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文化>  正文

全市174家生活美容院被要求整改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2011年4月12日   来源:桂林日报

  全市174家生活美容院被限期整改。

     这是最近市卫生监督所公布的“3·15”保障健康权益卫生监督执法周专项行动中的检测和查处结果。他们出了什么问题?违规开展医疗美容宣传。这样大的一个数字后面反映的是,目前生活美容场所普遍存在着违法宣传诱导消费者接受医疗美容现象。

     美容院:违规开展医疗美容宣传很普遍

     据悉,市卫生监督所为做好此次专项监督工作,事前认真梳理和排查了有关投诉,针对桂林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前期抽样监测取证。3月8日至18日,全市共出动监督员953人次,重点开展生活饮用水、消毒产品、医疗美容3大项目执法行动。

     医疗美容执法行动中,执法人员到全市医院美容科室、美容门诊部、美容诊所、生活美容场所进行检查,共计254家次。他们现场查获了2家美容院开展为消费者穿耳洞、点痣等医疗美容项目,涉嫌违法开展医疗美容诊疗活动,被立案查处;2家医疗美容门诊部没有按照核准的广告成品样件内容,违规发布医疗广告被立案查处;2家美容诊所因消毒效果检测不合格,亦被立案查处。

     虽在检查174家生活美容场所中没有当场发现顾客在接受医疗美容服务,但都在店内张贴了医疗美容广告,诸如无痛穿耳洞、文眉、点痣之类,涉嫌诱导消费者接受医疗美容服务,被下达限期整改监督意见书。

     在生活美容院做医疗美容,不少消费者因无知、侥幸而“无畏”

     市卫生监督所在多年的执法工作中发现,多数消费者对医疗美容和生活美容的概念模糊,不少消费者不明就里,不知道穿耳洞、点痣等属于医疗美容,不知道美容院不是医疗机构,只能向顾客提供皮肤护理等生活美容服务项目,而随意在生活美容院接受医疗美容。

     “消费者大多缺乏一种强烈的要接受正规医疗美容服务的意识,这是目前我市美容消费行为中存在的比较突出的问题。”市卫生监督所副所长刘卫东说。

     记者近日在市内某美容院向服务员打听美容院里有没有针灸减肥项目,她回答:“我们这里做针灸减肥啊。我们还推出了拔罐减肥。做的人不少,大家都说效果挺好,你要不要试试?”

     询问在这家店接受拔罐减肥服务的杨小姐时,她说:“拔罐不像针灸,有可能会损伤神经,有什么好担心的?你也太过虑了吧?”

     拔罐真的没有风险?记者随后在有关部门了解到,曾经有位男士在某洗浴中心接受拔罐服务时,操作者一不小心失火了,造成其背部被灼伤了一大片,起疱出血,让这位男士在疼痛中住院治疗了好长一段时间。

     陈女士到某美容场所做针灸减肥已有好几年时间了,身体一发胖就去。但是,当记者问她留意美容院里有否医疗机构执业证书、考虑过风险没有,她说没想这样多,再说,哪有这么倒霉中招的?

     专家提醒,即使再简单的医疗美容也是有风险的。如果消毒不严,在做文眉、拉双眼皮等项目时,万一前面的使用者有传染病,就很可能会造成艾滋病、梅毒、乙肝等一些传染性疾病的交叉感染。而且任何手术都有一定的禁忌症,需要事先检查才能了解,这些步骤在一般的美容院里全部被忽略,交了钱就能做。而且生活美容院里设备简单,万一顾客在美容过程中出现手术禁忌症,美容院没有抢救设备,可能会给顾客带来生命危险。

     我市有资质的医疗美容机构仅6家

     市卫生监督所介绍,目前我市获得管理部门批准,具有资质开展医疗美容服务的美容机构仅6家,包括2家美容医院、3家美容诊所、1家美容门诊部。其中,两家医院一家是从事中医美容的诊所,一家是从事美容外科的诊所。

     相比生活美容院的遍地开花,医疗美容机构为什么这样少?市卫生监督所指出,原因在于审批严格。

     医疗美容属于医学范畴,设立医疗美容机构的门槛高、要求严,技术要求是非常高的,国家管理也是非常严格的,正规医疗美容机构从业人员必须是从事医疗美容的执业医师和护士。据了解,要想获得医疗美容主诊医生资格,除了必须具有执业医师资格等条件,从事美容外科的还得有6年美容外科医生或整形外科等相关专业临床工作经历,美容皮肤科的要有3年以上从事皮肤病临床工作经历。美容主诊医师资格证书是一份含金量较高的证书。

     我国根据美容手术的难易程度、危险程度,规定美容诊所、美容门诊部、美容医院的手术范围是不一样的。从事美容尤其是医学整形的医生,必须具有医师资格证、医师执业证和美容主诊医师资格证书,三者缺一不可。

     生活美容场所从事医疗美容属于无证行医违法行为。

     只有懂得,才可能不受伤

     消费者只有清楚地了解医疗美容的概念和医疗美容场所资质,自己的健康权益才能得到有效的保护。

     市卫监所有关负责人说,首先要懂得区别生活美容与医疗美容。两者有一个最直观、最明显的指标——— “破损”,生活美容主要是物理性美容,主要是皮肤保养;而医疗美容会对皮肤带来损伤,哪怕这点损伤只有零点几毫米,它也是损伤,比如针灸。国家卫生部对医疗美容进行了明确的定义,是指运用手术、药物、医疗器械以及其他具有创伤性或者侵入性的医学技术,对人的容貌和人体各部位形态进行修复与再塑。

     卫监所副所长李建新说:“消费者要弄清楚一个概念,只要存在皮肤破损的,对皮肤有侵入性的,就属于医疗美容的业务范畴。凡是要动针、动刀的,就是医疗美容。”

     我们再看看许多美容院招牌上的项目,点痣、漂唇、艾灸、文眉、脱毛、磨削、去瘢痕、拉双眼皮、隆鼻、穿耳洞、修复处女膜,哪一样对皮肤没有侵入性的破损?

     李建新告诉大家一个简便的区别方式,就是从店名上来判断——— 凡是叫“美容院”的都是只能做生活美容,医学美容名称一般有3个——— 美容门诊部、美容诊所、美容医院。

     卫监所负责人表示,我市今年将严查非法医疗美容行为,市民如发现普通美容院开设医疗美容项目的,可随时向卫监所举报投诉。

     同时,李建新也向爱美女士提出了4个“一定”的宝贵建议:希望做医疗美容时一定要慎重;在进行医疗美容前,一定先了解美容院是否具备医疗美容资质;一定要请店家出示美容主诊医生的行医资格证书,了解主诊医生是否具备三证(即医师资格证、医师执业证、医疗美容主诊医生资格证);一定要看过店家的执照副本,留心查看证书上注明的手术名称、手术范围,看看自己要做的手术有没有得到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