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文化>  正文

香港苏富比拍卖首开东南亚独立摄影单元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2011年4月9日   来源:理财一周报

  4月4日,香港苏富比2011年春季拍卖会进行了现代及当代东南亚艺术板块拍卖,总成交额超出拍卖前估价的3倍,突破1亿港元并创下苏富比现当代东南亚艺术拍卖最高总成交价纪录。

   与过去数年不同,本季香港苏富比拍卖会首次将当代摄影作为一个单元集中呈现,在现当代东南亚艺术板块设立了“当代摄影艺术单元”。推出的10件作品中,8件作品成交,2件流拍。据香港苏富比方面介绍:“摄影艺术单元获得藏家支持,不少较年轻的收藏家正加入拍卖行列,搜集新媒体作品,令收藏群体不断扩大。”

   新媒体技术为传统摄影添翼

   在成交的8件当代摄影作品中,价格最高的为拍品272号,是由印度尼西亚摄影艺术家Agan Harahap创作的《Octopus’ Garden》(注:《章鱼的花园》),估价为35000-55000港元,实际拍卖成交价(含佣金,下文同)为112500港元(折合人民币94735元),高出最高估价一倍。

   《章鱼的花园》的摄影师Agan Harahap营造出一种戏谑的、异想天开的风格。如艺术家声称,《章鱼的花园》的名字取自披头士乐队的一首同名歌曲。摄影作品展现出无拘束的快乐和孩童般的天真,这种气息存在于每个成年男女的心中,并于他(她)们的臆想中肆意解放。

   成交价排名第二的作品是拍品270号,由印度尼西亚摄影师Angki PurBandono创作的《Miss POP》(注:《波普少女》),估价为55000-85000港元,实际成交价基本吻合最高估价,为87500港元(折合人民币73683.47元)。

   Angki PurBandono利用扫描照相术创作的《波普少女》显示了他出众的摄影造诣。扫描照相术应用平板扫描仪制作出精度极高的图像。尽管这一技术会导致纵深效果和场域的缺位,但该技术实现了大幅数字印刷,且能捕捉哪怕极小的细节。扫描照相术的呈现效果堪比微距镜头或大幅相机,但价格只是传统技术的一小部分。

   成交价格最低的拍品为273号,该幅作品出自另一位印度尼西亚摄影师Wimo Ambala Bayang之手,作品名为《Not so High (Heels)》【注:《不那么高(鞋跟)》】,尽管估价仅为12000-18000港元,但最终仍以27500港元(折合人民币23157元)成交。所有被售的8件作品平均价格达到56875港元(折合人民币47894元)。

   香港苏富比东南亚艺术部主管莫锦川先生接受理财一周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尽管苏富比纽约、伦敦的摄影拍卖早已成气候,亚洲苏富比此前也零散出现摄影作品上拍,但集中成为一个单元尚属首次。据其了解,东南亚摄影艺术发展迅速,但缺少平台展示作品、沟通买卖双方。在前期调研中,藏家的接纳程度正在放宽,多表达了对摄影艺术的兴趣。2011年春季拍卖可以视作这个单元的起步,但市场成熟还需要假以时日。本次上拍的10件作品均来自于东南亚地区受欢迎、认知度较高的艺术家。香港苏富比欲借此扩大亚洲地区藏品多样性,让收藏人士有更大选择空间。

   在回答记者提出的“就艺术性而言,摄影作品较之其他艺术收藏品的独到之处在于何处”时,莫锦川说:“以当代艺术而言,艺术家大都凭借某个概念或意识形态,在一定介质例如画布上表现出来。摄影师利用摄影器材拍摄前,也是先形成一个图像于脑海中,因此概念驱动是创作中非常重要的。摄影艺术的发展与器材的技术发展密切相关,摄影作品呈现的印刷媒介从过去的纸张发展到布面,后来又延伸到铝板。这些新鲜的尝试效果不错,以至于收藏家开始用新的眼光来审视摄影作品。新型材质更为耐久,图像可以大尺度放大,对观看方式也是一种改进。”

   苏富比、佳士得在全球各大城市拍卖摄影作品多年

   尽管香港苏富比2011年才推出摄影艺术拍卖单元,但以其2010年10月举行的秋拍为例,摄影作品就曾零星出现在亚洲当代艺术板块。来自一家重要的欧洲收藏机构的部分摄影作品在去年苏富比秋拍中,皆以高价成交。张洹的作品《Family Tree》(注:《家谱》)以110万港元(折合人民币约93万元)落槌;洪浩的作品《556,066,792,000》以212500港元(折合人民币178947元)成交,超出最高估价18万港元。

   而另一组进入该次秋拍的亚洲当代艺术摄影作品的平均价格也达到了180208港元(折合人民币约151753.94元),最低成交价为张大力 的摄影作品《19981210B》,落槌价格为62500港元(人民币约52631元);该组中价格最高的摄影作品为荣荣的《荣荣的东村》,以475000港元(人民币约399998元)成交。

   记者统计苏富比官方网站公布的数据发现,有图文记录可查的第一场摄影拍卖是于1995年1月1日在伦敦举行的,当时共有123件作品上拍。这次拍卖至今,苏富比记录显示共举办了116场摄影拍卖会。2000年1月1日至今,苏富比在全球范围内共举办独立的专题摄影拍卖79场,其中纽约、伦敦是拍卖场次最多的城市,纽约38场,伦敦23场,巴黎7场,阿姆斯特丹5场,米兰和墨尔本分别举办2场,奥林匹亚和Easton Neston(注:英国北安普敦郡一所豪华乡间别墅)分别举行1场。截至2011年4月6日发稿时,纽约苏富比拍卖专场正在进行之中,共有173件作品参与此次拍卖。

   佳士得是与苏富比齐名的另一国际顶尖拍卖机构,其摄影专题拍卖亦有多年历史。近日,记者通过佳士得中国区公关及市场传讯部,获取了2010年佳士得全球范围内的摄影拍卖部分数据。

   于2010年4月15日在纽约举行的一场佳士得摄影拍卖会上,成交价前十位的拍品平均价格达到226300美元(折合人民币约148万元),单件最高价格为446500美元(折合人民币约292万元)。而当年11月20日于巴黎举行的摄影艺术大师Richard Avedon (理查德·阿维顿)(1923-2004)专场拍卖中,其最为着名的作品之一《Dovima与象群》以超过115万美元(折合人民币约754万元)的高价被Maison Christian Dior揽入囊中,并成为阿维顿摄影作品史上最高拍卖价。

   另悉,2011年5月31日,佳士得巴黎将推出其重要藏品——Pierre 和 Gilles的摄影作品,单件作品的估价在12000欧元至50000欧元(人民币112045.66元至466856.93元)范围内。

   1837年,法国人路易·达盖尔(Louis Daguerre)发明了实用摄影技术,两年后将之公布于众。

   1886年,宾夕法尼亚百年展览首次开辟了一个专门展厅陈列摄影作品,这使得摄影作品获得了与油画等其他艺术作品比邻的权利。

   1896年,美国Smithsonian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收藏的1.2万件摄影工具以及20万张与摄影历史相关的照片首开了美国博物馆收藏并展出摄影作品的先例。

   上世纪70年代末期,各大博物馆纷纷举行专门的摄影作品展览,这一方面确认了摄影作品的艺术特性,同时也在客观上为摄影作品收藏和投资市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1984年是摄影作品市场的分水岭。美国的保罗·盖蒂博物馆(J. Paul Getty Museum)以2200万美元的大手笔购入了总共1.8万张摄影作品,作为博物馆的永久馆藏。由于这会导致许多大师级作品永远离开流通市场,因此收集过程一直是秘密进行的。也就是在这一年,着名的摄影家安塞尔·亚当斯(Ansel Adams)离世,这让艺术品级的高端摄影作品一时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从那以后,盖蒂博物馆每年都会吸收一定数量的新摄影作品,目前其馆藏数量已达到了6万张。

   2006年,博物馆将陈列摄影作品的展览厅面积扩大了四倍,年均130万的入馆参观游客中,有70万人是为摄影作品展而来,并且连续10年达到了总参观游客的40%~50%。保罗·盖蒂博物馆这种持续性购入摄影作品的行为无疑从一定程度上帮助摄影作品市场逐渐走向成熟,并且让越来越多的博物馆和美术馆甚至私人藏家加入这一队伍中来。

   如果说摄影作品进入博物馆与美术馆是对其艺术品特性的一种肯定,从而证明了它的收藏价值的话,那么1971年苏富比在伦敦举行的首场摄影作品专场拍卖会,则“一槌定音”地向社会确认了其投资价值。紧接着,各大拍卖行纷纷效仿,而苏富比也于1975年在纽约开辟了摄影作品拍卖专场。在1979-1980年的拍卖季,当时美国12家大型拍卖行的艺术品成交总额为4.34亿美元,其中摄影作品成交金额超过了1%,与上一季相比整整翻了一番。

   上世纪80年代,艺术品市场迎来了泡沫时代。油画和雕塑等传统艺术品价格迅猛上扬,这让一些经济条件有限的藏家转向了相对廉价的摄影作品。泡沫破灭之后,摄影作品的表现相对坚挺,贬值幅度也较小。因此,许多早前的市场参与者仍然坚持了下来,成为这一市场的中坚力量。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艺术品市场的泡沫出人意料地惠及了摄影作品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