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文化>  正文

澳门教育由义务过渡到强制 15年免费教育全球罕见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2011年3月30日   来源:中国网

  2011年3月29日,由澳门大学、澳门基金会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举办的“2011年《澳门蓝皮书》发布会”在澳门举行,并正式发布了澳门蓝皮书《澳门经济社会发展报告(2010~2011)》。该蓝皮书以兼顾效率与公平的民生与发展为主线,分别从政治法制、经济贸易、社会事业等角度总结了2010年澳门经济、社会、政治、文化、民生等方面的发展现状,并对澳门建设阳光政府、博彩业发展、劳动报酬等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度分析。

   蓝皮书指出,澳门虽然在20世纪90年代才着手进入教育的立法和改革,却大有“迎头赶上”并“后来者居上”的气魄,特别在回归以后,行政当局积极参与教育发展事务,参照各福利国的例子,对涵盖各教育领域的项目进行资助,上至十五年的免费教育,下至幼儿“牛奶计划”,大大增加了政府对教育事业的参与、承担和话语权。

   从2007年起,澳门特别行政区全面落实推行涵盖了幼儿、小学和中学的十五年免费教育,这在全球尚属少数。按照规定,年龄介乎3~15岁的儿童和青少年都须接受义务教育。

   澳门免费教育的发展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由“义务”过渡至“强制”。二是力求遵循教育均等的公平原则,例如均等学习及成功机会。三是实行有倾斜的补偿措施,特别是对经济有困难家庭和身心有问题的学生予以特别辅助。四是对公立学校和加入免费学校系统的私立学校实行全免政策,对于尚未加入免费教育系统的学校予以学费津贴补助。

   蓝皮书认为,虽然今天的澳门教育仍是以私立学校为主,私立学校占到学校总数的约86%。但作为教育公平最核心的价值,基础教育的推展和落实得到了特区政府的大力支持,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物力对师资和学生予以支持,特别是对私立学校就读学生的学费资助,对落实“公共教育”以保障人民受教育的基本权利起到了重要作用。

   此外,澳门经立法会通过的《非高等教育制度纲要法》重新确立了澳门第二波教育改革的指导思路。其一就是将教育服务的内涵扩大,打破过去教育只局限于学校系统的传统,采取学校、家庭与社会配合的“大教育观”,同时着眼于推进终身学习的“持续教育”。另一思路是调整学制,将原来的“小学教育预备班”改为“幼儿教育第三年”,为幼儿教育作出符合教育原理的定位,并将争议多年的高中学制确立为三年,构建完成澳门教育本土化前提下努力与国际化趋势相一致的教育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