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是晴好的天气,一到晚上,我们就到镇休闲广场上看县文化艺术团及本镇居民表演的文艺节目。”说这话的是庐江县泥河镇的青年小伙罗志军。 仓廪实、衣食足。如今,钱袋子越来越鼓的农民朋友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设施条件和服务水平在不断提升中,既满足农民参与文化生活的愿望,又给农民增添乐趣和智慧。
节庆期间,乡镇文化站组织丰富的传统文化活动舞龙狮、锣鼓、高跷等活动;农闲季节,文化共享工程的电影放映小分队利用党员电化教育设备,巡回到各村民组播放种、养、加工等科教片。“农村文化的丰富开展,是党和政府密切联系农村、活跃农民文化生活的重要纽带。”省文化馆李翠梅说。李翠梅认为,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硬件条件基本配置到位的时候,需要创新手段,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拓宽服务内容。
阜阳开办的“农民文化家园”是一个因地制宜,开展农民文化活动的实例,将农民素质教育与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有机结合。怀远县双桥镇小街村村民司红萍,在全县第一个农民图书馆里,借助阅览农业科技图书和请教农业专家,掌握了科学养猪技术,办起养猪场,三年间出栏生猪3000多头,成为全镇有名的富裕户。利用互联网这一新兴领域,农村新的文化阵地也在不断拓展。如今,在全省广大农村,已经广泛兴起应用信息技术的热潮,计算机和网络的普及和应用,信息、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让农民的生活充满阳光。
丰富的农村文化活动也能催生农村文化产业发展。我省是民营文艺团体众多的省份,全省有民间艺术表演团体1300多个,每年演出30多万场,这些民间演出团体,深受农民的欢迎。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村文化产业开始兴起,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比如灵璧县石文化异军突起,从业人员达到3万多人,石馆数量近300家,逐渐演绎成城乡文化的一大主导产业。宿州市埇桥区民间杂技,经过几落几起,现已发展成为中国马戏之乡,年创收2亿多元。“农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主动性和创造性就能极大发挥。”省农业专家管叔琪说,引导农民进入智能经济和知识经济时代,开阔视野的农民,才能适应新农村的发展和建设。培养新型农民,把农村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的优势,是持续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力量源泉。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