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聪印刷网】时间倒推到2009年9月21日,对于中国印刷行业来说,这是一个值得记住的日子——这一天,ISO/TC130第23届国际印刷标准化年会在北京亮马河大厦召开。或许还有很多人对于ISO/TC130并不你们熟悉,那我们不妨换一种更加直接的说法:这是全球印刷行业标准化组织成立40年来,首次在中国举办年度会议!
令中国印刷人感到振奋的消息不仅如此,2010年11月2日,国际ISO标准化组织批准ISO/TC130关于“决定将ISO/TC130/TF2转为工作组,由何晓辉担任组长/召集人,中国提供秘书处支持”的决议,TF2(印后任务组)正式转为ISO/TC130/WG12,国际印后工作组正式成立,中国第一次受命组建印刷行业的国际标准工作组,中国也第一次成为印刷行业国际标准制订的主导力量。
ISO/TC130/WG12国际印后工作组首次会议后与会专家合影
毫无疑问,2010年是中国印刷行业标准化工作的丰收年,也是中国印刷人在标准化发展道路上迈上新高度的一年。如果说标准化年会的举办是掀起了中国印刷标准化热潮的话,中国受命组建ISO/TC130/TF2工作组,更是中国印刷标准化建设的一个新的里程碑!中国印刷行业的标准化建设,迎来了新的发展阶段
中国印刷行业的两个标准化委员会
中国印刷行业的标准化组织主要有两个:一个是针对印刷工艺及过程的,称为全国印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国编号SAC/TC170,是在新闻出版总署、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领导下从事全国性印刷技术标准化的工作组织,负责全国印刷技术领域的标准化归口管理工作。另外一个是负责印刷机械领域的标准化建设工作的,称为全国印刷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国编号SAC/TC192,受工信部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委托,由机械工业联合会负责领导和管理,负责印刷机械领域的标准化技术归口工作。前面提到的2009年9月在中国召开的ISO/TC130印刷标准化年会,以及负责ISO/TC130/WG12印后工作组工作的,是全国印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中国印刷行业的两个标准化委员会是前后脚成立的,全国印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正式批准成立是在1991年,全国印刷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正式批准成立是在1992年。客观地讲,这两个标委会的成立,更多地是计划经济时期不同政府部门各行其是的产物,与国际标准的制订流程并不相同。在国际上,印刷行业的相关标准制订只有一个ISO/TC130,主要针对的是印刷标准制订,只是在ISO/TC130的第四工作组的相关工作内容是与印刷机械有关联的,ISO组织中并没有专门针对印刷机械方面的标准化组织。在这方面,高水平的印刷机械制造商执行的产品标准,基本都是企业自己的标准,只是在安全、环保等方面,会有相应的国际标准。纵观现行的国际标准,产品类标准难觅其宗。
中国印刷标准化几经周折终迎春天
在两个标准化委员会成立之初,工作成效并不显著。但是这并不是因为有关人员的工作不够积极、不够认真,而是与我国的计划经济体制有关,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印刷行业发展水平有关,与当时印刷行业的企业体制有关,也与我国印刷行业对标准的认识有关。
在很长一个时期里,“标准”并未被视为行业的准入门槛,甚至在标准制订者的概念中,标准也被认为是应该照顾大多数企业的生产发展水平。正是在这种认识的左右下,中国的标准制订存在着一个怪现象: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要求,可能会比企业标准更低;而拿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去衡量,行业中几乎70%~80%的产品全都是合格品。这样能够保护落后的“标准”其实根本不能称为“标准”。标准起不到门槛作用,标准工作没有效果也就不能理解了。
中国印刷行业的标准化工作获得重视,与中国印刷行业开拓海外市场有着直接的联系。在与国外客商的业务来往中,各种国际标准成了衡量产品质量的基础,成了进入国际市场的敲门砖。而低水平的国内标准在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时候,对于企业几乎没有任何帮助。这个问题引起了企业的重视,也进一步引起了印刷行业标准化委员会的重视。
就像全国印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现任秘书长李安2008年在香港印艺学会《以全球化思维探讨印刷业未来发展方向》论坛上发表的演讲中所说的:“从某种意义上讲,当前国际市场的竞争已经演变为标准的竞争。标准和专利的结合现已成为国际上新技术垄断的游戏规则。”在新形势面前,两个标准化委员会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工作思路与模式。由此迎来了中国印刷标准化建设的一个新的时期。
中国标准化工作的方向性调整
在认识到中国印刷标准化工作与国际标准化工作存在的差距之后,国内两个委员会分别采取了行动,希望奋起直追,缩短与中国印刷标准化工作与国际水平之间的差距。
针对中国印刷标准化工作的不足,全国印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了“面向企业、面向行业、面向市场”的“三面向”,和“为企业服务、为行业服务、为市场服务”的“三服务”,以此作为全国印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工作的指导思想。
在工作开展方面,对内,全国印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也一改此前的闭门造车,主动走出去,让印刷企业参与到标准的制订当中,并采用在全国建立标准化基地的方式,培育标准化工作的标杆企业,并通过标杆的作用辐射相关领域和区域。对外,全国印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积极争取参与到国际标准的制订工作当中。ISO/TC130年会在中国的召开,和中国成为ISO/TC130/TF2工作组的召集人,就是对全国印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不懈努力最好的褒奖。
与全国印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轰轰烈烈相比,虽然全国印刷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声势没有那么大,但是具体的工作一点没有懈怠,而是积极、稳健地推动着印刷机械方面的标准制订工作。“十一五”期间,由全国印刷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持修订印刷机械方面的国家标准2项,行业标准9项;修订国家标准1项,行业标准15项;已经上报待批国家标准14项,行业标准15项;目前正在制订标准5项,修订标准29项。
特别需要说明的是,现在中国印刷机械的标准,在制订的主导思想方面也有了较大幅度的调整,改变了原来单纯制订产品标准的习惯,转变为更加关注安全、关注细节、关注过程,这符合与国际接轨的大趋势需求。与此同时,印机标委会也更加重视发挥标准制订中企业参与的积极性,让企业成为标准制订的重要力量。
中国标准化工作任重而道远
2010年,中国印刷行业的标准化工作取得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但是中国印刷目前的标准化水平还不够高,要走的路也很长。
首先,我国印刷行业的标准总量尚有欠缺。根据印刷标委会和印机标委会的网站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已经制定的印刷国家标准32项,行业标准30项;印刷机械国家标准3项,行业标准53项。所有的已发布并依然有效的标准,合计只有118项,总体数量依然偏少。
第二,我国印刷行业的标准在要求上总体偏低。在标准的制订过程中,除等效采用国际标准的部分国家标准以外,大多数标准的要求低于国际同类型标准。对于企业来说,即便产品达到了国家标准,要想进入欧美发达国家市场,也需要按照出口目的地国家的要求重新进行验标。
第三,迄今为止,仍然有很多企业对标准化工作不重视或者重视的程度不够。中国印刷行业的标准建设,基础是中国印刷行业的企业,整体提升也需要企业的积极参与。只有全行业形成一种重视标准化建设工作、积极参与标准制订、认真贯彻执行标准的行业热潮,才可能最终实现中国印刷标准化建设工作新的腾飞。
2010年,中国印刷标准化建设工作的里程碑之年;2010年,中国印刷标准化建设工作新的起点。中国印刷标准化建设,在路上。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