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本报7月18日刊发的《昔日水乡纵横处,仅余六桥忆当年》引起有关部门关注。据有关资料显示,民国时期“恭常都”(现香洲区)记载有十二座桥,“黄梁都”(现斗门区)记载有四座桥,这些古桥目前大多损毁,曾经挺立在珠海城区的天妃桥、三潭桥、翠环桥等桥梁,只有在古籍中寻找这些美丽的名字。
香洲区有桥梁十二座
据市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香山在清代民国时期分为十乡十四都,其中“恭常都附场都”大致是目前珠海香洲区管辖范围,“黄梁都”是目前斗门区管辖范围。据民国《香山乡土志》记载,恭常都附场都有“天妃桥前山寨南门外。马坑桥在鸡拍村,元时建。水彻桥、三潭桥、白眼桥俱在白鹤村。官涌桥在上栅村。大关桥在东岸村右侧。聚源石桥在北山岭村,为往澳通冲。六斗桥在翠微村南,昔经理社仓者私收谷六斗,乡人罚建。翠环桥在翠微村西南,长三丈余,有闸可灌田。青云桥在会同村北,有闸,可守险。大坑桥在南大涌村,外跨大坑水。”
这段文字详细记载了桥梁的名称及地点,这段文字说明,目前香洲区在民国时还有桥梁十二座:天妃桥、马坑桥、水彻桥、三潭桥、白眼桥、官涌桥、大关桥、聚源石桥、六斗桥、翠环桥、青云桥、大坑桥。
斗门区有桥梁四座
据悉,斗门许多桥梁都没有在史书上留下踪迹,《香山乡土志》记载黄梁都有桥四座:“通济桥土城东北二里,长五丈余,龙归桥龙归寺前,三续桥乾雾村,接龙桥荔枝山村”,其名称为“通济桥、龙归桥、三续桥、接龙桥”。市博物馆工作人员说:“斗门现存的三驳桥是不是三续桥?乾北石桥是不是接龙桥?这些问题还需进一步考证。”
大关桥就是现在的大观桥
据悉,《香山乡土志》记载的是一些比较出名的桥,珠海当年水道纵横,不可能只有记载的十六座桥。据《南溪村史》编写小组人员考证,仅南溪古时就有8座桥,其中比较着名的有康济桥、十眼桥、汇源桥。
据考证,目前珠海六座古桥能够确定的只有“大关桥”,大关桥就是现在的“大观桥”,修建时间为清光绪丙申二十二年(1896年),现位于唐家湾镇上栅社区村东,是一座七孔石桥,现在还在供村人出行。大坑桥为上世纪八十年代被拆毁的“康济桥”,其他残存的古桥还要进一步考证其历史资料,找到其对应的名称及地点。而天妃桥、三潭桥、翠环桥等桥梁在古籍中只剩下美丽的名字,何时建造何时拆除都没有记载。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