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前,剑门关仅是一个游客下车拍照,停留不足10分钟的景点。灾后重建中,投资3.5亿元的剑门蜀道文化产业园项目,让游客的游览时间变为100分钟。剑阁县文化局副局长何志武向记者提供了一组数据:震前,剑门关一年的门票收入不过500万元;今年1-3月,剑门关的门票收入达到600万元。“这就是文化产业纳入国家灾后重建‘总盘子’后,获得的重建效应。”四川省文化厅产业处处长强金武透露,四川省厚重的文化资源通过灾后重建“点石成金”。
挤进“总盘子”:
产业之“树”茁壮成长
2008年11月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 《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生产力布局和产业调整专项规划》,明确提出“用三年左右的时间,规划区农业、工业、旅游业和文化产业生产有效恢复,生产力布局和产业结构得到优化提升,三次产业良性互动、协调发展,规划区工业发展达到或高于灾前水平,为‘十二五’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如果说剑门关景区是“总盘子”催生的一叶新绿,那广元市就是“总盘子”激活的一脉枝干。在灾后文化重建过程中,广元市共争取到2152个文化项目纳入国家灾后重建规划,总投资20.93亿元。其中,文化产业项目就有近1400个,投资9.78亿元。
与此同时,成都、德阳、绵阳、阿坝等都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土壤”,都江堰灵岩山文化产业园、三星堆文化产业园、三国蜀汉文化旅游区……一片片文化产业重建的“林区”已然成型。
按照 《四川省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项目实施计划(中期调整本)》,我省列入生产力布局与产业结构调整的文化产业项目共计62个,规划项目总投资18.8亿元。目前,62个项目已全部开工,完工率达68.4%,采取国家资助、社会融资、对口援建、自筹资金等多种方式筹集资金。
连“点”成“线”:
产业之“树”枝叶扶苏
“送郎一条抹汗巾,一阵日头一阵阴……”在茂县牟托村活动广场,村民们唱着动听的羌族情歌,跳着欢快的羊皮鼓舞,游客们纷纷参与其中,体验独特的羌文化民俗。
占地2000余亩的茂县新羌城,将是全方位展示羌文化的“动态博物馆”。在新羌城里,有由茂县和对口援建的山西省共同出资打造的中国羌族博物馆,集中展示全县文物。博物馆背后,是羌文化产业区和传习中心,将向游人展示羊皮鼓、羌笛、萨朗等原生态表演。“新羌城就是一个集合多种产业形态的产业园,羌文化产业开发将资源转化为资本,成为旅游重地。”茂县副县长欧阳梅说。
在德阳,政府的“文化视线”格外明晰。“东方阿尔卑斯山”的规划中,把绵远河至石亭江两侧涉及的汉旺、九龙、遵道、土门、广济等五个乡镇,打造成既能体现新农村建设风貌,又能充分展示江苏援建成果的一大亮点。
这样的“点”在全省连成了“线”,汇成了一幅文化产业蓄势发展的壮丽图景:汶川县城外的高山上,通往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布瓦黄泥羌寨的道路已经修好,引八方来客;桃坪羌寨打造文物保护与旅游观光区工程有了具体规划;来自民间的皮影艺术博物馆和青峰书院,成为都江堰灾后文化产业重建的重要项目……
【点击】
藏羌彝文化走廊:
“生命线”上生机勃勃
在我省文化发展“十二五”规划中,藏羌彝文化走廊项目是着力发展的一条民族文化 “生命线”。它贯穿甘孜州、阿坝州和凉山州等,拥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和浓郁的文化特色,发展文化产业得天独厚,产生了九寨沟演艺产业群、凉山州民族文化演艺中心、彝族漆器等一批具有带动示范作用的重大项目。
“地震使这条走廊上很多民族文化受损,但文化的筋骨保存较好。通过灾后文化重建,这些地方已经强筋活血了。”在强金武眼中,“生命线”的意义在于通过整合文化产业资源,使藏羌彝文化枝繁叶茂。
茂县羌寨绣庄经理李兴秀是知名“绣娘”,她成功地将羌绣由民族传统服装延伸到工艺品生产上,把羌绣引向市场。“投资3000万元的绣庄重建项目可以获得300万元政府扶持资金。”李兴秀说,政策的强有力支持,增强了她把羌绣产业进一步做大、将羌族文化传播更远的信心。
在茂县,获得政府补助的不止李兴秀,当地政府制定了专门措施,支持和鼓励民营文化企业加快恢复重建。据统计,茂县、汶川等地的羌族针绣技艺生产性保护,采用“公司+个人”等方式,已签约民间“绣娘”7000多人。
“我们的 ‘生命线’生机勃勃!”支持强金武这份自信的,是该文化走廊上众多的储备项目。仅阿坝州的大型储备项目就达18项,如黑水县藏区风情文化产业园区、藏区官寨碉楼文化产业园、茂县羌寨绣庄、茂县羌族歌舞团演艺中心等,这些项目总投资均超过500万元以上。“藏羌彝文化走廊也把零散的文化项目串接起来,形成体系,并与川南民俗文化产业发展区、川东北红色文化产业发展区等辐射联动,形成完整的四川文化产业发展网络。”
【记者手记】
“总盘子”改变的布局
震后3年,灾区面貌焕然一新。全国大爱支援下,川人坚强站起,崛起于废墟上的不仅是坚固的新居、重生的企业,还有写在人们脸上的文化自信。
走在汶川、茂县、北川,看水磨镇呈现出的画意诗情,听牟托村传出的笑语欢歌,游巴拿恰羌文化风情街……一个个文化的点集聚成发展的“线”。这些“线”是我省文化发展的脉络,支撑着四川文化这棵大树。
有人说,如果没有纳入灾后重建的整体规划,要发展这么多文化项目至少需要10年。
“总盘子”,改变了传统的“以文养文”方式,文化项目成了凝聚各方力量的原动力。如广元,将最好的土地拿出来办文化,千佛崖、剑门关、明月峡等文化产业项目直接纳入 “川陕甘经济文化生态强市”的发展定位。如此规划,使文化产业不仅有量上的集合,更有质上的迈进。(记者 张立东 摄影:新华社记者 李桥桥)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