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满创新性和实验性的各类演出季,已经成为话剧新人的成长舞台。
中国国家话剧院一年一度的“国话之春”演出季又已开锣,这个绵延4个月的大型演出时段,将是对国家话剧院创作、营销实力的一次集中检验。当下,演出季已成为院团推广的一种必要手段,而政府搭建的若干平台则是一个成功的“推人”平台,也在为北京市场源源不断地输出好戏、好选手。
院团
产业链能量“激活器”
“演出季对经营机制转换是强大的推动力,是对一个院团先期策划、同期运营、市场启动、品牌营销等方面的综合考验。但这只是手段,借这个平台可以直面市场。”国家话剧院院长周志强对记者表示。
“中芭演出季”、北京人艺经典演出季”、“东方歌舞团北京国际舞蹈季”、“李伯男戏剧周”……无论国有还是民营院团,用“演出季”来打包呈现自己的剧目,甚至激活院团的创作活力,已经成为业内普遍的做法。
国家京剧院今年的“新春演出季”早于元旦期间启动,当时恰逢京剧“申遗”成功,国家京剧院集中推出了“十大传统经典剧目展演”、“京剧流派班教学成果展演”、“全国京剧院团优秀剧目展演”以及“纪念奚啸伯诞辰100周年”等重头演出,借力京剧这个世界级“非遗”的魅力,对戏剧院团着实风光一把。
而市场化操作最成功的国话演出季,周志强已经俨然把它当成全面激活院团能量的“催化剂”。今年他们的“国话之春”将从3月中旬持续到7月,在“国家话剧院2011新现实主义年”这一醒目主题下,参演剧目都带着同样的文化特征。共有12部新创及复排剧目呈现。而紧接着,他们又将推出自己的“国话之秋”戏剧季。
如此高密度的“打包式”呈现对于院团的生产和运营来说都是一次全面考验,为配合演出季的品牌推广,国话配套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去年的核心方针就是树立制作人中心制。作为一个国有戏剧院团,他们需要到活跃的市场中去寻找养分。
“目前我们旗下拥有的制作人已经有十多位。”周志强介绍道,去年他们推出的“青年戏剧人PK营”活动,就是旨在从社会上寻找优秀的制作人、导演班底,由国话提供资源、装备和部分制作资金,供其运作,其中多部话剧也将进入此次“国话之春”演出季,和王晓鹰、孟京辉等老剧人同台PK。一些社会上广受欢迎的话剧如《向上走向下走》的制作人李佳欧等,都成为国话的麾下猛将。
确立制作人中心制,对国话来说意味着直面市场的决心。“这是院团改革的必由之路和根本做法,是国际通行的艺术生产管理方式。”周志强说,他们甚至希望能从中挖掘出几个明星制作人。在国话出台的《制作人管理制度》中,明确了制作人是院长艺术经营管理权分解和细化的基本执行单元的概念,强化了制作人在艺术生产中的责任、地位和作用,对制作人进行“财务统管,分账负责”的管理体制,也就是说,制作人担当其承担项目的“管家婆”。
同时,为了支持演出季的大量演出,2009年“国家话剧院北京演出院线”正式成立,当时共7家剧场成为其首批加盟剧场,为国话演出季搭建起坚实的终端渠道。国话同时走出了北京,“2010国话之春”演出季中就曾有6台剧目在北京、天津、深圳三地同时演出。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