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文化>  正文

以金融创新为主线 破解文化产业融资难题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2011年3月16日   来源:中新网

  

  国家“十二五”规划明确指出,要推动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全民族的文明素质,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金融服务是现代服务业的高级形态,文化产业要成长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没有完善的金融服务体系的支持是无法实现的。鉴于文化金融服务的重要性,笔者曾以《以版权价值为核心,推动文化金融创新》为主题撰文,进行了初步探讨,本文再进一步探讨文化产业的融资难题,以及破解难题的可靠途径。

  

  中国文化产业 面临的融资难题

  

  1.融资模式问题。文化产业涉及图书出版、音像制品、电影电视等诸多行业,国家统计局将文化及相关产业划分为4层共80个行业类别,然而文化产业及其产品都呈现出典型的“轻资产”、“重创意”特征,企业固定资产规模较小,其业务发展主要依赖文化创意和灵活的经营机制,因此,其融资模式也更多地表现出“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的项目型融资模式的特点。按照商业银行信贷服务的运作模式,文化企业在接受信贷服务时必然要提供可抵质押的资产,并且需要确认其未来收益作为还款来源的保障,但文化产业对高级创意资源的高依赖性以及社会大众对于文化体验需求的快速变化,两者在无形之中放大了文化企业的业务运作风险。在一般意义上说,融资模式通常分为间接融资模式和直接融资模式。在间接融资方面,由于文化产业的融资风险和业务运作风险的存在,这些因素使得文化产业难以形成预期稳定的现金流,这种困境对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信贷服务也是一个突出的挑战。

  

  在直接融资模式方面,由于多数文化企业的商业模式和财务业绩难以达到上市融资的要求,因此,上市直接融资模式并非文化企业融资的普适路径。需要强调的是,即使文化企业达到了上市融资的要求,其作为上市公司也必须定期向社会公布运营业绩、利润来源以及主要赢利模式,这对于依靠创新商业模式、发掘商业价值和保守商业秘密的文化企业是不可想象的。

  

  2.资产运用问题。版权是文化产业及文化产品与服务的核心资产,也是推进文化金融服务创新的核心要素。与股权、债权、物权等财产权利相联系,版权资产具有典型的所有权属性、财富属性和高附加值属性,这些属性使版权资产成为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生产要素和财富来源。当前,国内从事文化产业的企业将其所拥有的版权等无形资产更多地视为一种资源,而非一般意义上的资产,并且文化企业对版权等无形资产也缺乏有效的认识和管理,存量无形资产未被激活,潜在的商业价值也远未实现,资产优化配置更是无从谈起。

  

  通常情况下,文化企业只有在完成版权等无形资产的资本化过程之后,才可能进一步将其与一般意义上的资本运用活动对接,但在此过程中,版权等无形资产如何资本化,包括如何确认无形资产归属、如何认定无形资产价值等,这都成为文化产业资产运用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3.信用问题。信用问题是困扰文化产业融资活动的另一个主要问题,这其中既包括现代企业制度的缺失所引起的文化企业的自身素质问题,也包括国有文化企业、民营作坊式工作室以及业内重量级人物对融资信用的态度问题。另外,经营联系性差、同一项目经营主体众多、利润分散、虚假财务信息等问题在文化企业内部也是普遍存在的。

  

  对于国内各个行业来说,信用问题是一个关乎企业生死存亡的关键问题,并不能单纯依赖企业自身建设以及企业家自我觉悟来谋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提升企业自身素质的前提下,国家还需要逐步建立有效的信用管理体系,打造功能健全的文化产权交易服务平台和投融资服务平台,为文化产业的融资活动提供完善的公共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