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6日,贵州日报报业集团·黔森影视文化工作室出品的电影《幸存日》、《云下的日子》在京举行首映典礼,“贵州制造”在全国“两会”期间展现了贵州文化建设的精彩成果。两年来,贵州日报报业集团参与出品,即将上映播出和正在拍摄以及筹拍的影视剧已达15部之多,总投资超过5.6亿元,把国内外一流创作团队为“贵州戏”所用,搭上产业发展和对外宣传的快车,展开了发展非报产业、创新外宣渠道、推进贵州文化体制改革的崭新探索。
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贵州文学院副院长、《贵州作家》常务副主编欧阳黔森认为,作为贵州文化体制改革的践行者,黔森影视就是要为发展非报产业和创新外宣渠道,找到一条新路。实践证明,此举大大提升了贵州影视在全国的影响,其创作生产的规模效应,使贵州影视在全国有了声响,有了口碑。
“十一五”时期,贵州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通过改革体制、创新机制、整合资源等举措,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取得了明显进展和积极成效,49家文化单位完成转企改制,成为加速推进贵州省文化产业发展的“新舰队”,文化单位借转企改革契机,谋划实施了一批立竿见影的文化产业项目,文化在社会经济中的贡献率越来越突出。
然而,文化体制改革也非易事。如何建起既符合市场要求又符合文化发展方向的公益文化机构以及改革中转制人员分流安置、改革成本支付、社会保险接续、扶持发展等核心难题还有待破解。
欧阳黔森代表认为,文化体制改革的成功与否,最终要让市场来进行检验。但是,面对传统文化保护、民族文化的传承、大众文化的传播与文化市场良性竞争之间的矛盾,国家应该将文化产业的公益性和非公益性实体分离。在政策上和经费上给予公益性文化单位大力的支持,在文化市场中为非公益性文化实体打造良好的竞争环境。应该给予文化产业发展更加优惠的政策支持,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更加宽松的空间,“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实现文化产业的多元化发展,满足群众的各种文化需求。
欧阳黔森代表认为,我们的文艺作品是有灵魂的、有思想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对滞后不等于文化发展就必然滞后,工业基础薄弱的地方也可以实现文化的较快发展,甚至跨越式发展,文化资源丰富的贵州省,是有能力实现文化大发展的。政府应该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更多的扶持,培养造就更多优秀的文化艺术人才,使文化艺术从业人员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练好内功。同时,文艺工作者也应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坚守社会良知,肩负历史责任,顺应时代发展和市场的变化,更新观念,与时俱进,不媚俗、不恶俗,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多雅俗共赏的艺术精品。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