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10年底,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乡镇和社区综合文化站建设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农家书屋等五大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取得了重大进展,全部如期或提前完成了“十一五”建设目标,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框架基本建立,为“十二五”时期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财政支持不断增强 设施网络初步建成
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过程中,政府财政支持是必不可少的基础性保障。文化部提供的数据显示,“十一五”前4年,全国文化事业费总计超过900亿元,年均增幅25.28%。仅2009年,全国文化事业费就达到292.32亿元,与2005年相比,同比增幅118.44%。中央对地方文化建设的支持力度不断增强。“十一五”前4年总计投入63亿元,是“十五”时期总和的8倍。
在中央和各级地方财政的支持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神经末梢”目前基本延伸到我国广大城乡基层的各个角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成各级服务点83.1万个,覆盖90%的行政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已覆盖全部行政村和20户以上自然村;乡镇综合文化站新建和扩建2.67万个,基本实现了乡乡有综合文化站;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全年放映电影逾800万场次,观众超过18亿人次,基本实现了一村一月放映一场电影的目标;农家书屋工程已建成30多万家农家书屋,覆盖全国40%以上的行政村。
硬件建设只是完成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第一阶段的任务,如何更好地让公共文化设施发挥应有的作用,为群众提供文化服务,是当前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亟待攻克的难题。
服务方式推陈出新? 服务内容日益丰富
近年来,随着公共文化服务理念的不断普及,我国公共文化服务的方式也不断推陈出新,为群众更好地利用公共文化设施提供了便利,也为优秀文化资源更多更好地走近群众提供了新平台。
基层农村和西部欠发达地区是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服务的重点。工程管理中心在信息的传输模式和接收终端上进行了多样化的研发和尝试,鼓励各省市分中心根据当地的设施条件,因地制宜,在互联网公网之外,积极利用卫星、IPTV、VPN、电子政务外网、有线(数字)电视、镜像、移动播存、3G平台等多项信息传输渠道,为优秀文化资源的进村入户提供了技术保障。
继2008年我国部分博物馆开始尝试免费开放之后,2010年,文化馆、图书馆(站)的免费开放也纳入文化主管部门的工作议程。“过去我们误认为唱歌跳舞就是群众文化,现在我们意识到,唱歌跳舞只是公共文化服务的一部分,这就是我们改革和创新的基点,”北京市朝阳区文化馆馆长徐伟说,“从群众文化领域跨入公共文化领域,这是一个大台阶,要求我们提供更加多样化、人性化的服务。”
文化部社文司副司长张永新认为,必须建立起一个科学的考评体系,进一步调动公共文化服务从业人员的积极性、激发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的活力。
? 鼓励社会力量参与 服务效率不断提高
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实施5年来,在“企业经营、市场运作、政府购买、群众受惠”十六字方针的指导下,各地积极组建以市(地)为龙头,各县(市)参股,并可吸纳社会资本参股,以乡、村放映点为基础的农村数字电影院线公司,推动院线制、股份制改革,大量社会资本进入农村电影市场。
国家广电总局每年出资500万元,委托中影新农村数字电影发行有限公司购买60部故事片和30部科教片的农村公益版权,向全国各农村数字电影院线公司发行。
社会力量的参与,使农村电影放映工程释放出巨大的活力。2010年底,全国共组建了农村电影数字院线240条,数字电影放映队4.1万多支。2010年农村电影公益放映场次超过800万场,覆盖了全国60多万个行政村。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