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文化>  正文

孙若风: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构成文化建设新格局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2011年6月17日   来源:中国网络电视台

  中国网络电视台消息: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中国网络电视台推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网上系列谈”活动,邀请国家发改委、司法部、文化部、教育部等有关部门的领导及专家分别从经济、民主法治、文化、社会等方面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并与广大网民进行在线交流。该活动由中宣部宣教局主办,中国网络电视台承办,人民网、新华网、中国文明网、光明网、中青网等百家网站共同参与。

  6月16日,网上系列谈活动举行第三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文化篇。文化部政策法规司副司长孙若风、广电总局办公厅主任兼信息中心主任吴保安、新闻出版总署产业发展司司长范卫平、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所长吴为山做客中国网络电视台,围绕我国文化建设发展情况与广大网友在线交流,并回答网友的提问。

  文化部政策法规司副司长孙若风在访谈中讲到,文化建设形成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两大分野,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文化发展的最大变化,也是文化体制改革的最大成果。它们一个是长江,一个是黄河,构成了文化建设的新格局。文化事业、文化产业两轮驱动,也是当前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的基本战略。

  孙若风指出,文化体制改革的思路,就是把计划经济时期掌握在政府部门手中的文化资源区分两种,能够进入市场的进入市场,成为市场主体,在市场中生存发展,做大做强,满足人民群众的选择性文化需求,这部分是文化产业。关乎文化民生但又是市场失灵的部分,则由政府承担起来,以保障公民的基本权益和文化生活质量,这部分是文化事业。

  这是文化建设的一次劳动分工。新兴的文化产业从政府包办的文化事业中分离出来,获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而公益性文化事业也因此得到充分的保障和支持。两条腿穿在一个裤管里,谁也走不动,分开来,就能迈开大步。实践证明,只有进行这样一次分工,才可能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的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和便利性,实现文化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和专业化。以这样的分工为基础,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在各自领域又有进一步分工,蘖生出众多的公共文化服务门类和文化产业门类,形成新的横向分工,公共文化服务延伸触角,文化产业延伸产业链,形成新的纵向分工。

  孙若风还表示,分工和专业化是劳动生产力提高的条件,也是文明进步的动力。从更大背景看,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分工,是当今中国在现代化进程中一系列重大社会分工的一部分。它是共产党领导的一场伟大的文化变革,是当今中国最重大的文化创新,体现了党在文化上的执政为民和对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担当。

  从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分工出发,在发展文化事业过程中,坚持政府主导,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通过惠民工程,让文化资源和服务向基层倾斜,向农村和社区倾斜。在促进文化产业方面,搭建政策法规、技术、信息、人才、展示交易和投融资等平台,提高文化产业整体实力。事业与产业有分工也有协作,二者互补互动,显示了当代文化发展的张力。

  最后,孙若风讲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与文化产业的分类推进,极大地解放文化生产力。这几年,全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已建成基本构架,文化产业发展迅猛。当然,与时代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的需要仍有差距,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在裂变中产生的能量远没有充分显示出来。文化工作者有信心按照国家“十二五”规划要求,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