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吕长生认为,在当今的收藏界,画作有真有假,形态各异。要研究鉴定书法绘画,就要吸取古人绘画理论的智慧和理解收藏的书画内涵,就得去理解画家的创造思路。他认为读一张画,要追随画家的思想脉络,“绘画六法”这是中国古代绘画的筋骨、核心。
“绘画六法”是古代经典理论
文化周刊:我们知道中国绘画理论博大精深,有许多我们都不了解。因此从核心入手,会有利于我们对绘画的理解。那么,在您看来,绘画的核心是什么呢?
吕长生:南北朝有一个画家叫谢赫,他提出“绘画六法”这个理论,我认为可以用来阐释绘画的核心。第一是“气韵生动”,就是画面一定要活泼,有生动感,有一个运动的过程。如果气韵不生动,就不能让你生出感叹。第二是“骨法用笔”,就是讲造型时候的用笔,要描写物象的神。第三是“应物象形”,即为物象的形态。第四是“随类赋彩”,就是衣服、花物的色彩都不一样。第五是“经营位置”,讲的是怎么布局,高矮、远近、虚实,这是一个画家费尽心思的安排,而经营布局就是绘画的空间,这是很重要的。第六是“传移模写”,就是说要复制。谢赫有一本书叫《古画品录》,文章很短,但是我认为是经典。这本书穿越了时间和空间,流传到现在仍然为绘画界所尊崇,所以是中国古代绘画的经典理论。
文化周刊:那么后人怎么看他的“绘画六法”理论呢?
吕长生:画有六法,论画也有六法。唐朝张彦远有一本书叫《历代名画记》,承认、接受、赞美谢赫的画有六法,但把“绘画六法”中每一条的最后两个字去掉。他说画画,必在于形似,如果形似必取全其骨气,然后倒过来了,“象物必在于形式,形式须归全其骨气,骨气形似,皆比于立意而归乎用笔。”这里提出了用笔,就是六法里面的“骨法用笔”。
后来他在《历代名画记》卷二里面提到一个观点,评价顾恺之的绘画,说顾恺之意存笔先,画尽意在。他强调了意趣、意思和画画之间的关系,必须要先成竹在胸,然后指导你的画笔。
郑板桥赞同“意在笔先”
文化周刊:对于“绘画六法”理论,后人有没有不同意见?
吕长生:清朝有本书叫《小山画谱》,作者为邹一桂。其中有一个章节叫《六法前后》,否定了谢赫的画有六法。他认为这没有揭示、阐明绘画的核心。在他看来,这是古人的观点,你不能拿这个古人的价值来评价我们现在的绘画。他不认为谢赫揭示、阐明了绘画的思想。退一步说,六法的先后也不能像谢赫提的那样,他认为应当以“经营”为第一,用笔次之,赋彩又次之。他说“传移模写”都可以不要,这都不是在绘画的内容里。而“气韵生动”,画家刚开始作画,怎么就能把生动的气质表达出来?他认为这不是画家所应考虑的,而是鉴赏家的事。
而与邹一桂同时代的郑板桥(1693-1765),坚持了唐代张彦远“意在笔先”的提法。我认为郑板桥有民本思想,书上说他是画家、文学家,我认为他是一个思想家,他的文章中讲到很多关于灾民逃荒的情景,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报告文学”。从他做官为民和离去都是一样的民本思想。他怎么说“绘画六法”呢?他认同张彦远的思想意存笔先,但他的提法是“意在笔先”。他在南京一个小地方“江村”教过书,有一段画竹子的提法很简练,很精彩。他在《板桥题画兰竹》当中说: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林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脑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总之,意在笔先者,定则也;趣在法外者,化机也。
张大千提出“气韵为先”
文化周刊:那么到了近代,对“绘画六法”理论的传承和发展是怎样的呢?
吕长生:张大千提出“布局为次,气韵为先”。他没有实际说六法,但是已经用了六法的一些句型。首先是临抚,勾勒线条来求规矩。张大千劈头就说要临摹,临摹要非常像,你临摹古人是临摹,写生也是临摹,他讲究写生要画得一笔不苟,要讲究线条,要临摹古人用笔,学古人的用笔,练习自己的用笔,一笔下去有骨力。
说到写生,他提出要了解物理,观察物态,体会物情。观察物态,即物体瞬间的动态。因为任何一个物都不是静止的,都在运动的物态当中,所以能言前人所不言。而要体会物情,他认为山水树木都有生命,要融入自己的感情,合二为一。他非常强调画画要寄托自己的感情,而且要创造意境。其次是立意、人物、山水、花卉,虽是小景要有大寄托。立意就是被什么东西感动了,“我认为这个很美,我想表现成美”,这就是内心的一种活动。这跟创境不同,是要把内心表现体现在画面上。
而创境即为自出新意,力去陈腐。求雅也是创境必要的一部分,求雅就是读书养性,摆脱尘俗。张大千说我要表现美,就必须是高雅的,脱俗的,这是一种意境,这就是美。他还提到求骨气,去废笔。这个骨气就是六法里面的“骨法用笔”。
更重要的是,他还提到布局为次,气韵为先。气韵,就是谢赫六法中第一的“气韵生动”的气韵,就是“意”。比如说徐悲鸿的马,有韵律,很奔放。你有了气,有了韵律,才能讲生动。郑板桥的竹子,不是单纯复制在画面上,这是心中构思的意境,挺拔、清脆,秀静,既有力量,也有秀境。所谓“秀境”是两个层次,秀是秀美,境是力量。
当代的钱钟书先生,对“绘画六法”作了新解。他有一本书叫《管锥编》,谈到了谢赫的六法,句读和张彦远不一样。他在前面两个字的后面打一个逗号:气韵,生动是也;骨法,用笔是也;应物,象形是也;随类,赋彩是也;经营,位置是也;传移,模写是也。对此,我们在实践和学习当中,可以自己体会。
精 粹
书画鉴赏关键在“品”
关于书画的评定鉴赏,吕长生还讲到“品”,就是品味。张大千说,食要美味,衣是重彩,画也是如此,最重要的不在技巧,而在气味如何,气味就是气息、神气。古人看画就像品茶,就是细读,深入地读,不是走马观花,不是匆匆忙忙地扫一眼,要仔细地琢磨,任何一个细微的地方,都传递了信息,所以,任何细微的地方都不要放过。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我们的审美能力,锻炼我们的眼力。
吕长生认为,在当今的收藏界,画作有真有假,形态各异。要研究鉴定书法绘画,就要吸取古人绘画理论的智慧和理解收藏的书画内涵,就得去理解画家的创造思路,就是画家创作的时候,是在哪些方面用功夫的,把这个弄清楚,我们对一幅画就能够理解,就能够提高我们的审美眼力。中国古代书画本身资源丰厚,博大精深,中国的绘画理论也是博大精深,尽管其中良莠不齐,但仍然有我们到现在仍然不能脱离、应该遵循的绘画经典理论。
“绘画六法”跨越时空
吕长生认为,我们理解一个画,或是看一个画,买还是不买,满意或不满意,古人告诉我们的思想智慧,对我们有帮助。我们经常会说,这个画很死板,这话就很在行,因为它不生动。而关于画要生动,古人早就说了,画面的生动要通过什么手段,古人也早说了。他认为读一张画,要追随画家的思想脉络,“绘画六法”这是中国古代绘画的筋骨、核心。
吕长生认为谢赫的六法论“迹有巧拙,艺无古今”,是个相对意义上的说法,不是绝对意义上的,它打破了传统绘画理论。概括地说,六法论是全面的、深刻的、本质的,它总结了绘画的本质含义,不是绝对性的,是相对性的科学总结,具有超越时空的普遍性,是中国化的经典理论。更重要的是,这是一个跨越时空的经典理论,指导古人也指导今人。要超越古人,没有别的捷径,最快的捷径就是把古人拉过来,一个人买一张画,评价一张画,就是气韵生动、笔法骨法、经营位置等等。愣是要模仿古人的画作,肯定是别别扭扭的。他看到很多后人愣是仿造八大山人等明清画家,效果都不好。所以抓住经典,就可以对画作进行一个深入的解读。
互 动
书画炒作是少数人的游戏
听众:请问吕老,现在民间爱好收藏的人越来越多,可是就书画领域来说,大家普遍了解不深,那么我们学习书画收藏,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呢?
吕长生:首先,看你喜欢什么画,山水、人物还是写意?然后你要看原件的展览,或是印刷的画册。看原件,最好是看拍卖公司展览的原件,也要看一些印刷品,最好是接近原画本色的,要在脑子里面留下一个印象,然后和假的对比。鉴别就是一种对比,没有对比就没有鉴别,没有对比就没有优劣。书画作品这个东西不能用好坏来形容,但有优劣之分。刚才我们讲的品画就是评优劣。画的质感有灵巧和拙笨之分。所以要从对比中学习。如果经济实力一般,就可以看看中青年的画,他们可能出名了,但是名气不大,价位不高,喜欢他们的作品可以收藏一点。这就像是炒股买潜力股,10年、20年有发展前途,你要有眼力看准他作画的功力。这个眼力劲儿要慢慢的训练。
从增值的角度看,博物馆的收藏品,我们一般工薪阶层买不起,而且现在这种操作,脱离了文物本身,发展变形了。有些画价那么高,那是在拍卖过程当中两家斗气涨上去的,画的价值应该用我们现在的物质条件衡量,和我们一般老百姓的衣食住行的价格拉平。艺术的东西是很珍贵的,要多年的积累,它不可再生。从这个意义上,书画价格高,可以理解。古代画家死了,他的作品就不可再生了,现在还活着的画家,也可能过了这个境就画不出来那个境了。所以,这个东西比衣食住行价格高一点大家可以理解,但是,如果炒成天价了,我们普通人就靠在一边儿看热闹,让玩家去玩。现在很多人就是看热闹,拍卖的时候,一有人举板就鼓掌,再一举板又鼓掌。拍卖会场书画作品被炒来炒去,成了少数人的游戏,离我们的艺术审美已经走远了。所以,我们一定要多看真品,辨别画作的真伪、高下、优劣,没有别的招,看多了就行。我们在上海博物馆上课,谢致柳给我们举个例子,旁边一个人走过来,你听到了声音,你知道是谁,就是不见其人,先闻其声,这就是熟悉。你熟悉了,看多了,就会了,就知道了,就提高了,没有什么捷径。
嘉宾简介:吕长生,我国著名书画鉴定专家。现为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馆员、文物征集鉴定委员会委员。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论系,主要从事书画方面的研究鉴赏和文物展览的内容设计。出版有《战国秦汉隋唐宋元墨迹》、《大百科全书文物博物馆卷(书画鉴定)》辞目、《馆藏法书大观》第十二卷等著作。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