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文化>  正文

改变中国印刷产业的力量:柯达的十年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2011年1月17日   来源:慧聪印刷网   作者:李亚星

  

当我们闭上眼睛,想象中国印刷产业未来的时候,拂过我们脑海的会是一件件具体的产品、一项项伟大的技术,而在这些的背后则是一家家伟大的企业,他们是真正影响、改变并推动中国印刷产业未来发展的力量:柯达、乐凯、曼罗兰、大族冠华、科雷......还会有更多伟大的力量值得我们去记住。本文是《改变中国印刷产业的力量》第一篇,让我们共同感受这股力量吧!

  【慧聪印刷网】过去的十年,柯达的故事就像是一部剧情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的武侠电影,昔日武功高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武林盟主一夜间众叛亲离、武功全废,从此消失于江湖。世外一日人间一年,十年的光影转瞬即逝,在潜心修炼之后昔日的武林盟主重出江湖,江湖再掀腥风血雨……这听起来确实像是某部金庸笔下的武侠名著,但在商业竞争中它却真实的在柯达身上上演。

  柯达的上个十年

  2001年,数字技术革命的全面爆发使传统影像行业一夜之间遭遇生死劫,传统胶片行业赖以存活的产业基础顷刻瓦解,自此全球胶卷消费市场以每年10%的速度急速萎缩,胶片巨头柯达一夜之间武功尽废。

  2002年,市场变化在柯达身上迅速显现,这一年数码相机全球出货量首度超过传统相机。

  2003年,市场的剧变让柯达措手不及,他们显然低估了胶片行业的衰退速度,作为胶片行业的武林盟主,柯达寄望于胶卷能成为自己的救命稻草。在当年10月,乐凯与柯达达成一项为期二十年的合作协议,柯达将以总额约为1亿美元的现金和其他资产换取乐凯胶片20%的股份。这个看起来更像是末世挽歌的二十年合作计划在2007年便草草收场。分手之后两家公司也各自开始了其不同的转型之路。

  2003年4月,新任的CEO彭安东先生进入柯达公司,他的任务就是领导柯达在全球范围内完成重大业务转型,在危机爆发两年的时间后,柯达终于痛下决心从一家以胶片为主的单一业务公司转型为一家以数码业务为主的多元化公司。自此,昔日的武林盟主柯达开始了艰难但大刀阔斧的数码转型之路。

  同年年底,柯达提出了“全力进军数码领域”的发展战略,向数码业务靠拢。

  2003年成为柯达的里程碑

  2003年成为了百年柯达发展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其意义不亚于柯达发明了第一个胶卷(具有特别意味的是柯达早在1976年就开发出了数字相机技术并在1991年柯达开发出了130万像素的数字相机)。

  就在柯达刚起步于数码领域的时候,三星、索尼、佳能、尼康等企业纷纷在数码相机领域崭露头角,并领跑市场,柯达已经错失了数码相机业务发展的黄金时期。现在看来,十年的时间柯达与这些企业的差距并没有缩小反而是逐渐扩大,实际上柯达也主动缩小了对数码相机业务的依赖,将全部注意力放在了商业印刷领域。而即使是在数码印刷机(包括喷墨印刷设备)领域,惠普、赛康、柯尼卡.美能达、富士施乐等也成为了挡在柯达前进路上需要挑战的对象。

  从2003年9月至2005年6月,下定决心要转型的柯达,在两年时间内斥资25亿美元一口气收购了5家印刷行业领先企业:ENCAD、克里奥、柯达保丽光、与海德堡合资的数码印刷部门、赛天使万印和数码有限公司。显然在柯达的艰难转型中,商业图文影像业务、为印刷行业提供耗材和印前解决方案成为了核心内容。

  2006年,背负着战略转型使命的柯达为了彻底执行数码之路,付出了壮士断臂的决心和勇气,以25.5亿美元的价格将医疗影像业务出售,并将这一笔资金投入到数码印刷的研发和业务拓展中。

  

  

  新生柯达

  柯达的转型并没有忽略全球发展最快的新兴市场,很快柯达就将版材药水生产和喷墨头维修服务转移到中国无锡的工厂,接着将上海工厂转产高端的计算机直接制版和印刷设备,并在2006年底在中国厦门投资了9600万美元,成立全球第二大印刷版材生产基地,并在2007年11月6日正式投产。

  柯达的改变不仅仅在于公司数量的增减,在2006年1月6日柯达启动了“Kodak”红色标识取代“黄色方框+K图形”的换标计划,这家有着120多年历史的公司悲壮的改变自己。柯达在消费者心中有着“柯达=冲印”的深刻印象,过去的数十年在传统胶卷产品生产和冲印方面取得了他人难以企及的市场优势,截止2002年年底,柯达彩印店在中国的数量达到7000多家,是肯德基的10倍,麦当劳的18倍!

  正是这种优势让柯达在市场领域的投资选择上过于单一,对市场未来发展趋势的判断上看不清方向,当数码技术冲击袭来的时候,柯达这艘大船已经难以转向,所以“新生柯达”注定要全力追赶数码技术趋势,同时扩大在该领域的投资选择。

  2003年底,柯达90%的收入来自于胶片业务,数字业务的收入仅有10%,而利润的100%均来源于胶片。

  经过转型,柯达目前的数码产品收入占总收入的70%,毛利率更高的商用业务收入占总收入的60%。

  如今,柯达的产品线上有超过75%的数码产品。

  这已经非常接近于一部金庸的武侠小说了,昔日的武林盟主已经重现江湖,十年磨一剑,新生柯达让我们耳目一新,但是现在的江湖已经和十年前截然不同,惠普、富士施乐、索尼、佳能、尼康、柯尼卡.美能达、赛康之辈已经在不同的领域扛起了大旗,所有读者都在期待一个全新的复仇故事。

  这是柯达上一个十年的故事演绎,新十年的大门已经悄然开启故事会如何发展延续,所有的人都期待着柯达的下个十年。

  

  

  柯达的下个十年

  现在的柯达还拥有7000家柯达冲印门店,还拥有喷墨印刷技术,在未来的十年能否发起绝地反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柯达如何利用其7000家柯达冲印加盟店和其他数码印刷领域的发展状况。曾几何时7000家庞大门店网络是胶卷柯达盛极一时的标志,这个数量甚至超过快餐业巨头麦当劳和肯德基在中国的门店数量,但是对于数码柯达却这似乎成为了一个烫手的山芋,对于这个资源柯达早在2007年就在探索如何去开发、利用,但是松散的管理制度、加盟店主的担忧甚至是柯达自身在如何推动7000家门店转型为“乐活馆”商业模式的不清晰都成为了这个计划的障碍。

  也正是从2003年开始,国外传统印刷市场在网络、移动存储设备等新技术的冲击下衰退很快,在这个风暴中中国市场虽然有很长的缓冲时间但无论是出版印刷市场、还是报业印刷市场的衰退都是在所难免的,笔者认为在未来的十年以网络相关的新技术将彻底颠覆我们的传统印刷市场的商业环境,但同时她也将给个性化的商业印刷市场带来无限商机,包括PHOTOBOOK、个人书籍印刷、个性化的印刷等等,这个新兴的市场考验柯达、惠普、富士施乐们的不仅仅是其未来在数码印刷领域的技术实力,更重要的将是渠道,如何让“印刷工厂”同单一的消费者便捷的联系在一起。

  未来的十年柯达需要重新打造一个“柯达=打印”的品牌形象,如何让这7000家门店、数码柯达以及个性化印刷成功的结合并形成可行的商业模式。现在负责“乐活馆”项目的是柯达消费数码影像集团大中华区CEO陈志轩。这个曾在5年内把飞利浦中国消费电子部门销售额提高50多倍的渠道高手,在2008年空降柯达,其一直希望把7000家KEX店变成柯达真正重要的资产,在门店里引进更多与柯达有关的生意,让它们为柯达带来更多利润,但现在在他面前困难重重。

  笔者了解到,柯达图文影像集团自身也观察到了商业印刷将逐步走向个人性化消费需求的趋势。在未来柯达图文影像集团或许将更多的走向快印店等消费终端,虽然在柯达内部消费影像集团同图文影像集团有着明确的定位:一个侧重于B2C,一个侧重于B2B。但是为何不设想在未来的十年两个集团能在个性化印刷产品上达成统一的合作。

  

  

  目前看如果仅仅把这7000门店当作数码相机的销售店铺是难以执行的(事实也证明了在这7000家门店出售数码相机是失败的决定),既然未来个人消费印刷市场会是一个巨大的蛋糕,那么如何让这7000家门店同柯达的数码印刷技术相结合占领个人消费印刷市场就应该成为未来十年柯达的发展之重。

  当前的个性数码印刷产品的制作流程中主要包括:个人消费者完成网上需求制定、确认下单、收到反馈、先行支付货款、数码印刷、收到货物。在这个看似简单明晰的流程中,最困难的在于印刷产品网络预览和实际数码印刷后存在着一定的差别,一方面这是因为数码印刷计划的尚不完善,另一方面是因为工艺流程操作方面存在严格要求,所以柯达在开发这7000家门店的时候,需要配置统一的地区性“印刷工厂”设置配套的数码印刷设备、专业的工作人员和物流体系,而这一切都是可以和柯达现有的数码印刷技术、呼叫中心等相结合起来的。

  未来十年各种新技术将大踏步前进,无论是不久前新闻集团和苹果公司推出的ipad日报,还是国内许多大城市开始盛行的免费地铁报,未来的市场都将是围绕个人消费者所打造的全方位服务,我们看到苹果公司个人消费产品的成功,正是得益于其:优秀的技术、出众的用户体验和迅速打通内容同消费者的空间距离,对于拥有7000家门店和领先的喷墨印刷技术以及致力于绝地反击的柯达而言,新十年已经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