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有全国最大的自行车博物馆,这里的公共文化场馆全部免费开放,而且80%的村街有书屋,村村有文化大院,农村每月放电影,城里月月唱大戏,每周都有小剧场,天天可看书画展……
走进霸州,到处可感受到“戏曲之乡、翰墨之乡、词赋之乡”的浓浓氛围。这个仅有59万人口的县级市,不仅是河北省“经济十强”县(市),而且创造了省内和国内文化建设上的多项第一,连续14年获得了“全国文化先进县(市)”称号。
县域发展的竞争,文化要素是重要支撑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是一个地方软实力的综合体现。未来县域发展的竞争,文化要素是重要支撑。”霸州市委书记杨杰说,许多人觉得应该在经济发展之后才能做、才去做文化建设,“这是一种误解,文化建设如同家庭过日子,绝不能等到成为百万富翁后再送孩子去上学!”
从“九五”开始,霸州历届市委、市政府就将文化建设列入全市5年发展规划。在制定“十一五”规划时,霸州的全部财政收入只有7.5亿元,基本上是吃饭财政。但霸州市委、市政府将“建设文化名城”与“争创经济强市”、“打造和谐霸州”共同确定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三大目标,建立领导分包机制,建立政策引导机制,探索多元投入机制,建立文化建设绩效考核机制,以经济发展带动文化建设,以文化繁荣助推经济腾飞。
为此,市财政将重点文化建设和文化活动项目作为“硬指标”纳入财政预算。“十一五”期间,全市文化支出累计完成6.3亿元,年均增长48.2%。自1996年以来,在总投资23亿元的精品文化设施建设中,财政投入20.7亿元,占总投入的90%以上,建成了华夏民间收藏馆、益津书院、图书馆、乒乓球馆、游泳馆、胜芳古镇、广电中心等“十大精品文化设施”。全市累计投资520.4亿元,投入广播电视“户户通”、乡镇标准文化站、农村书屋、189个村街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网点建设,群众文化设施网络覆盖了市、乡、村三级,农村综合文化设施覆盖率为100%,初步构建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共建共享、惠及民生”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
文化的生命和持久,在于渗入百姓的寻常生活
“放下锄头上戏台,萝卜白菜画出来,田间厂房吟辞赋,公园广场村里盖”,这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就出现在今天的霸州。
“如果文化建设高高在上、遥不可及,一定是没有生命和难以持久的。我们的文化建设,力求最大限度地渗入每个百姓的寻常生活中。”杨杰说。
为此,霸州市规定,对投资亿元以上的文化产业项目,采取“一事一议”政策;对民间文化培训机构,实行不收税、不收费、给补贴;在广泛开展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的基础上,每年安排文化下乡补贴专项经费10万元。乡镇村街每承办一场演出补贴1000元。
霸州第一个农民诗社——谷风诗社社长张占魁说,在劳动之余抒情感怀,相互切磋,实为人间乐事。如今,谷风诗社已拥有60名会员,创作诗歌17000余首,发表1820余首。在谷风诗社带动下,梅花诗社、龙泉诗社、清河诗社等9大诗社相继成立。在市里的扶持下,霸州涌现书法、绘画、音乐、戏曲等“特色文化家庭”1000多户,民间文化带头人2000余人,先后有12位文化人才获得国家级奖项、36人获得省级奖项。以农民为主的岔河集乡农民书法协会每月16日都集中活动,十几年来,参加各类书画展100余次,参展作品6000余件(幅),获奖作品90余件。
徜徉霸州,有村头小院里泼墨挥毫的庄稼汉,有广场上披红戴绿的歌舞者,还有旧式戏楼里偶尔传出的京腔和平常巷陌中响起的丝弦……这一切在别处,也许不可思议;在这里,却司空见惯。
霸州每两个月组织一次“农民文艺大会”。78道花会、276个秧歌队和152个文艺社团,16000余人业余文艺人才,在农民文艺大会以及乡镇文化站和农村文化大院,经常上演京、评、梆、昆等戏曲节目。在王圪垯村,当看到劳作一天的农民摇身成为舞台上的青衣、花脸、小生时,不由从心底生出深深的感动。
“十一五”期间,霸州每年在农村放映电影4600余场次,每月一场,村村不落。2006年3月,霸州启动了“月月唱大戏”活动。每个月末,都邀请国家级院团到李少春大剧院演出,迄今已演出50多场。“周末小剧场”则每周开办,让戏迷票友也有自我展示的平台,迄今已有各地票友7000余人次登台献艺。
传承民族文化,是执政者的一种神圣责任和使命
霸州历史悠久,春秋征伐、宋辽对峙、燕王扫北的历史印迹,燕赵、齐鲁、秦陇、中原文化的撞击聚合,使霸州形成了移民、边关、榷场、水乡合一的特有文化。霸州的胜芳、高桥古乐可以追溯到商周,歌谣小调亦传唱千年。
“将这些民族文化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是我们执政者的神圣责任和使命。”杨杰说,在胜芳镇,过去曾有72道民间花会,但现在留存的已经不多。有些花会的具体内容,只有为数极少的老人知道,如果不抓紧抢救,马上就会湮灭。
为了让翰墨流香,弦歌不绝,霸州市恢复重建了有700年历史的益津书院,使之成为河北省现存的历史最悠久的书院。依托益津书院,霸州市设立了国家画院艺术交流中心和河北画院创作展览基地,建起了老年书画爱好者活动中心、青少年爱好者双休日艺校、国学教育推广中心,使益津书院成为高规格、多功能的市民学堂。
蜚声海内外的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李少春是霸州人。以他为品牌,霸州市投资5500万元建造了李少春纪念馆和大剧院,并将每月28日定为在这里“月月唱大戏”的公演日。每到这一天,总有全国戏曲名家或名团登台演出,5年来从未间断。霸州还在华夏博物馆辟出4000平方米,引进收藏名家王明玺收藏的20多个国家、不同年代的自行车500多辆,建成了独具一格的自行车博物馆,在收藏规模、种类、展品独特性方面均居全国第一。目前,李少春大剧院已成为全国六大京剧艺术展演基地之一;自行车博物馆也被国家正式命名为“中国自行车博物馆”。
霸州市还以市政府文件形式公布了66项市本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并成功申报国际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4项、省级4项。
一个地方的文化张力有多大,经济辐射力就有多强
“一个地方的文化张力有多大,经济辐射力就有多强。”霸州市委、市政府对此体会越来越深。在连续14年获得全国先进文化县的同时,霸州还荣获了全国体育先进县、国家级科普示范县、中国最具投资潜力百强城市等称号。
截至今年,霸州三届文化节吸引文化产业域外投资项目25个,投资额超过500亿元。
经济和城市建设一旦融入文化灵脉,便气韵生动,品位立升,魅力四射。将文化元素注入旅游产业,霸州建成了4个国家级旅游景区,年接待游客很快突破50万人次。
许多大投资项目,也纷至沓来。投资60亿元的吉利集团霸州产业基地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华北地区唯一的赛(试)车场地。海润乒乓球俱乐部连续两年承办中国乒乓球俱乐部超级联赛霸州站赛事,使霸州成为全国唯一具有中国乒超联赛俱乐部的县级市。中国北方乐器城项目落户霸州,扬芬港工业园成为中国北方最大的西洋乐器生产基地。总投资300亿元的国际温泉公园正在规划建设……这些项目已经或将成为霸州的新增长极。
2009年,霸州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11亿元,实现财政收入20.5亿元。而在1996年,霸州提出“文化兴市”战略时,财政收入只有1.3亿元。
重文化、讲品位的浓厚氛围,使霸州的企业家格外注重把文化内涵融入发展战略。霸州市至今获全国驰名商标2件、省级著名商标29件。全市目前有近80%企业建立了自主研发中心和实验室。2005年,霸州市每年纳税额上千万元的企业只有3家,现在这个数字变成了37家。
霸州正在积聚加速发展的更大后劲和张力。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