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文化>  正文

文明创建,乘风破浪正当时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2011年7月4日   来源:长沙晚报

  这个夏天,热情如火,不断涌现出的文明典型,不断践行着的文明创新,让星城时时绽放文明的光芒;这个夏天,群情激昂,百万市民身体力行,以饱满的热情共赴“文明之约”。

     从去年年底全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动员大会上发出的声声“集结令”,到今年全面发起最后攻坚冲刺,长沙文明创建正乘风破浪,激荡出文明城市的强劲音符。

     塑长效之制:文明创建没有终点

     怀揣着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这一美好愿望,长沙永不止步。

     早在创建之初,长沙就提出,文明创建不是权宜之计,而是战略之举;不是一般要求,而是崇高追求,它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四大建设,是一项着眼发展、围绕发展、服务发展、创新发展的系统工程。

     市委、市政府将文明创建测评指标与人民满意标准结合起来,提炼出“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一切惠及群众”的创建理念,提出了建设人民满意城市的全新目标,制定了《长沙建设人民满意城市2009-2010年工作纲要》,在全局工作中把文明创建作为贯彻科学发展的一个载体、加强社会管理的一大抓手、提升市民素质的一条途径、造福人民群众的一件实事,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抓好各项创建任务,推动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常态化、长效化。

     健全“一把手”责任制,是建立长效机制的“牛鼻子”。长沙成立了高规格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由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陈润儿任组长,由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剑飞,市委副书记、常务副市长谢建辉,市政协主席谢树林,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陈泽珲任副组长,各区县(市)及市直部门一把手为领导小组成员。各区县(市)和市直各单位建立由一把手挂帅、分管领导主抓、专门班子推动的领导工作格局。同时将文明创建纳入每年对各区县(市)的绩效考核体系,并占10%的比重。

     坚持行之有效的督查督办机制、测评考核机制、市民参与机制、联动联创机制,是建立长效机制的长沙特色。

     加大了督查督办的力度。成立10个文明创建专项督查小组,通过组织各类专项督查、编发《创建督查通报》、召开督查讲评会等方式推进创建工作。2011年先后组织了整治“十大脏乱现象”、“十大交通乱象”、“十大不文明行为”专项督查,开展“十看四查”文明创建工作大检查,推进“五拆五修五禁止”和“五洗五清五整治”专项行动,组织市委督办员专项督查和城区交叉检查。

     拓展了市民参与的广度。组建市民志愿巡访团,实行巡访日报和周排名制度,每年巡访信息达1万多条。开展“市民巡访看文明、市民论坛谈创建、市民热线听呼声、市民听证评满意、市民课堂学礼仪”系列宣传教育活动,拓展群众参与的途径。

     提升了测评考核的强度。实施城区、县城和窗口行业文明指数测评,组织城区月测评季讲评、基层窗口单位测评、专门行业(领域)文明指数月度测评,开展市民满意度月度调查和窗口行业行风满意度年度调查,推出暗访记点扣分、突击检查讲评、领导个别约谈、行政问责通报、媒体公开曝光等措施。

     确保了联动联创的深度。将县城纳入文明指数测评范围,开展乡镇环境卫生“十佳十差镇(村)”督查评比,在2010年全省县城文明指数测评中,四县(市)全部进入前15名。文明城市创建与创新社会管理紧密结合,与建设人民满意城市、全国社会管理示范城市、平安模范城市、食品安全城市、国家卫生城市整体联动,创建联动格局不断提升。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一项系统工程,点多线长面广,涵盖各个方面。在长沙,创建文明城市,从来都不是孤军奋战。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快速发展,离不开文明的引领与助推;而文明的提升,又总是与全社会的合力奋发紧密伴随。

     去年11月,长沙被确定为全国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城市,为此,长沙把创建文明城市与创新社会管理紧密结合起来,用创新社会管理来推进文明城市创建的全面深化,用创建文明城市来检验社会管理创新的实际成效。围绕交通秩序、公共安全、窗口服务、民生权益、市容环境等五个方面,在“治堵”、“治安”、“治差”、“治难”、“治脏”上着力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推进。

     正是建立健全了文明创建的长效机制,长沙始终做到思想上高度重视、认识上高度统一、步调上高度一致,实现宣传教育力度不减、监督检查力度不减、整改落实力度不减,持续推进创建文明城市深入开展。2009年,长沙在全国城市公共文明指数测评中名列省会和副省级城市第4位。2010年,长沙在全国城市公共文明指数测评中名列省会和副省级城市第5位,在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测评中排名第2位。长沙还荣获首届“中国最具软实力城市”、首届“中国国际形象最佳城市”等城市荣誉,连续三次被评为“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并获终身荣誉金奖。

     长沙的文明创建不断拓展、深化、推进,实现了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满意程度的同步提升。

     扬文明之风

     文明城孕育文明人

     城市文明影响人的文明,人的文明体现城市文明。

     “做文明有礼的长沙人!”多年来,长沙坚持以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根本,把创建的过程作为引导人、教育人、凝聚人的过程。如今,文明市民正成为长沙创建文明城市最“硬”的软实力。

     “一座城市,如果只有现代化的硬件,没有与之相适应的市民素质,是难以令人满意的。”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陈润儿曾感慨地谈到,作为一张鲜活、直观的“城市名片”,市民的言谈举止不仅体现着城市的整体形象,还展现着城市的精神风貌,影响着市民的生活品质。

     欲建“文明城”,先育“文明人”,长沙通过一系列倡导文明的市民活动不断深化市民教育,让市民的心灵接受文明洗礼。2009年以来,全市以“四讲”(讲礼仪、讲秩序、讲卫生、讲诚信)为重点,全面实施市民文明素质大提升计划,形式多样,载体丰富,效果明显。在“迎世博讲文明树新风”活动中,组织领导干部参加礼仪知识讲座,开展评议“我们身边的十大不文明行为”、创意编发文明短信彩铃、“全民诵经典、书香满星城”、“低碳在身边”等主题教育活动,评选“读书达人”,开展“发挥‘五老’优势,进行‘四项’教育”活动,大力倡导文明礼仪之风、读书学习之风、勤俭节约之风。

     如今,志愿者已成为长沙街头城市文明的流动风景线。在社会志愿服务行动中,长沙注册志愿者超过30万人,全市建立了200个志愿服务体验站点,启动了“雷锋号”志愿服务站创建,开展关爱空巢老人、关爱农民工、关爱残疾人、乡村清洁行动、“红色服务月”等系列活动,组织了“排队(礼让)日”、“红手链”等体验活动,弘扬志愿精神,传播文明新风。

     每一个凡人善举和道德模范,就是引领市民共建和谐的一个标杆、一面旗帜。发生在你我身边的各类先进典型和道德模范的感人事迹,在一次次感动中国、感动湖南、感动长沙的同时,又在市民中引发了一轮又一轮的精神洗礼。

     在“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活动中,2008年以来,长沙推荐产生了2位全国道德模范,有2人入选“全国百名优秀志愿者”,有36人入选“中国好人榜”,组织了道德模范“六进一行”(进机关、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村镇、进军营和网上行)宣讲活动。长沙还组织了“我们的节日”、“爱国歌曲大家唱”、“星城之星”评选、毕业寄语活动和优秀童谣传唱系列活动,组织了“做文明有礼的中国人”网上签名寄语活动,通过这些活动的引导、体验和熏陶,市民文明素质有了新的提高。

     有人说,城市交通就是一面镜子,可以映射出普通市民的文明素养,也可以折射出城市管理的水平。长沙每月的“排队日”、“礼让日”,城区路口成为了一个个流动的市民课堂,大家在街头路口感受文明,提升素质。文明在劝导中提升,志愿者们用他们的言行作为文明标杆,影响和教育长沙市民,实际上,长沙天天都是“排队日”、“礼让日”。

     享惠民之实

     让“幸福之城”名副其实

     文明创建要从改善民生切入,从满足市民需求着力,让市民共享发展成果。

     多年来,长沙一直把文明创建作为造福人民群众的一件实事。按照“创建的过程靠群众参与、创建的实效请群众检验、创建的成果由群众共享”的思路,坚持把创建的基础放在基层社区。

     文明创建绝不是政府“挣面子”的形象工程,而是实实在在的民生工程。一次次的市民论坛、社区走访,让老百姓和盘托出“盼望什么、需要什么、支持什么、反对什么”。我们可以看到,在文明创建的引领下,一个个惠民工程在背街小巷、老旧社区展开:

     从2008年开始,长沙在完成300多个社区标准化建设的基础上,围绕“四小”(小巷、小区、小院、小店),着力办好“平整路面、疏通下水、亮化路灯、保洁环境”四件实事。

     2009年启动棚户区改造,共投资128亿元,完成棚户区改造2.4万多户,完成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5300多户。

     2010年,长沙启动了建设人民满意社区“3531”工程,用两年时间建设50个社区公园,改造50个社区农贸市场,为50个社区配套文体阵地,整修100条社区道路,让100个老旧社区实现物业化管理,100万以上的居民参加社区教育。

     今年,长沙启动实施了整治社区环境、建设宜居家园的三年计划。不仅如此,从2010年起,每年公开承诺办好100件利民惠民的实事。2010年长沙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月均分别提高50元和30元;实现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全覆盖,全市60周岁以上城市无业居民和农民每月享受60元基本养老金;对市内公园实行全年免费开放,向未成年人免费开放游泳馆、图书馆、博物馆、中小学文体阵地等,群众的幸福感不断增强,长沙连续三次被评为“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群众是创建的主体,群众的广泛参与是创建源源不竭的生命力所在。多年来,长沙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一切惠及群众”,坚持“满意声中听不满,不满之中求圆满”,创建工作获得了市民群众的广泛支持。

     正如长沙的决策者们所认定的,全国文明城市最重要的指标,是民生;最重要的标准,是民意;最终的评判者,是生活在这座城市的600多万人民群众。星城市民在享受文明创建成果的同时,增强了对长沙的认同感、归属感。在2009、2010年全国测评的问卷调查中,无论是创建的知晓率和支持率、参与面和满意度都在98%以上。文明创建真正让老百姓在变化中感受“幸福之城”的名副其实。

     建共建格局

     奏响文明创建大合唱

     长沙,是湖南人的长沙;每一位身居省会的长沙人,都是这座城市文明音符的一个因子。

     如今,在长沙,在共建文明中共享文明,成为了每一位省会人的共识;创建文明城市已成为每一位长沙市民的自觉行动。

     实践证明,长沙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之所以形成生动的局面,之所以形成强大的合力,是因为省会的不论哪一层级的领导机关,不论哪一方面的驻长单位,都以主人翁的责任感、主力军的自觉性,悉心指导长沙创建,大力支持长沙创建,积极参加长沙创建。

     在文明创建中,我们感受到一次次集结的合力,一次次共建的暖流:

     “城市文明人人享受,文明城市人人创建。”2008年以来,长沙在中央、省直驻长单位中广泛开展“共建文明社区,共创文明生活”评比竞赛活动,共评选出各级各类参与社区建设和文明创建的优秀驻区单位80家。

     整洁的乘车环境、文明热情的服务……作为省会城市窗口行业——长沙火车站以最美的微笑向客人展现文明长沙的第一印象。他们设立文明志愿者服务队,为旅客提供贴心服务,编制《长沙车站创建文明城市宣传册》,发动南来北往的旅客参与到创建活动中来。

     省电力公司扮靓服务窗口的同时,积极参与湘农桥、青园等社区的共建共创活动,整治小区环境,平整了道路、通畅了沟渠、规范了车辆停放;公司员工、家属在社区文艺晚会等群众性活动中唱起主角,成为社区大家庭的一员。

     作为军委直属的驻长部队,国防科大把创建文明城市当成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 当好创建文明城市的宣传员和排头兵, 大力加强社区建设。邀请“全国十大杰出母亲”、“全国道德模范”任菲莉到社区巡讲,并在科大佳园社区设立“任菲莉道德工作室”;由学校评选的学员道德之星担任社区政治辅导员,与社区小朋友开展“大手牵小手,文明最光荣”系列活动,营造文明和谐的社区氛围。

     丰富多彩的社区活动,成为了长沙冶金设计研究院共建文明社区共创文明生活的重要内容。“金色桥”科技义工活动,让社区退休老专家、老工程师有了一个发挥余热的舞台,一群银发义工为周边民营企业提供无偿的专业技术服务指导。夕阳红合唱团、京剧组、门球队,将社区各个年龄的居民组织起来,大大增加了社区凝聚力和亲和力。

     “作为驻长单位,大家生活在长沙,工作在长沙,既是省直单位的一名干部职工,也是所属社区的一位居民。”省财政厅厅长李友志把自己当做社区主任,每年深入社区了解工作情况,亲自阅批社区居民有关诉求,并坚持定期与部分社区居民交心谈心。该厅积极支持改善社区居住环境工作,按照绿化、净化、美华、亮化的要求,建设宜居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