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文化>  正文

服务观众服务市场 民营剧团的路越走越宽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2011年1月13日   来源:中国文化报 徐 涟

  

  越剧尹派传人、著名越剧演员萧雅投资创立的上海萧雅文化艺术有限公司,在成立8年的时间里,排演了8台大戏,以上乘的艺术质量,演遍上海、北京、天津、江苏、浙江、湖南、湖北、安徽、江西等地。该团进大中城市剧场,演到了上海国际艺术节的舞台上;该团下基层、进社区、走农村,一天两场在简陋的农村戏台为农民演出;他们演出的剧目既受到专家的广泛好评,登上了政府主办的艺术节、梅花奖的领奖台,更是深受各地观众的喜爱和追捧,常常让那些不同年龄段的观众感动得落泪。至今,他们已为各地观众奉献了近3000场大大小小的演出,观众达300万人次,闯出了一条民营剧团自我发展的成功之路。

  

  在戏曲艺术市场远未达到繁荣的今天,萧雅以对戏曲艺术的热爱和开拓市场的拼搏精神,自觉坚持为观众排好戏演好戏,并建立起民营剧团灵活的运营机制,在各级政府与政策越来越有力的支持下,在闯市场中磨炼,在服务群众中成长,以自主决策、自主经营、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有效机制,显示出民营剧团蓬勃的生机与活力。上海萧雅文化艺术有限公司的成功,也给国有院团及民营剧团的改革创新带来了启发与思考。

  

  演员心里有观众 观众心里才会有演员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后较早出现的戏歌两栖明星,萧雅以越剧尹派小生的俊美扮相、甜美而富有感染力的唱腔,多年来赢得了众多戏迷,更以一首气声唱法的通俗歌曲《月亮走,我也走》,红遍了大江南北。正当萧雅的艺术事业顺利上升之时,她却去了美国,而且一去就是10年。然而,富裕的生活斩不断萧雅对越剧与故土的思念,她强烈地感受到,只有她挚爱的越剧才能体现自己的生命价值。1999年,萧雅毅然回到了上海。

  

  回国初期,萧雅先后与上海越剧院合作排演了为建党60周年献礼的越剧《早春二月》,拍摄了越剧电视连续剧《玉蜻蜓》。特别是在《早春二月》中,她塑造的萧涧秋这一人物角色得到了孙道临先生的赞许和认可。当时,她也可以进国有院团,等待演出机会,然而,“为观众演戏、演自己想演的戏”这个念头如此强烈,以至于她毅然回绝了众多国有院团的加盟邀请,自己于2002年投资创立了上海萧雅文化艺术有限公司。

  

  因为对越剧的热爱而回归舞台,因为对观众的热爱而尽情奉献。对于萧雅来说,能尽情地为观众演出,才是她人生最幸福的事。她始终牢记着戏曲前辈们“戏比天大”的信念,并把它作为戏曲演员敬业爱业的最高准则。有一次演出时,萧雅在戏一开场就滑倒摔成尾骨骨裂,在疼痛难忍的情况下,坚持不动声色地演出了近3个小时,直到落下帷幕;有一次感冒发烧,从上午8点半打点滴一直到下午6点,演出铃声一响,萧雅又出现在舞台上……

  

  长期以来,萧雅的剧团无论是进剧院演出还是下基层演出,每次大戏落幕后,都由萧雅带领众多演员,继续在舞台上为观众奉献戏里戏外的各种唱段。只要是观众们爱听的,无论是越剧、其他剧种还是歌曲,萧雅和演员们都会尽力满足观众的要求。常常有观众现场请教某一个唱段,萧雅每次都耐心辅导,结果是台上台下一起反复演唱。有一次在宁波演出结束后,萧雅和演员们与观众整整互动了一个小时,观众仍然不肯离场。剧院经理忍不住感叹道:“没见过这种热烈的场景!像这样受欢迎的演出,这样敬业的演员,我们不接都没理由!”8年来,这种演出后与观众的互动已成了萧雅公司的招牌,成为极受观众喜爱的演出风格。

  

  仅靠每年在各大中城市的剧院里演出七八十场,很难维持一个剧团的生存。为此,萧雅的剧团努力开拓演出市场,常常是风里来、雨里去,连夜转场,一天两台演出,奔波在江浙沪等地的广大农村,有时一演就是几个月,大戏、折子戏轮番上演,只要老百姓喜欢就演。再苦再累,演出也必须保质保量,因为每一场的演出水平和质量,都关系着观众对剧团的认可,也就直接关系着下一场演出的签约。就这样,靠着拼搏精神,萧雅的剧团将每一次演出都作为自己形象的最好宣传,拿下一个乡、一个镇的演出市场。

  

  演员心中有观众,观众心里就会有演员。萧雅和她的剧团对戏曲的热爱、在舞台上的拼搏,换来了越来越多观众的欢迎与喜爱,从上海到“长三角”、从老年到青年、从女性到男性,她的戏迷越来越多。特别是不少白领和大学生,也因对萧雅演唱的喜爱而开始喜爱尹派越剧,对戏曲艺术表现出越来越浓厚的兴趣。

  

  热爱与拼搏,是一切事业成功的关键。我们今天的戏曲舞台上,多么需要像萧雅这样发自内心地热爱戏曲、热爱观众的优秀演员!在戏曲依然面临困境的今天,更需要像上海萧雅文化艺术有限公司这样勇挑重担、勇闯市场的民营院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