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文化>  正文

欧阳坚:发挥政策导向扶持功能 推动文化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2011年7月29日   来源:人民网

  当今社会,文化产业的重要意义日益凸显。国务院2009年颁布的《文化产业振兴规划》,首次把文化产业明确为国家的战略性产业。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线,明确要求将文化产业打造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2011年3月,国务院颁布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首次把发展文化产业列为一项重要内容。这一切都充分说明,文化产业在社会生活和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得到进一步提升。

  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重大意义

  首先,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是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突破口。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伟大实践中,党中央明确提出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战略任务。通过加快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促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实现,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文化发展中,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各自承载着不同的职能和使命,前者为全社会提供基本的、均等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满足的是人民群众最基本的文化权益;而后者则必须通过培育规范合格的市场主体,利用市场来配置资源,推动文化企业在优胜劣汰的竞争中获得发展和壮大,以此来增强文化企业发展的生机与活力,动员更多的社会力量和资源进入文化建设领域,实现业态、门类与产品日趋丰富和多样化,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对文化产品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需求。可以说,发展文化产业是当前推进我国文化建设最直接、最有效的突破口。

  其次,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有效途径。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我们的发展要在全面、协调的前提下实施,要在节能、降耗、环保的前提下推进,更要在可持续的前提下进行。与其他工业产业相比,文化产业投入的主要是知识和智慧,产出的是文化内容,其资源在利用过程中不仅不会减少反而会不断增加,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对环境污染最小、物质消耗最低,最符合“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要求。因此,文化产业是最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产业,它的发展不会随着自然资源的枯竭而萎缩,它的需求也不会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减弱,反而会在经济进入中等发展阶段和物质资源逐渐减少的情况下,更加凸显出独特的优势和勃勃生机。

  第三,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有利于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发展方式的转变。文化产业是当今世界最具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美、英、日等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都超过15%,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我国文化产业虽然比重还不高,但其“优结构、扩消费、增就业、促跨越、可持续”的优势和功能已逐步显现。可以说,随着文化产业的发展和其功能作用的进一步发挥,必然为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作出更为积极的贡献。

  第四,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是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举措。一个强大的国家,不仅要有强大的经济、科技、军事等硬实力,还要有文化、外交、制度等方面的软实力。当今世界,文化因素和文化较量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此种形势要求我们,必须具有广阔的国际视野和强烈的改革发展意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提高文化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增强中华文化传播力和影响力,更好地维护我国文化安全。只有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培育有竞争力的文化企业,打造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品牌,才能使中华文化产品大量持续地进入国际文化市场,从而在境外的受众中有效地提升中华文化的亲和力、影响力和传播力,树立起中国积极正面的国际形象,使我们的价值追求和行为准则得到全面的理解和公正的认同,进而增强我们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

  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的不断增强,我国文化产业如同初升的旭日,朝气蓬勃,生机盎然。

  文化产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上升。2004年以来,全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幅超过同期GDP增幅5个以上百分点。到2010年,文化产业增加值预计已到1万亿元,占GDP比重由2.1%增加到2.5%以上。北京、江苏、广东、云南等近10个省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已超过5%,成为当地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支柱产业。

  文化产业关联效应不断增强。随着文化与技术、经济的相互交融,文化产业与信息、旅游、体育等相关产业的结合也日益紧密,产业的边界趋于模糊,以文化内容消费为核心的庞大产业链和产业集群逐渐形成。文化产业具有的关联效应越来越广,对其他产业产生了巨大的拉动作用。例如,演艺行业迅猛发展,带动了旅游、商业、餐饮等产业的兴旺。网络游戏和动漫等产业迅速发展,带动了电信、出版和媒体行业的发展。2010年,全国演艺综合收入已超250亿元,网络游戏市场规模已超340亿元,艺术品交易额已超1200亿元,出版印刷总产值突破1万亿元。

  新兴文化产业迅速兴起。随着网络、数字技术的发展,网络文化、动漫游戏、数字音乐、数字电影等新兴文化产业迅速崛起,拓宽了文化产业的领域。我国的网络游戏市场规模不断扩大,2009年达到258亿元,同比增长39.5%。其中国产网络游戏市场规模达到157.8亿元,比2008年增长41.9%,占总体市场规模的61.2%。[2]。国产影视动漫产量从2003年的1.2万分钟增长到2010年的22万分钟,黄金时间的动漫节目已由进口片为主转为国产片为主。

  文化产业集群化趋势日渐明显。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许多文化产业园区相继建设和投入使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文化产业发展的集聚与规模效应,增强了文化产业的发展后劲。一些地方正在形成文化产业集群。北京市已有文化产业集聚区30个,文化企业达到8000多家。上海市有文化产业园区75家,集聚了2500多家文化企业和2万多名高层创意人才。江苏省建成或在建的文化产业园区有60多家。

  总体看,我国已步入了演艺、影视、出版、艺术品、动漫游戏和网络文化生产及消费大国的行列。

  “十二五”时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重要阶段,也是实现文化加快发展、迎头赶上的关键时期。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国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

  一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为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领导保障。中央领导同志多次突出强调文化产业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的重要地位,指出发展文化产业有利于优化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有利于拉动居民消费升级,有利于扩大就业和创业,要求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着力点和突破口,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措施抓紧抓实。2009年国务院出台的《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把文化产业确立为国家战略性产业。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进一步明确了要在“十二五”期间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要求各地和相关部门把文化产业放到重要议事日程,创造条件,加快发展。这些重要举措,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思想保证和制度保证。

  二是社会财富总量不断增加,为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2010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已达到39.8万亿元,跃居世界第二,财政收入突破8万亿元,与此同时,企业和个人储蓄也大幅度增加。这就为文化产业争取各类资金提供了可能。目前,从中央到许多省市区都设立了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或基金,社会、民间和金融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积极性也日益高涨,文化产业的政府资助和民间投资力度大幅度增强。

  三是城乡居民文化消费需求快速增长,为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实践证明:当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时,居民消费将由生存型、温饱型向小康型、享受型转变,文化需求将快速增长,文化消费日益活跃,并向高品质、多样化和个性化方向发展。2010年,我国人均GDP已超过4000美元,意味着我国文化消费已经进入快速增长的新阶段。据有关专家测算,按照国际人均收入和支出平均标准,我国文化消费支出总量应该达到4万亿元以上,而目前尚不足1万亿元。这说明居民文化消费的潜力还远未得到释放,文化产业发展的空间极为广阔。

  四是数字、网络、电子等技术的推广普及,为文化产业内容创作、业态创新、产品传播提供极为有利的条件,极大地降低了制作成本、提升了创作效率,大幅提高了产品的表现力和传播力。

  五是我国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为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更为有利的国际条件。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和国际影响力的提升,我国的发展道路也在备受关注。在这个过程中,国际社会先是考察和研究我国的经济体制和社会制度,进而追寻其背后的文化因素。在这样的背景下,境外专家和民众了解中华文化的愿望日益强烈,兴趣不断高涨。这为中华文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提供了现实的市场需求,为中国文化企业开拓国际市场迎来了难得的机遇。

  看到机遇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所面临的严峻挑战。

  从国际上看,改革开放30年取得的巨大成就,明显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我国的发展道路和核心价值观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理解和认同。但是,从总体上说,我国文化软实力还很弱小。近年来我国文化产品出口数量有所增长,但文化贸易逆差的现象仍未得到根本的改变。西方大型文化企业凭借着雄厚的财力、强大的研发能力和国际市场的营销能力,对我国的文化企业造成严重的威胁,挤压着我们生存的空间。如何守住我们的文化阵地,同时不断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是对我们智慧和能力的考验,也是对我国文化企业的严峻挑战。

  从国内来看,随着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和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社会思想文化多样多元多变特征更加明显,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共识、弘扬正气、促进和谐、确保稳定的任务更加迫切。同时,我国已进入文化消费快速增长期,全社会对健康有益文化产品的期盼日益增强,对真善美的追求和向往愈发强烈。这就要求文化产品和服务既要有量的扩张,更要有质的提高。不能搞简单的临摹、复制、翻版、抄袭,要在内容和形式上不断创新,更要在体现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上有新的探索,从而在陶冶人们道德情操的同时,反映出人们崇高的价值追求。但目前我们大多数文化企业的创新能力和文化品位与群众文化需求之间还有很大的落差,与我们肩负的文化使命还有很大的差距。如何改变文化企业创新能力不足、思想性知识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的文化产品偏少的状况,对我们来说是一项艰巨而紧迫的任务。

  可以说,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文化产业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机遇也前所未有。总的看,有利的因素更多,发展的环境日益趋好。我们要趋利避害,抓住难得的战略机遇期,有效地应对各种挑战,其中一项最重要的也是最艰巨的任务,就是要制定和实施好文化产业政策。如果我们能制定科学有效的文化产业政策,就能够发挥后发优势,确保文化产业实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

  文化产业政策的功能与作用

  政府对文化产业引导和扶持的途径,主要是政策。政府通过制定和实施政策,反映政府对形势的判断和对发展目标的预设,表达政府支持什么、限制什么和禁止什么的立场,以此决定文化产业发展的走向和进程。环视全球,文化产业较为成熟的国家,其政府大都制定了本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战略和相应的扶植、引导政策。例如,英国政府很早就认识到了文化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并于1997年首次将文化产业列为国家重点扶植产业。为此,英国政府成立了由文化、媒体和体育部牵头,由外交部、贸工部和地方政府共同组成的文化产业工作组,分析英国文化产业的现状,确定发展战略,制定和实施扶持政策。日本则早在1995年就确立了文化立国方略,明确提出10年内把日本建成世界第一知识产权国。为了振兴文化产业,日本政府制定了大量的扶植政策,比如制定长期规划,对重新挖掘、振兴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遗产、民间艺术、传统工艺和祭祀活动,提供资助和奖励等。美国通过《版权法》、《跨世纪数字版权法》、《电子盗版禁止法》等一系列法规的制定出台,为文化产业提供了完备的保障体系,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同时,通过政策的鼓励和引导,拓展了文化产业的融资渠道。正是政府的积极扶持和引导,对这些国家文化产业的发育和成长起到了市场不可替代的作用。

  纵观文化产业发达国家的政策实践,可以发现,文化产业政策至少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功能和作用。

  第一,引导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向。文化产业是内容产业,具有一定的意识形态属性,因此,其发展不能单纯以市场为导向而追求利润的最大化,还必须肩负起传播先进文化,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抵御不良文化的侵害等社会责任,从而确保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另外,文化产业要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不断地满足人民群众健康有益的文化需求,防止外来文化的入侵,确保国家文化安全,这些都必须依靠政策来引导和规范。比如,在1950 年欧美国家制定的《佛罗伦萨协议》中,对文化专门设定了一条“保留条款”,即允许各国不进口那些“可能对本国文化产业发展构成损害的文化商品”。许多国家包括欧盟,为保护本国的电影产业,防止美国影片的冲击,实行了对本国电影产业的补贴,还有一些发展中国家为防止西方电视节目的大量入侵,也制定了对电视节目实行播出时间限额的规定。法国、加拿大等国按照“文化例外”的原则,制定了限制不适合本国价值观的文化产品进口的政策条款。

  第二,优化文化产业发展环境。文化产业在发展的初期和市场体系不完善的情况下,难以完全依靠市场有效地配置资源,同时,在信息不对称、权力不对等的情况下,所进行的“优胜劣汰”也往往缺乏公正性与合理性。因此,必须由政府制定政策,来进行必要的修正、引导和调节,尤其是对新兴业态和中小企业给予必要的扶持,为其营造有利发展、公平竞争的环境。比如,韩国前几年专门制定出台了《文化产业促进法》,设立了专项基金、加大了财政投入,通过实施减免税收、降低利率,鼓励社会资金进入文化产业等政策,极大地促进了本国影视、动漫、音乐和演艺产业的快速发展。法国通过制定减税等法规鼓励企业进入文化产业领域,从事文化的企业可享受3%左右的税收减免。丹麦政府建立电影风险投资基金,扶持电影产业发展。

  第三,规范文化市场秩序。由于市场在配置资源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自发性和盲目性,一些文化企业在追逐利益时往往会不守规则、不择手段,从而导致恶性竞争和无序发展。因此,政府就要通过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来规范企业的行为和市场的秩序,防止出现为追逐短期的利益而放弃社会责任的假冒伪劣和侵权盗版等不法行为。文化产业是内容产业,投入的主要是版权和知识产权,因此,有效保护知识产权对于文化产业而言具有更为重要的特殊意义。比如,加拿大1967年颁布了《电影发展公司法》,主要是为了规范电影公司的行为,维护电影市场的正常秩序。日本为了有效地保护知识产权,先后出台《知识产权基本法》、《关于促进文化产品的创造、保护和有效利用的法律》,以及《防止盗录电影法》等政策法规,对规范企业行为、维护市场秩序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第四,促进文化资源的有效保护与合理开发。文化资源是文化产业生存发展的根基和源泉,离开了文化资源,文化产业便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对本国的历史文化资源加以有效保护,保证其不会在开放利用中受到损坏、歪曲和流失,是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前提和保障。这项工作单纯依靠企业运作和市场调节,是难以实现的,而必须依靠政府的政策来提出明确的要求和严格的规范,才能使文化资源得到有效的保护与合理的开发,同时也才能使公共文化资源不被垄断、实现共享。比如,法国早在1840年颁布了《历史性建筑法案》,将所有历史建筑物列为文化遗产,并加以保护。上个世纪50年代,日本制定了《文化财产保护法》,对各类文物和艺术品依法实行保护,这既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同时也使文化遗产在开发中得到了传承和弘扬。

  综上所述,正确制定和实施文化产业政策,对文化产业健康快速发展至关重要。

  完善产业政策,推动产业发展

  与其他国家一样,我国的文化产业作为一项新兴产业,其成长和壮大也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引导。到目前为止,我们虽然制定了一些文化产业方面的政策,也对一些产业门类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总体而言,还存在着政策制定主体分散、政策的权威性不强、政策实施的有效性较差、政策支持产业发展的力度不够等问题,这就使文化产业发展难以得到有效的引导、有力的支持和充分的保障。造成此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管理体制分散,造成政策不协调、不统一;二是政策出台的层级偏低,致使政策的权威性不足;三是对文化产业特殊性的把握不准确、不全面,造成政策的针对性不强;四是没有掌握文化产业政策制定的方法、步骤和程序,使政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受到影响。这些问题的存在使我国的文化产业政策存在着先天的不足。因此,只有尽快完善文化产业政策体系,提升其统一性、权威性、针对性和有效性,我们所制定的文化产业政策才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才能真正推动文化产业健康快速的发展,使文化产业走出盲目、自发的发展困境。

  为此,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一步完善文化产业政策。

  一是保证相关政策内容的统一性、权威性、连贯性和系统性。在政策内容中要明确分工、明晰责权,确保各相关部门在管理中“不越位”、“不缺位”;要对建立顺畅的沟通协商机制作出政策要求,从而保证在信息对称的基础上,达成共识、统一步调、形成合力,共同推动产业的发展;要妥善处理好中央和地方的政策衔接问题,中央的政策既要有明确的要求,又要为地方预留一定的政策空间,从而为地方制定更为适宜的配套政策并顺利推进政策执行创造条件。

  二是鼓励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发展。一方面要培育骨干文化企业,鼓励有实力的文化企业跨地区、跨领域进行兼并、重组,使其尽快做大做强,成为文化产业领域的领头羊和主力军,从而提升行业素质和国际竞争力;另一方面通过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和园区的建设,使其真正成为产业创新的孵化器,充分发挥聚集效益和示范作用,从而提升文化产业的创新能力和发展水平。

  三是对文化产业给予多层面的扶持。要综合运用财政、税收、金融等经济手段为产业提供政策扶持,尤其要着重在三个方面进行考虑和安排。一是在鼓励创新方面,要通过建立基金、实行奖励、进行补贴对创新进行鼓励;要加大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力度,并建立相应的荣誉制度;比照科技人才引进政策,加大文化产业领域创新型人才的引进力度,从而提供人才保障;要加强对创新产品的知识产权保护,维护创新者的正当权益;要在社会上形成鼓励创新、支持创意的浓厚氛围,为创新创意提供宽松的环境。二是在拓宽融资渠道,建立风险分担机制方面,要鼓励建立文化产业投资风险基金,制定无形资产评估质押贷款等办法,为文化企业上市融资提供便利,积极开展文化产业投资保险和再保险业务等;要规范文化产权交易,完善风险评估机构,建立风险规避机制。三是在推动文化与科技相结合方面,要鼓励发展以数字化、网络化为主要特征的新兴业态;对文化科技创新予以必要的奖励和扶持;进一步推广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形式,为文化产品的高效传播建立现代流通渠道体系;利用先进的科技改造传统的文化传播方式;政策内容和政策手段要与科技发展相契合。

  四是加强监管,运用规制手段保证产业健康发展。首先,是对文化产品内容进行引导和管理。要采取一定的规制,为文化产品的内容确定明确的标准和行为底线,对重要文化产品进入市场实行必要的评估和审查;同时,要加强文化市场的监管,对不良文化产品进行查处,从而避免其对社会造成的危害。要综合利用行政、经济、法律等手段,对生产人民群众喜爱、优秀健康的文化产品的企业进行鼓励和宣传,对生产不良文化产品的文化企业进行坚决查处。充分发挥政策的导向作用,通过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使生产优秀产品的企业得实惠、得名誉,使违规企业被打击、受处罚,让社会明确感受到,我们的政策是支持什么、鼓励什么、打击什么,从而营造健康有序的市场环境,确保国家文化安全。其次,在建立现代市场体系方面,要鼓励民营资本进入政策允许的文化产业领域,并对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给予同等的待遇;要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打破条块分割和地区封锁,建立统一有序的文化市场体系。

  总之,要通过进一步完善文化产业政策,为文化产业又好又快发展创造条件、营造氛围,推动其尽快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

  (本文刊登在前线杂志社《北京文化创意》季刊创刊号)来源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