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文化>  正文

保险将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2011年1月24日   来源:中国保险报 张阳

  

  日前,保监会与文化部联合发布《关于保险业支持文化产业发展有关工作的通知》,对保险业支持和服务文化产业发展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

  

  《通知》从五个方面阐述了保险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具体措施,并确定11个险种和3家保险公司(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作为第一批文化产业保险试点,有重点地推动文化产业保险市场发展。这是继2009年7月2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后,保险业首次正式提出对文化产业发展支持的具体措施。新举措出台以后,不仅为文化产业装上了一道“安全阀”,促其更好更快地发展,也为保险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途径。

  

  文化产业前景广阔

  

  近年来,文化产业欣欣向荣。2009年,文化产业增加值为8400亿元左右,比2008年现价增长10%,快于同期GDP的现价增长速度3.2个百分点,占同期GDP核算数的比重为2.5%左右,比2008年提高0.07个百分点。文化产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新增长点。根据发达国家的增长经验,文化产业占GDP的比重总体上约为6%。从长远来看,无论从质上还是量上,文化产业都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而且,文化产业既能够满足人们的文化需求,提高国民素质,增强国家软实力,还能够促进我国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是典型的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发展前景大好。

  

  对于保险业来说,文化产业也是一个极具投资价值的“新”领域。之所以称之为“新”,是由于虽然保险早已进入了文化产业,但也仅限于对于演艺明星、大型活动等方面的保险业务,缺乏对文化产业进行整个行业性的、全程的、多环节保险支持。相对发达经济体,我国保险对于整个文化产业的支持和渗透还明显不够,新举措的出台,为保险全面进入文化产业,提供金融保险服务,提供了很大的契机。

  

  与此同时,文化产业的发展也遇到了金融、保险等方面的瓶颈。在文化产业中,除了少数几个企业规模较大外,绝大多数都以中小企业为主,这些公司往往存在缺乏资金支持、竞争过于激烈、风险规避能力弱、可抵押资产少、贷款融资难度大、产品创意风险大等问题,这就需要保险对其进行适当的调节,促其健康、有序、快速发展。

  

  光明前途下的隐忧

  

  有风险才有保险。对于保险业来说,文化产业为其提供了巨大发展机会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

  

  首先,文化产业整体上风险较大。据统计,在我国文化产业中,中小企业比重达到90%以上,如此多的中小企业中,最后能够生存并发展壮大的企业微乎其微,大多数企业都以倒闭告终,这就给保险公司对于文化产业企业的投资、承保、风险管理带来了极大的风险。

  

  其次,文化产业由于是新兴产业,一直存在人员流动频繁、行业操作不透明、不规范等问题,这使得保险公司在进行业务拓展、赔付、金融支持时,面临较大的困难。而文化产业的发展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这就需要保险业在做好自身业务的同时,采取一定措施,促进文化产业更加健康、有序地发展。

  

  最后,文化产业的主体一般都是不能用金钱衡量的人或者创意,对于标的物的定价、核损、费率厘定等一系列问题,我国保险业的经验有限,只能依赖借鉴各国发展经验并结合我国自身情况进行适度的摸索,这也会给保险全面进军文化产业带来一些挑战。

  

  虽然面临的挑战不少,但从长远来看,保险全面进军我国文化产业将为其带来巨大的发展契机,同时,也使保险在新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获得新的增长点,最终达到双赢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