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2010年,“文化中国”图景灿烂,阔步前行——文化给力百姓生活。文化,成为2010年最养眼也是最有分量的词汇之一。文化惠民工程收效显着,着力张扬文化的公益性,让人民大众享受文化创造成果是共识,更是不贰责任。
文化给力经济发展。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稳步推进,文化创造活力持续爆发。2010年,国家为文化产业搭建金融平台,资本助力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经历了2009年的逆市上扬,文化产业正逐步建立支柱性产业地位。
文化给力中国尊严。丰富核心价值观,传播中华文明魅力,提升文化创造能力。2010年,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瑞士中国文化年……中国成为焦点,中国文化被向往、感受和赞美。
新春的脚步走近,期望中国文化更加繁荣发展的春天早日到来。
1. 文化低碳
随着对绿色生活的倡导,“低碳”正渐渐成为社会共识。文化生活和文化创造也在提倡低碳。何为文化低碳?
“低碳”被引入到文化领域,就是拒绝各种巧立名目的大晚会大制作,改变文化一次性消费、初级产品出口等文化创造、流通和消费方式,呼唤与“低碳”相适应的文化观念出现,使低碳理念内化于文化生产与文化生活之中,构建低碳的文化发展模式和文化生活方式。
换句通俗的话,钱要花在刀刃上,不该花的钱坚决不花。比如身为贫困县的山西省蒲县,投资上亿元人民币兴建被民间称作“鸟巢”的蒲子文化中心工程,比如各地为争夺名人故里,大肆建造假文物……文化,或者成为政绩工程的金粉,或者成为追逐经济利益的幌子,公共财政和社会资金被用于搭建伪文化的牌坊,当然都应归入“反低碳”行为。
辨别何为刀刃,需要花钱者的眼光,需要公众和媒体的监督,更需要文化惠民制度建设。
2. 抵制三俗
从相声界联名倡议反三俗,到政府相关部门明确提出抵制“三俗”之风,“反三俗”成为今年社会文化一大热点。
一方面,“公众人员”毫无顾忌地爆粗口,低级庸俗,行为失范……“三俗”之举频频发生;另一方面,舆论抵制三俗由来已久,今年似乎更加理性,更有思考力和分辨力。
由本版率先推出两期专题,对文化与娱乐的关系,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分析“通俗”与“三俗”、文化与娱乐的关系,指出娱乐本身无原罪、通俗与低俗不同。本报“观点”版发表作家王蒙、梁衡文章,指出“俗不可怕,可怕的是只有‘俗’”;文化在实现更广泛传播的“大众化”的同时,应该思考如何去除其中“三俗”的因素,承担起思想启蒙、价值引导的功能。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充分认同文化的娱乐属性的同时,千万不能偏废了文化的审美本质。毕竟,文化是“以文化之”,是心灵的洗礼和提升。
3. 文化融冰
今年两会记者会上,温家宝总理答台湾记者问时特地提到隔海相望六十载的《富春山居图》,饱含深情地说:“画是如此,人何以堪”。此后不久,台北故宫博物院院长周功鑫表示,有望在2012年实现两卷合璧展出。9月,文化部部长蔡武以中华文化联谊会名誉会长的身份率40余人抵台访问,被称为“两岸开放23年来,第一位正式率领代表团访台的正部级官员”。
2009年,两岸故宫博物院高层实现互访时,曾有媒体称之为“破冰”之举,今年,不论是蔡武访台还是《富春山居图》合璧在望,都让我们看到两岸文化的坚冰正在慢慢融化。两岸文化同根同源,共同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是两岸文化发展的最大公约数。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品格,决定着两岸文化交流的障碍和壁垒会日渐消弭,也昭示着两岸在文化价值方面有望达成共识。
4. 反对啃“老”
《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现代名着、武侠经典,影视改编与翻拍胜过走马灯,你方唱罢我登场;从炎黄故里、姜尚故里,到老子、庄子故里;从曹操、华佗故里,到诸葛亮、赵云故里,再到四地争抢曹雪芹、五省七地争二乔、两国四地抢李白,不仅历朝历代名人被翻了个底儿朝天,齐天大圣孙悟空、观音菩萨是热门人选,就连臭名昭着的西门庆竟也成了香饽饽。
五千年传统文化信手拈来,被涂脂抹粉,戏谑调侃。当代文化真的乏善可陈到只有躲在老祖宗的麾下才能讨生活?“文化啃老族”频频拿古人说事,举文化大旗,打的却是速成名、速得利的算盘,做的是靠文化发大财的梦。背对时代,挟持古人,“啃老”透露了文化自信的贫瘠苍白,折射了当今时代文化创造能力的缺失。倘若文化不再以文化人,而只沉湎争名谋利,我们将以什么面目面对子孙?
由此,“反对啃老”成为今年文化界的主流声音。不是反对传承和保护传统文化,而是反对如此粗暴、随意地“拿来”传统文化。“反对啃老”呼声的背后是对文化原创力的呼唤。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