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文化>  正文

义乌:一个小商品之都的文博会理想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2011年4月27日   来源:中国文化报 简 彪

  4月23日, 2011义乌文化产品交易博览会在浙江省义乌市国际博览中心闭幕。这个被誉为“中国文化行业首席国际贸易平台”的国家级文博会,也迎来了新丰收。据执委会办公室公布的数据,2011义乌文博会总成交额达40.62亿元,同比增长44.71%。

  在这个数字背后,是义乌文博会组织者们进行了多方面的创新,将这个年轻的外贸主导型展会办出了不少新意。“背靠国际化小商品市场的独特优势,突出文化产品的交易特性,这是义乌文博会始终保持旺盛生命力的根本原因。”义乌市市长何美华说。

  “文化+商贸”的国际展会模式

  作为国际知名的小商品城市,义乌拥有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日客流量高达20多万人次,常驻境外客商达1.3万人。义乌也充分利用自身的这一优势,将展会经济发展为自己的又一经济方向。多年来,义乌培育了以义博会、文博会、森博会、旅博会4个国家级展会为主导的一大批知名展会。自2006年举办第一届文博会到去年成功升格为国家级文化展会,义乌这个县级市成功实现了自己“文化+商贸”的转变。在这个“文化+商贸”的模式中,最耀眼的品牌就是义乌文博会。据统计,2011义乌文博会总成交额40.62亿元,较上届增长44.71%;外贸成交额24.89亿元,较上届增长47.28%。

  还可以体现义乌文博会国际性特色的是展会在结构设计上对国际贸易的关注。去年,义乌文博会执委会将“国际文化交流展区”提升为“国际文化产品展销区”,展销效果明显。今年,义乌加强了对外商的推介,通过与使领馆、企业协会和商务、文化机构的沟通联系,吸引他们来义乌文博会参展。据统计,今年义乌文博会吸引了境外采购商5252人,来自116个国家和地区的34个境外团队前来采购,并有50余家使领馆、城市、工商团体参会。境外参展商展出产品主要涵盖工艺品、文具、银器、书画等,以及反映当地风土人情、文化艺术等信息的资料图片。

  经过努力,义乌已逐渐发展成为全国文化产品的重要生产、销售基地之一。据不完全统计,去年义乌市文化产业生产销售总值已超过1000亿元,其中核心类文化产品(包括印刷、影视出版等)总值达200多亿元,生产经营单位1万余家,从业人员30万名,形成了以印刷包装业、文教体育用品、框画工艺品、年画挂历、制笔业、娱乐业六大优势行业为主导的特色产业群。

  划行归市的商贸思路

  作为一个商贸城市,义乌注重对行业协会的沟通、交流。本届义乌文博会从两个方面体现了义乌办展“划行归市”的商贸思路。

  首先是招展时侧重行业协会的作用。据了解,在办展之时,大批全国性行业协会已经向义乌提出了合作意向,联系承办相关子项目,如中国包装联合会和浙江包装技术协会负责印刷专业馆的招展,展位数400余个,进一步提升了专业馆的档次。另外,借助地利之便,本地行业协会如义乌文化用品协会、工艺品协会、印刷业协会、制笔协会、玩具协会等也与执委会建立起合作关系,扮演了重要角色。

  另一方面则是在展区布局上尝试划行归市的思路。义乌文博会根据文教体育用品、工艺品、印刷包装、框画及玩具的分类安排展区,不但方便参展同行之间的学习交流,更便于采购商寻找产品,大大提升了展会的经贸性。比如,C1馆的前半部分就分布着由中国包装联合会组织的几十家国内知名印刷包装企业。其中一家参展商表示,划行归市的布局形式很清晰,让他的采购效率提高不少。这样的布局也有利于同行业间的沟通,如作为一个新成长起来的包装企业,浙江绿成包装集团有限公司就借助这个布局,成功推出了自己的“预印技术”,省去了同类展会的推介过程。

  和划行归市思路配套的是具体的展位分布。本届义乌文博会以文化产品交易为核心,将文化产品的交易性与观赏性相结合,共分8个馆。在义乌国际博览中心一楼的5个专业馆,突出印刷包装、文体教育用品、工艺品框画、文化创意产品和玩具五大类展品;二层的3个馆,则是中国非遗精品馆、书画古玩馆和省市(工艺美术)展馆。

  根据实际办展情况,文博会设置了3200余个展位,高于原定的3000个,吸引参展企业1300余家,有56家境外企业在本届义乌文博会设置了79个展位,占总数的2.5%。

  文化活动助推产业发展

  随着办展经验的逐渐增多,义乌文博会执委会也在努力增加展会的文化味,如引入成为今年展会一大亮点的第二届中国(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展出全国27个省区市的近400个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有关负责人表示,这是为了进一步突出义乌文博会的文化特性。据统计,非遗馆设置了400多个展位,吸引140余家企业。在许多非遗展位前,有大量游客聚集。“我们的销量很好,这些货都已经预定出去了。”国家级非遗项目贵州“水族马尾绣”的州级代表性传承人潘水爱告诉记者,她带来的作品价格从数百元到数千元不等,吸引了不少商家的合作咨询。

  值得注意的是,义乌文博会在引进文化配套活动时,还充分考虑了对产业的助推作用。“近年来,我省各地包括义乌在内的文化产业蓬勃发展,但也面临着创意价值链和生产线结合不够、与市场需求脱节、交易不足等问题。为了让文化产业发展得到更好的弥补和延伸,本届义乌文博会力邀创意园区、研发中心、大专院校等作为参展商进驻,让创意产品与市场充分接轨,让创意企业与义乌市场上众多文化产品、动漫衍生品等生产厂家亲密对接,搭建起文化产业价值链的对接平台。”何美华说。

  配合这一思路的是本届展会与中国美术学院、复旦大学、武汉大学等21所高校合作,举办了首届全国大学生创意成果邀请展,构建起了全国大学生创意成果的展示、推介与交易平台,打造“产学研”一体的城市新名片。这一邀请展占据了义乌文博会E1馆的半壁江山,集中展出了大学生们的精彩创意。如竹生活展区,不但在展位布置上利用竹子和竹叶的图案、色彩来营造自然清新的视觉效果,而且展出的产品也充分发挥了竹子环保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