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文化>  正文

包装印刷业基地桐城加速融入合肥经济圈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12/30/2010 17:39:00   来源:安徽新闻网

  

  【慧聪印刷网】 打开合肥经济圈的版图,它就像一只展翅翱翔飞往东方的大鹏鸟,合肥当仁不让地成为了大鹏鸟的头部和躯体,淮南、六安和巢湖、桐城就是位于南北两侧的翅膀。

  合肥经济圈早在2006年完成了战略构想,到2010年随着《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合肥经济圈建设的若干意见》正式公布,一条条“动真格”的规划和具体政策的出台,使其逐渐清晰明朗。

  “各使金刚钻,共揽瓷器活”。作为经济圈中唯一一个县级市——桐城市可不想错过这次发展的良机。要想在与四位“老大哥”城市携手共进,只有结合经济圈的具体政策,充分发挥桐城独特的区位、资源、产业等优势。

  区位优势独特明显

  桐城北接南融的独特区位优势,是合肥经济圈联动沿江、参与长三角区域合作分工的黄金纽带;桐城地处经济圈南翼、联江通湖、辐射皖西南的独特位置决定了桐城成为经济圈南部门户城市;正在筹划建设的孔城港千吨级码头和鲟鱼长江码头将大力提升航道等级和水运能力,打造桐城上连合肥,下达长江的黄金水道,桐城必将成为合肥这个内陆城市的又一个通江达海的重要航运口岸。未来,随着合肥—桐城城际铁路的开通、206国道的升级改造等交通条件的改善,仅用半小时就能互达,让在合肥工作,桐城居住的实现完全有可能。

  打造经济圈的“后花园”

  桐城文化旅游资源丰富,人文历史深厚。“桐城派”、“文庙”、“六尺巷”享誉海内外,拥有7.6平方千米的水面的国家“3A”级景区——嬉子湖生态湿地等众多自然资源。近年来,该市紧紧围绕打造经济圈内“活力文都,休闲天堂”这个目标,以建设全国知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为主线,跳出小城市低标准的局限,通过对老城区做“减法”,新城区做“加法”,把城市的政务、商务、生活居住等城市综合功能向东部新城逐渐转移,就是为了更好地突出老城区的保护与文化旅游业的发展。2011年该市将城区最为优越的中心地带市委市政府等“四大班子“的办公场所腾地让出来,在原先文庙的基础上,兴建桐城文化博物馆;通过对华东地区保存最为完整、体量最大原汁源味的老街¬——孔城老街投资8.8亿元进行修复,不日将迎接四海宾朋。桐城在提升合肥经济圈“文化软实力”的同时,也必将成为经济圈中老百姓休闲旅游的“后花园”。

  加大产业优势互补对接

  如何实现经济圈内各城市“共建共享同城发展”?产业优势互补对接,加大企业间合作交流才是提升经济圈产业发展的关键。改革开放初期,桐城“百万推销大军”以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和胆识,走在改革开放的最前沿,该市乡镇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得到迅猛发展,创造了誉满江淮的“桐城速度”,一度被外界称为“安徽的温州”。进入到新世纪的前十年,桐城经济发展的亮点频现,在全省47个“中国驰名商标”中,桐城一个县级市就占据了7个;金融机构的存贷一直位于我省县级前列;2010年6月盛运机械集团成功登陆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成为我省为数不多上市的民营企业;2010年10月,桐城市双新经济开发区正式挂牌成立,加上原先的桐城市经济开发区,开创了一个县级市的两个省级开发区的先例;桐城作为全国三大包装印刷基地,小袋子、小配件、小瓶盖、小刷子、小鸭子“五小产品“占据着全国市场近半壁江山,甚至在国际市场都有一席之地。民营企业在全省经济发展中“一枝独秀”,也成为该市的另一个“标签”……目前,该市的包装印刷、机械制造、家纺服装、制刷制盖、农产品加工、化工、建材六大主导产业在规模总量、市场占有率、品牌影响力均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成为经济圈内产业对接的优势平台。

  搭上合肥经济圈这趟区域发展的“特快列车”,桐城市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将大为增强,发展空间将不断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