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文化>  正文

图书出版与印制工艺流程质量控制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2011年3月1日   来源:印刷世界   作者:段文辉

  

  

      

  在图书的出版、印制过程中,质量控制是非常重要的一环,读者对于图书的选择、使用与图书的内容、设计、编校、印制过程的质量控制密不可分,做好图书的出版、印制过程中的质量管理,是图书出版工作的重要内容。

  图书质量包括图书的内容质量、装帧设计质量和印制质量。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读者购买图书已经不仅仅只注重内容的好坏了,图书的装帧设计和印制质量也成为他们衡量图书好坏的一个很重要的标准。高质量的设计印刷水平更能吸引人们的注意力,增强其对图书内容的信赖感,最终受到读者喜爱并购买。

  图书印制质量也是评价图书质量的不可或缺的因素。内容和形式(外观)是图书的两大要素。图书的印制属于图书的外观生产。好的外观能更好地表现内容,对内容的表达起促进作用;相反,不好的外观不仅不能很好的表达内容,还会对内容产生消极的影响。

  1出版环节的质量控制

  出版环节的质量控制主要包括图文的设计与制作。在印前制作过程中,图文的输入、编辑、输出、印制后工序工艺设计、装帧设计等等环节都是影响图书质量的重要因素。

  1)图片的扫描输入

  图像的扫描和处理质量是保证图像最终颜色和阶调复制的重要前提,对图像进行准确、高质量的处理,尽可能保留原稿上的阶调、层次、反差和饱和度等图像信息,是衡量图像质量的基本标准。

  现在的图书通常插图较多,在对作者提供的插图进行检查过程中(包括彩图、黑白影像图、线画图等),应注重插图的质量:彩图和黑白图图稿必须图像清晰、层次感强,其中彩色图色彩要鲜艳,线画图的线条清晰、饱满。在对图片进行扫描定标时,应区分照片、印刷品、手绘缟、正片、负片等不同类型的原稿的特性,准确定标。扫描时对于层次丰富、饱和度高、反差强烈的原稿,要尽可能准确地还原原稿,如果原稿质量不是很好,有偏色或饱和度偏低等情况,就应该进行相应的调整,使扫描出来的图像比原稿更加亮丽、真实。

  扫描分辨率要满足出版要求,印刷品图像的扫描分辨率一般设置为网点线数的1.5~2倍,通常彩色图书采用的扫描分辨率为300dpi,网点线数为150lpi,精细画册采用的扫描分辨率为350dpi,其印刷网点线数一般为175~200lpi。扫描中还要合理针对承印纸张、印刷设备的不同选定相应分色参数,确定黑白场定标参数,对图像阶调进行适当调整。

  2)图片的处理

  目前,数码相机的普及使得越来越多采用数码相机等数字图片,这也对图像处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符合印刷工艺的特点,还要考虑对数字图片进行有针对性的处理。

  在对图片进行处理时,要对原稿色彩、阶调不好的部位进行调整,通常利用专业的软件如美国Adobe公司的Photoshop软件,进行形态变换、颜色变换、层次校正、图像修饰、特殊效果设计等处理方法,使其色彩准确、阶调均衡,同时对于很多的线画图一般也都要用相应的图形处理软件(如Freehand、CorelDRAW等)重新绘制,如果图省事将不合乎要求的插图带到印刷阶段,势必影响印刷质量。网络下载照片层次少、锐化过度、色彩不准、像素数低,印刷复制后效果不好,应少用、慎用。

  另一方面,对图片进行处理时,要考虑印刷工艺的要求,通过软件对图片进行阶调调整,拉长中间调,将主要层次集中在10%~60%的视觉敏感区,保证高光和暗调部位的层次质量,将其层次压缩到印刷有效的范围以内,使原稿的阶调最大限度地与印刷所能再现阶调相对应,以使图像清晰真实。

  原稿种类、层次范围各不相同,内容、色彩千差万别,复制完成风格一致、满足印刷要求的照片,是扫描和处理工作的中心任务。这项工作的基本原则是:忠实于原稿,高于原稿并力求风格统一。

  

  

  3)图书设计与印刷工艺流程的匹配

  出版社应同印刷企业一道,选择合理的印刷工艺,以达到最佳图书印制效果。

  ①开本与印张选择

  有时为了突出图书的多样性、新颖性,出版社会选择一些异形开本,但在印刷企业的印制过程中,由于异形开本尺寸与正常开纸幅面不一致,会加大印刷生产的难度,周期延长,导致成本增加,所以选择开本时,最好选择正常开本,选择纵向开本。在确定印张时,最好不要出现0.125印张、0.875印张等零印张,因为零印张同样也会导致印刷工序增加,周期延长,生产费用增加的情况。

  ②特殊工艺的使用

  图书印刷一般采用平版印刷,内文印刷在工艺上一般没有特殊的要求,而对于封面的装帧制作,出版社常采用一些特殊工艺,如覆膜(光膜,哑膜),烫金、UV上光、压印、特殊印刷等。在装帧设计采用这些特殊工艺时,一定要考虑所承印的纸张或材料的不同情况,有的材质烫金效果不好,不容易烫上去,容易花糊,不仅损耗增加,还增加了印制成本,却达不到想要的效果,还会导致周期延长。

  ③书脊

  确定书脊的宽度的方法有多种,比较好的方法是先用同样的内文纸张,按照确定的印张数配一本毛本,来确定书脊厚度,但考虑到图书在重印时纸张厚度会有变化,同一纸张不同批次都会有差异的情况,设计书脊时应有一定余量,而且书脊尽可能不要采用与封一、封四颜色不同的色条或色带,在封面、封四和书脊上不要设计线框,书脊字相比书背宽度不要太大、太满,这样的设计,既方便了印厂的生产,也容易提高产品质量,减少质量问题的发生。

  ④版面设计

  一些设计人员为了追求效果,会将一些小字(五号以下),特别是笔画比较细的宋体字或是一些细线条设计成四色字或反白字,这样的设计会大大增加印刷、装订工序的难度,如果采用胶版纸印刷时容易产生套印不准、糊字、漏白等质量问题。

  印刷在复制中性灰时,色彩不易把握,常常容易造成偏色,这对于重印书来说,特别突出,所以在印前制作过程中,建议将一些用四色叠加形成的灰色,制作成专色比较好,而且专色所表现的色域要比四色印刷表现的色域宽,可以实现CMYK四色印刷油墨无法呈现的颜色。

  ⑤装订工艺的设计

  无线胶订是目前普遍采用的装订工艺,但书脊特别薄或者特别厚的书不适合无线胶订。因为胶订所采用的热熔胶拉力强度不好保证,抗老化程度差,耐持久性差,对于需要长久保存使用的图书就会造成书芯中间打不开,翻阅不便,还有可能造成中间开胶掉页的质量问题,所以不适合用无线胶订的方法,而必须要采用锁线再胶包的工艺方法。书脊特别薄的书(一般小于3mm)也不适合胶订设备工艺加工参数,因为书脊太薄,容易造成书脊圆背及书脊字歪斜的质量问题。

  虽然装订工艺加工是在最后一道工序,但在版面设计的前期就应该考虑好拼版时版芯的位置以及预先留出胶订铣口位置,对于略厚的骑马订图书,内页容易产生版芯″外移″现象,为校正内页″外移″的毛病,必须调整版芯页码内移量,此时就应该考虑版芯随外帖到内帖不断缩进的位置,以确保整书的视觉感受一致。

  对于跨页图文设计,在不同的装订方式上要求也不相同,应分别对待。胶订产品不但要考虑预留2~3mm铣切量,还要考虑封面与书芯的黏结处预留5~8mm的包封侧胶位置。否则,跨页图像就可能出现断接、错位、文字缺失、内容被铣掉等现象。封面采用覆膜方式的书本若没有设计勒口,封面很容量产生翘边现象,内芯易脏,且外形也不美观。

  

  

  2印刷环节的质量控制

  印刷质量控制的要素是:网点、颜色复制的真实程度,以及印刷过程的稳定性。其中叠印区的网目值(网点大小)是最重要的控制要素。当然还有其他影晌印刷质量的因素如环状白斑、糊版、起脏、套印不准等。对于客户,令其不满意的原因是:原稿与印刷图案存在色差。

  1)胶片质量控制

  胶片上的黑色实地的密度值应达到3.5,低于这个值,在晒版时,网点就透光,引起感光层曝光,造成印版上的网点不坚实,印刷时密度偏低,而且网点容易掉落,造成掉网。

  在印刷前对胶片质量进行严格的检验,可以在第一时间发现问题,解除后期印刷的重大隐患,否则,等到印制过程中或印制完成后才发现问题,那将会带来很大的损失。

  2)晒版控制

  晒版时,要按照要求严格控制曝光量了,如果曝光时间过长,将会造成印版上网点不坚实甚至丢失,印刷时掉网。晒版时,要保证3%的小网点不丢失,95%的网点不糊,这样,才能保证印刷过程中层次和阶调的完美再现。

  操作者应根据情况,配合测试条在不同条件下确定出不同的曝光量。晒版的环境要规范、整洁、晒版前要清洁原版和晒版玻璃,以免微小异物造成抽气不均匀,图文发虚。其次,对显影过程的控制也是晒版质量的重要因素。显影液浓度必须严格按要求配制并控制好显影速度,以免因显影液浓度高、温度高或速度快而使小网点丢失,或因为显影液浓度低,速度慢或温度低而造成版上脏,糊版的现象。

  3)网点大小控制

  网点大小是决定印刷质量的一个决定因素,制版、胶印过程均会使网点发生变化,所以必须严格控制好各工序的网点扩大、锐化、变形、重影。我们可用印刷控制条及放大镜来监测网点的变化,胶印过程中,会发生网点扩大现象,这就要求印刷过程中不断地对产品质量进行监测,发现问题,及时调整设备。

  

  

  4)色差控制

  色差指的是印品与原稿之间颜色的差距大小,只有把它控制在一定的允差范围之内,印品才是合格的。采用分光光度仪来测量印品与原稿的CIELAB值和色差数值,然后将得到的色差值与色差允许范围描绘在坐标图上,得到色差允许图,如此可以用来估计产品合格与否的程度。通常情况下,是依据人的视觉感受及顾客对印品的满意或拒绝程度来判定印品的合格性。

  5)墨层厚度

  印品墨层厚度对印品质量有很大影响。印品墨层的厚度与油墨的粘度和流动性有关。油墨的粘度过大,墨层较厚,印刷时会发生拉脱纸毛现象;反之,墨层较薄,墨辊转动时易打滑导致墨杠,使网点增大、图像失真、印品表面光泽度差。一般情况下,在不发生背面蹭脏的前提下,墨层尽可能印得厚一点,在印刷机速度较快时,适当加厚墨层才能达到理想的墨色,此外,当印刷的纸张表面粗糙、吸墨性较强时,墨层也应适当加厚,版面才不容易发花。

  6)印刷过程的稳定性

  为保持印刷过程的稳定性,需要定期检查印刷设备。随着季节的变化,机器长时间不停运转,印刷滚筒之间的压力,墨辊之间水辊之间的压力等各部分的压力都会发生微小的变化,这些变化都对印刷质量的影响至关重要。机台和维护人员,每半个月必须对胶辊压力和滚筒压力进行检查一次,发现问题随时调整和解决。

  加强图文检查工作,特别是在印前工序中,应对软片进行检验,及时发现问题和质量隐患,杜绝不必要的浪费。印刷中的检验更是不可缺少的,它是控制质量的有效手段之一。印刷中检验的重点应放在对印刷质量的控制上,如检查开印样、落版样、换版样与原样是否相同,核对页码顺序及图文质量,检查是否有掉字等,从而有效地控制印刷质量,防止各种质量事故的发生。

  7)纸张的选择及控制

  纸张的表面强度太低,容易造成印刷过程中因油墨的粘附拉力作用而出现纸张表面拉毛和脱粉现象,印刷质量低劣。选用具有较高表面强度的纸张,才能获得较好的印刷质量。为了保证良好的印刷质量,采用表面强度较高的纸张,或适当降低印刷压力,或适当调整油墨的粘度。所以,有必要在纸张相关标准中提出具体要求,比如,在国标GB/T18359-2001中,规定了A等、B等和C等涂布白纸板的表面强度依次为2.8m/s以上、1.6m/s以上和1.0m/s以上,以此作为使用依据,还应根据不同风格、不同品级正确选用纸张,以保证印刷质量。

  纸张的含水率过高时纸张变软,膨胀,抗张强度降低,塑性增强,印刷过程中造成印迹不能及时干燥;或含水率过低,纸张脆硬,收缩,容易破损和断裂,并且易产生静电,影响印刷的正常进行。纸张的伸缩造成套印不准。纸张的含水率除受环境温湿度影响,还与纸张的性质和用料有关。一般地,在相同的温湿度条件下,纸张紧度越大,施胶量越大,浆料中长纤维越多,则含水率越低。在纸张的储存和印刷过程中,控制适当的含水率是关键。例如,为了将纸张的含水率控制在4~8%,控制环境温度应在18~24℃,相对湿度在40~55%RH。

  白料裁切在质量控制中往往是容易被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裁切的尺寸及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到印刷的规矩及质量,裁切时操作不当,就会引起尺寸不对。

  

  

  3装订质量控制

  装订是图书成书的最后一个生产过程,主要有折页、配页、锁线订联、包封、整饰等过程。装订工序极为复杂,其复杂程度是任何一道工序所无法比拟的。装订工艺流程有十几道之多,且大部分没有共性,据了解,很多装订质量问题都发生在已装订完成或书籍已发送到客户手上时。因此,装订生产过程中要做好预防工作,做到防患于未然,一旦质量问题发生应及时处理解决,以免无形中造成浪费。

  1)装订材料的影响

  装订的材料种类、式样上百种,每种材料涉及到的知识非常多,如封面材料有10多种,质地各有不同,这些不同材料又涉及到粘结材料的使用,而粘结材料的不同又关系到粘结的对象与粘结的牢固效果。材料使用是否正确得当就直接影响书籍的牢固程度与保存寿命等。目前,无线胶粘订所出现的掉页、书背不平、书芯断裂、气泡、孔眼、溢胶等质量问题就与使用EVA热熔胶的材料有着直接关系。

  封面纸质选材不当折痕断裂。现在封面的厚度越来越大,200g/m2以上的卡纸或纸张设计有勒口工艺,当压痕后折缝断裂漏底,破坏书籍外观质量。实际上200g/m2以上的封面再要折前口,那么会使书籍的装订加工非常困难,且无法保证质量。

  封面纸质与书芯纸质厚度悬殊。为了提高书籍装帧效果,现在有许多书籍的封面厚度与书芯纸张厚度或是重量?雪相差悬殊,造成二者拉力不等,当无线胶订后封面掀起将书芯第一页拉开露出胶底,造成不合格品。这类产品如果在封面与书芯第一页之间加一克重厚度适中的环衬或扉衬页便可解决漏胶底现象,但很多出版者为了降低成本,不愿做此打算,也不考虑加工效果。

  2)无线胶订铣背质量控制

  无线胶订不用铁丝,不用线,而是用胶粘剂粘合书芯,其工艺流程大致为:配页、进本、撞齐、铣背、拉槽、上背胶、上侧胶、包封面、成型、干燥、分切、裁切成品、堆积光本、检验成品、捆扎。

  无线胶订中,铣背、拉槽是关键的一道工序。铣背要根据纸张的厚薄、折页次数的多少而定,一般要铣去2.5mm~3mm,拉槽的深度要求在1.0mm~1.5mm。若铣背和拉槽的深度不够,必然影响胶的渗透,从而造成脱页、散页的质量缺陷。如果在胶订前的整理工序中书贴未闯齐、捆扎不平、不压实就转入铣背,也会导致书页铣不开,造成胶渗透不好、掉页、散页、牢固度不够等质量缺陷。

  

  

  3)热熔胶对图书质量的影响

  胶订上胶的部位在书背和侧边,背胶和侧胶所用的热熔胶也有区别,二者性能也有差异,使用温度也各不相同,掌握好合适的工艺参数,才能确保胶订质量。胶温对胶订的质量尤为重要,熔胶的温度偏高,会使熔胶过稀而粘度不足,熔胶温度偏低,会使胶过浓而无法渗透、流动,有的还会呈小粒状块附于脊面或侧边面,使封面皱折、空脊。根据不同机型,一般背胶温度控制在160~180°C之间,侧胶温度控制在145~165°C之间,通常情况下,上胶后,以书脊胶能渗透、填满铣沟为宜,干燥后背胶厚度在0.8~1.3mm之间。

  印后装订工序不但是一个复杂的加工工序,也是一个艺术加工工序,当今的书籍不但是阅读品,同时也是一种礼品、艺术品、有价值的保存品;它不但为人类增加知识,还带给人们艺术上的享受。在过去的几十年,出版业搞设计特别是美编?雪的人员经常与装订加工厂的技术人员、老师傅相互联系,吸取装订工人的意见,以改进和提高装帧设计方案,在设计上、选用材料上、尺寸规格上等方面避免了许多问题,达到设计预想与产品完成的一致性,做出了许多高质量的产品。所以出版社与印厂之间,特别是与装订工序之间应有更多的交流,大家互相学习,设计人员可以多了解各种装订工艺,以便更好更多地设计出优秀的作品。

  综上所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版社和印厂都对提高图书印制质量负有责任,出版和印制应成为图书印制质量管理工作的协作部门,出版社除认真做好图书的印前制作外,还要对印刷企业所承印的图书进行严格的管理,印刷企业也应在整个印制环节中对图书质量进行控制。出版社和印厂应本着解决问题的态度进行沟通,各负其责,密切合作,共同努力,才能提高图书的印装质量,为读者提供内容与形式完善统一的精品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