台湾由台湾中天电视台、台湾三立电视台、《新新闻报》、《自由时报》、《中国时报》、中央电视台、甘肃电视台等13家新闻媒体、17名记者组成的“陇东——民俗艺术的摇篮”两岸记者采访团的年轻新闻记者在受到庆阳市长周强会见后齐聚西峰区锦绣坊文化产业示范街著名收藏、鉴赏、民俗专家、艺术大师张仁民先生的岐黄香包民俗文化有限责任公司频频发问,联合采访,在欢快愉悦的“好奇搜寻”中感受了一次庆阳香包民俗文化洗礼,随后赴西峰、庆城、环县实地采访。其次是6月6日,经世界记录协会公开认证,世界上最大的中国甘肃庆阳香包在2011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上精彩亮相。世界上最大的香包在庆阳。庆阳和庆阳香包再次鸣响四方,为世界瞩目。三是5月28日至6月10日,庆阳香包、刺绣、皮影、剪纸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再次在第三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上大显风采,彰显魅力,把古老传统、底蕴深厚、历史悠久的庆阳民俗文化和文化产业推向世界。

  那么,今年的文化产业开发还有那些可圈可点的“事”呢?

    产业富民梦成真----文化产业为广大农村妇女发家致富提供了广阔的用武天地

  实现“产业富民”关键在“把文化做成产业、让创意提升效益”,在用活创意、凸显特色、展示亮点上下功夫,做文章,要扶持壮大龙头企业,精心打造国际品牌,树立典型,示范引路,全力推动文化产业上台阶、上水平。产业富民,并非空穴来风。经过多次调查,凡是在文化产业发展上下实手、付辛劳,做出代价的,都赚了钱,挣来了效益,特别是在当今社会经济快速转型,大踏步发展的今天,一些手无寸铁、身边还无男人支撑的留守在家的农村妇女90%都选择做香包、搞刺绣、发展民俗文化产业而找到自己的用武之地。韩靖,今年27岁,一个和环县所有女孩一样长的秀气而水灵灵的女孩。5年前,她在环县的主街上摆地摊专门给人画鞋垫子挣钱糊口。她说:“原来画一双鞋垫挣0.5元,后来画一双2元,现在画一双挣5元,一般情况下一天可以画60双,这样每天可以赚300元左右,一个月下来,光给人画鞋样最少可以赚5000元。”现在她在环县街面上给自己办了一个香包民俗文化产品销售公司,经营鞋垫、肚兜、拖鞋、枕巾等,连同给人画鞋垫,年收入10万元左右。这只是一个典型,还有像专做剪纸产业的金香莲、吉彩琴、张锐利、段彩霞等家庭妇女,就是凭借自己的一双巧手、一把剪刀和几张红纸剪出活生生的艺术精品,借助展销以游美国,赴埃及、走西欧、飞上海、逛成都……,还有庆城县的曹爱玲、石丽峰,宁县的白彩霞、黄红、西峰的左焕荣、张秀芳等年收入都在20万元以上,产业种地两不误、城里楼房照样买,比在家务农强得多。

    政策铺路架金桥----政府为庆阳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供了平台和支

  “政策架金桥,产业铺富路。”庆阳市政府为了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在履行指导和服务职责上行动及时,落实及时。近年来,庆阳市委、市政府在各种场合不忘宣传文化产业、支持文化产业。在发展战略目标上提出的“红黑绿黄”四大战略,其中文化产业独占一半,与其他战略平分秋色,足见庆阳市委市政府对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视。特别是十七届五中全会以来,庆阳市委、市政府在坚决贯彻党中央关于要把文化产业建成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决策精神时,再次提出“工业强市,产业富民”的发展战略,为积极发展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开路架桥。先后多次召开常委会为庆阳文化产业科学发展提供政策、资金和人才支持。2009年,庆阳市政府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庆阳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意见》(2009[205]号),对庆阳市香包民俗、红色旅游、广告创意、演艺娱乐、影视动漫、新闻出版、文化会展、书画艺术等8大业态进行具体指导,提出了发展目标、任务重点和保障措施。2011年,庆阳市政府出台了《庆阳市人民政府关于扶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意见》(庆政发〔2011〕35号),对发展庆阳市文化产业在“放宽市场准入、优先提供用地、实行税费优惠、加大财政支持、优化发展环境”五个方面用十五条具体政策明确规定,给予大力支持。这两个含金量相当高的《意见》是近年来庆阳市政府首次明确公开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重大举措,大大推动了庆阳市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进程。近年来,庆阳市通过大办节会和发展会展经济,特别是经过连续9届的中国庆阳香包民俗文化节和2009中国庆阳周祖农耕文化节以及甘肃省第十二届运动会的成功举办,有力的推动了庆阳市文化产业的大踏步开发和庆阳城市水准的提升。目前,全市八大文化产业发展迅速,已形成260多家企业、591个营销公司、15万人的从业人员,6000多个品种,产值达6.3亿元。涌现出了像张仁民、计清、张志峰等规模龙头企业和赵玲莉、王小英、王彩梅专业生产大户,年均收入都在100万元和10万元以上。

    产业园区新天地----企业家为全庆阳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打开了组团发展的突破口

  环县龙影文化产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是今年环县县委、县政府大力狠抓文化产业开发的一个龙头企业,该公司在去年实现销售收入260多万元的情况下,又抢抓市里扶持发展文化产业的大好时机,对其进行重新改造升级,把它建设成一个重大项目---环县文化产业城。该项目占地21亩,共8层,投资1500万元,集文化产业开发的研发、设计、生产、包装、销售等多个项目于一起,是一个开发环县“非遗”保护项目——道情皮影的综合文化产业大楼。在该公司的皮影制作车间里,环县有名的皮影世家高清旺、高清峰弟兄带领高氏家族的20多个弟兄、叔嫂常驻龙影公司,一边加工皮影赚钱养家、供给孩子上大学、农忙时还回老家去种地,真是赚钱、种地、供学“三不误”。皮影雕刻艺术大师高清旺举着已经被刻刀磨出老茧的粗糙的手告诉笔者,我们家族联合经营,互相帮忙,一年下来雕刻制作皮影1600多件,每人可赚钱10万元以上,比种地强多啦。此外,庆城县按照市政府的要求和支持,正在加快进度,全力建设周祖农耕文化产业园项目,该项目规划占地1500亩,总投资6800万元,分期实施,今年计划完成祭坛、神道、停车场、人工湖、岐黄中医药博物馆、日光温室建设、五谷种植、五果栽植、民居改造、作坊一条街、景区主干道路、供排水及绿化等项目。开工以来,先后有庆城镇、旅游、农牧、林业、交通、水务、电力、广电、电信、环保等19个单位参与工程建设,8月底前全部完成。目前,所有项目工程全部启动,并取得了较好的工作进展。这个重大项目以周祖陵生态旅游园区为依托,集文化旅游、产业开发、农耕体验为一体,规模宏大,设计新颖,是一个全面支撑庆阳市文化产业发展的新项目。西峰区正在启动香包民俗文化产业园区的建设项目,该项目投资5000多万元,占地面积60亩,由中国文化产业前沿网首席顾问、北京大学教授陈少峰牵头,集聚国家文化部、建设部9名专家学者反复论证,实地考察,现正在制定建设规划和施工方案。该项目计划以积聚庆阳香包民俗文化产业龙头企业、重点公司为核心,合拢整合庆阳香包、刺绣、皮影、剪纸等文化元素,庆阳市文化产业发展开发加油提速。将建设非遗展示馆、产业开发馆、精品展销馆、普品生产馆等多功能展馆,为庆阳文化产业组团发展和规模集散搭建平台,提供支撑。今年上半年,全市组织香包、刺绣、剪纸等文化企业在北京、上海、天津、兰州、西安、西宁等地参加各类艺术节、文博会等大型节会133次,销售收入2.02亿元。

  香包名片靓庆阳----文化创意产业为宣传庆阳,提升庆阳城市魅力插上腾飞的翅膀

  “香包做名片,庆阳绽魅力”。这几年,庆阳市委市政府把庆阳香包和民俗文化产业紧密相连,用庆阳香包这张多彩亮丽的名片宣传庆阳,推介庆阳,使甘肃庆阳这个新兴的魅力城市在世界城市之林频频亮相,大放异彩。3月21日至4月2日,全国八大名剪刀之一的庆阳市著名剪纸艺术家、71岁的老艺人金香莲去美国参加国际艺术博览会剪纸现场表演和展出活动,对庆阳传统剪纸艺术和民俗文化在美国进行推介宣传。国际艺术博览会把庆阳的香包剪纸带到美国的华尔街、联合国大厦、大都会美术馆、哈佛大学进行巡回展销和宣传。6月5日,由台湾中天电视台、台湾三立电视台、《新新闻报》、《自由时报》、《中国时报》、中央电视台、甘肃电视台等13家新闻媒体、17名记者组成的“陇东——民俗艺术的摇篮”两岸记者采访团,在庆阳市深入采访,庆阳市长周强会见他们并向他们介绍庆阳经济社会发展和民俗文化产业开发情况。“陇东——民俗艺术的摇篮”两岸记者庆阳采访活动是省台办组织的2011年两岸新闻重点交流项目。从6月2日起,采访团一行先后深入西峰、庆城、环县等县(区),重点就庆阳民俗文化产业开发和民俗艺术保护、传承情况进行了采访。6月6日,庆阳市文化出版局受庆阳市政府委托,在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上承办了以“五彩香包、魅力庆阳”为主题的“庆阳端午香包民俗文化活动周”,向世人展示了庆阳独特的香包民俗文化、周祖农耕文化、岐黄养生文化和红色革命文化。隆重举办了世界最大的香包认证会,世界纪录协会确认世界最大的香包在庆阳,受到在西安参加世园会的华商报、陕西日报、西安晚报、新浪网、淘宝网等40多家新闻媒体的广泛关注和竞相报道,在2011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上引起了强烈的轰动和反响,大力推介了庆阳文化,展示了庆阳的魅力和风采。把庆阳市作为岐黄中医药文化之源、周祖农耕文化之源、儒家思想产生之源、南梁红色文化弘扬传播之源、“西部大庆”发祥地之源的“五源同归”的福源之地推向世界。此外,庆阳市还充分利用“中国庆阳”门户网、“五彩庆阳”网、“庆阳时空”网、“陇东报”全球网、“每日甘肃”等网站在全国打出“中国香道和庆阳香包”品牌,提出“中国香道在庆阳,中国香包在庆阳”的新产品开发对外宣传口号。一些香包民俗文化产业公司先后在西安、北京、天津、上海等大中城市设立营销窗口43家;庆阳市环县籍青年文化企业家贾森栋在兰州创办甘肃鼎鑫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先后在全国设立了天津、上海和广州展销窗口,为庆阳民俗文化及产品走向全国,做出了努力。从2008年3月该公司成立至今,先后利用兰州展销窗口资费筹资举办了4届兰州端午节庆阳香包民俗文化产品展销会、3届庆阳香包民俗文化产品兰州庙会、参加了3届甘肃省旅游商品博览会, 2届兰洽会、举办甘肃省非遗展、文博会;每届展销会8至15天,集中展销庆阳香包、陇绣、剪纸、皮影,同时还组织环县道情皮影戏演出,以演促销,展演结合,全力打造庆阳文化产业品牌。接待了李子奇、宋照肃、邓诚成、陆浩等省市领导的参观,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应。2011年3月份,该公司在广州省甘肃商会的展示大厅设立庆阳香包民俗文化产品展厅,营业面积为200余平方米,集中展示庆阳香包、陇绣、剪纸、皮影等民俗文化产品和庆阳名优土特产品。共铺货30余万元。岐黄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经理张仁民乘着自己新开发的产品“百鸟朝凤”挂件为代表的庆阳香包刺绣系列在2011年5月甘肃旅游商品大赛上荣获“甘肃省十大名优旅游商品”及他的公司获得“2011年甘肃重点旅游商品企业”称号的大好时机,首先投资50万在北京朝阳区四惠站国粹苑设立庆阳香包销售窗口,宣传销售自己新开发的产品布老虎和庆阳的香包、刺绣及手工绣花拖鞋,还与杭州中国美院联系,共同加强创意设计,更新产品换代,开发庆阳香包新产品。在杭州中山南路格子铺设立营销窗口,展销庆阳香包刺绣等系列产品。合水县万红绣坊总经理王万红投资30万元,在北京设立2个庆阳香包销售窗口,积极展销庆阳香包。这些营销窗口的展销活动都得到甘肃日报、兰州晨报、广州、天津、兰州市电视台等多个频道的新闻媒体的追踪报道,取得了极大的社会宣传效应。

   专家的观点:创意 + 包装 =效益

  “欢迎各位领导来参观,多支持……”“我生产的耳枕、拖鞋、鞋垫、盖头、肚兜都叫西峰几个大公司拿完了,只剩下这几件了,我每年生产盖头、肚兜、鞋垫等妇女结婚用的民俗文化产品350件,收入大约12万元。目前最大的困难就是人工少,做不出来,供不上货……”这是环县香包生产大户王彩梅前几天对记者所说的肺腑之言。王彩梅说: “好领导哩,香包产业这件事做是能做的,我做鞋垫比我一年种麦和务苹果树都强,就是我没钱,想往大的做没有资金,缺乏扶持,加上又买不到包装盒子,产品卖不上价钱….”王彩梅说:“要是领导能给我扶持5万元,我就能带50个人搞刺绣,把这个生意做得更大......”

  “发展产业抓项目,我想做大没资金”这不只是王彩梅一个人的愿望,是全市8000个香包刺绣生产大户的愿望。常年在国内大城市考察项目且有丰富广告宣传经验的中国广告协会户外分会常委、甘肃省广告协会副会长、协力广告公司总经理苏虎宁认为,现在,文化产业开发,大有作为,国家支持力度大,利润空间大,消耗成本低而且环保,是一个能使农民脱贫致富的好产业。苏虎宁说,目前,庆阳的文化产业要发展,就必须用活创意——这个文化产业发展的灵魂。在开发新产品上下功夫。其次,要搞好包装,通过产品宣传庆阳的知名度,在做好宣传上下功夫。第三,要注册商标,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知识产权保护。这样,创意加包装就等于产业效益。
(中国文化产业网甘肃通讯员 闫樱芳 左瑞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