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文化>  正文

微博使负面新闻效果放大 微博如负面新闻“通讯社”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2011年1月19日   来源:中新社

  

  上海交通大学舆情研究实验室、舆情网18日联合发布《2010中国企业舆情与危机公关年度报告》。报告指出,2010年企业的舆情事件频发,民营企业在危机事件中所占比重最大。网络、新媒体、尤其是微博的聚集效应使负面新闻的效果被放大,而企业往往反应不及,总体应对能力比较差。

  

  报告结合2010年50起重大企业危机事件,对中国企业整体舆情、各类企业的舆情特点、危机应对能力等进行了分析评估。研究发现,民营企业的危机事件所占比重最大,达到50%;其次是国企,占26%。外企及港澳台企业占24%。从地区分布来说,企业舆情地区以发展水平较高的省市居多。

  

  2010年,新媒体在企业危机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微博更“异军突起”。在报告列举的50个事件中,新媒体渠道首发的比例高达44%,网络论坛、博客、微博、手机等都成为曝光的重要方式。微博不仅成为企业负面新闻的“通讯社”,也成为各类企业事件的主角第一时间应对的有效渠道。

  

  课题组研究发现,信息产业、轻工食品业是2010年企业舆情的焦点行业,其中奶粉行业仍然是关注热点。企业舆情集中于企业涉嫌违法或违规操作、产品缺陷、灾害事故和企业内部管理不善等问题。同业恶性竞争、劳资关系紧张是企业危机的重要诱因。这些都对企业诚信经营、产品服务、社会责任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

  

  报告还指出,中国本土企业不善于运用新媒体进行危机公关,倾向于通过传统媒体发布信息,回应方式被动。应对不当不仅伤害了企业品牌形象,甚至影响所属行业的发展、区域经济和社会就业。

  

  课题领衔者、上海交通大学人文艺术研究院副院长谢耘耕建议,中国企业应立足于本土的传媒环境和舆论格局,重视新媒体的作用,如此才能更好地应对舆情,转危为机。此外要增强对于危机的研判能力,重视第三方的重要作用,并提高议题管理能力,重视危机事件之后的形象修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