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文化>  正文

在大鲍岛历史街区建设民俗文化博物馆的可行性研究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2011年1月22日   来源:青岛日报

  张树枫

  近年以来,青岛对老街区的改造工作非常重视,陆续拆除改造了云南路和小港湾一带的里院建筑。目前,市南区与市北区对原大鲍岛区(中山路北段及周边街区)的改造规划正在制定和实施中。中山路北段历史街区的未来发展一直是全市人民密切关注的大事,如何保护和利用中山路历史街区,激活与复兴中山路也一直是政府和专家们共同关心的问题。笔者谨就保护中山路历史街区文化资源与生态环境,建设青岛近代民俗博物馆,打造青岛民俗旅游文化产品,拉动中山路及青岛老市区商贸、旅游、文化产业发展,提一点建议。

  青岛是一座从海滨军事要塞和德国租借地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近代城市。自1891年清朝政府在青岛设防至1949年青岛解放,短短58年的历史,经历了清朝、德国占领、日本第一次占领、北京民国政府、南京国民政府、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七个不同的历史时期,其历史之复杂、发展之曲折,实为中国其他近代城市所罕见。其复杂社会变异和曲折的历史发展轨迹,在这座近代城市中产生和遗留下了风格多样的历史建筑和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也使这座城市蕴积了丰富浓郁的近代城市民俗文化,形成了弥足珍贵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这种近代城市民俗文化在中国近代城市的发展历史上具有独特代表性。对于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全面保护,合理开发,传承后人。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青岛市目前尚未充分意识到保护、开发近代民俗文化遗产及其文化载体的重要意义和潜在的重大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至今还没有建设近代城市民俗文化博物馆的理念与规划设计。尽管十年前在天后宫设立了青岛民俗博物馆,但天后宫所特有的天后文化与青岛近代城市民俗文化属于两个不同的文化范畴。天后宫的历史文化资源和建筑文化资源属于中国海洋文化范畴,而与近代城市民俗文化关系较远。因此,尽管有关部门高度关心民俗博物馆的发展,为此做出了重大努力,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至今也没有形成具有鲜明青岛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产品和氛围,也没有吸引游客的民俗文化陈列展品。目前天后宫因场地空间限制,其所展现的文化内涵与民俗文化距离较大,馆名与内涵名实不符,形不成独有的民俗文化特色。同时,由于民俗博物馆这一主体功能定位的原因,也限制了天后文化及海洋文化的发掘与弘扬利用,使天后宫这一珍贵的海洋文化资源没能充分研究发掘,整合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