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文化>  正文

文化河东:包装印刷和文化休闲成为两翼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2010年12月15日   来源:运城日报

  

  【慧聪印刷网】 11月25日,省楹联艺术家协会在万荣县通化镇举行授牌仪式,我市10个乡镇荣获“山西省楹联文化镇(乡)”称号。这是近年来我市文化事业百花齐放的一个缩影。

  “十一五”期间,运城市文化工作步入大繁荣大发展时期,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双轮驱动、协调并行。全市以文化创新为动力、以繁荣发展为主题、以建设和谐文化为目标,专业艺术抓精品、社会文化抓普及、文化市场抓规范、文化产业抓发展、人才队伍抓培训、基础设施抓完善,实现了各项文化工作的新突破。

  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发展迅速

  文化成果共享实现新突破

  近年来,为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运城市不断加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新建夏县、垣曲、闻喜、万荣、盐湖、永济6个县级图书馆和夏县、垣曲、绛县、永济、平陆5个县级文化馆,新建建筑面积在300平方米以上的乡镇文化站96个、藏书1500册以上的农家书屋562家;巩固和完善了2000余个新农村文化活动室、900余个农村文化大院,完成了13个县(市、区)文化资源共享支中心和1830个村级文化资源共享工程服务点建设任务,基本实现了乡镇有综合文化站、村有文化大院或文化活动室的目标。

  从2008年起,全市农村每年放映电影3.8027万场,确保每个行政村每月放映1场电影,农村电影覆盖率达100%。“十一五”期间,各级剧团下乡演出近两万场,为历史最高;为6个县级剧团配备了每台价值100万余元的流动舞台车;通过政府采购,为全市已经建成并通过验收的乡镇文化站购置了价值800万余元的文化设备,为1400余个村级文化活动室配备了每套价值5000元的卡拉OK点歌系统,为8个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和11个社区文化活动室配备了价值151万元的文化活动器材和图书。“十一五”期间,我市投入资金2500万余元,实现了1255个20户以上自然村广播电视“村村通”目标。

  群众性文化活动蓬勃开展

  文化形象提升工程实现新突破

  前不久,运城市成功举办了第21届国际关公文化节暨建市10周年文艺晚会,艺术展现了我市近年来社会发展的巨大成就,受到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好评,极大地提升了运城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此前,2008年“迎奥运圣火文艺表演”,节目丰富多彩、活力四射,充分展现了运城的风采,新华网、新浪网、人民网等网站共刊登照片12张。稷山高台花鼓作为我省唯一参加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前文艺表演节目,受到世人瞩目,后又应中央电视台春晚剧组邀请参加2009年春节晚会,是我省唯一参演的节目。

  “十一五”期间,运城市群众性文化活动蓬勃开展,公共文化产品和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基本满足了城乡居民就近便捷享受公共文化服务的需求。一是打造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关公文化节被评为山西省十大文化品牌第一名,南风广场被评为全国特色文化广场,虞舜文化节、普救寺情侣文化节、傅说文化节等精彩纷呈,影响较大。二是积极开展广场文化活动。全市26个文化广场都有固定的群众文化活动,广场文化带动了社区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的蓬勃发展。三是举办大型群众文化活动。连续举办了民间艺术大赛、国庆文艺晚会、“菊花奖”戏剧展演、摄影书法展览等活动,尤其是2009年的“菊花奖”戏剧展演,15个剧团演出27天,时间之长、效果之好、观众人数之多是历史上少有的。据不完全统计,“十一五”期间,全市举办各类群众文化活动9000余场次,受益群众1650万余人次。

  文化精品亮点频现

  艺术创作实现新突破

  11月23日、24日,应中国现代戏剧研究会邀请,市蒲剧青年团编排的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年度重点支持剧目《山村母亲》,在首都长安大戏院连演两场,剧场效果和观众反响强烈。

  26日移师北京大学,在北大百年纪念讲堂再次成功演出。中国现代戏剧研究会还专门举办了“蒲剧《山村母亲》暨景雪变表演艺术研讨会”,对《山村母亲》一剧和主演景雪变的表演艺术给予高度评价。这是蒲剧在北大的首次演出,对提升蒲剧的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

  “十一五”期间,全市文化精品创作亮点频现,创作剧目数量创历史新高。全市新创作了《山村母亲》、《后稷传》、《忠义裴度》、《李家大院》、《尧舜禹》、《中条英烈》等历史题材电视剧本、戏剧剧本20余部。其中,2009年的创作成果超过了过去10年的总和。创作水平高,精品不断涌现。《山村母亲》被评为国家优秀精品剧目,并荣获第十届中国戏剧奖。同时,戏曲艺术挖掘保护工作取得新进展。整理、编辑、出版了72万字的《河东优秀剧目选》上下两册。此外,我市还投资100万元,拍摄了10集《蒲剧表演特技》专题片,荣获山西省电视艺术片唯一大奖。把蒲剧最精华的艺术绝活用一种新的表现形式展示给年轻人看,推动戏剧艺术的传承发展,此项工作在全国尚属首例,影响深远。

  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

  文化产业发展实现新突破

  立足运城文化资源的优势,运城市积极进行深度开发,通过挖掘文化资源、打造文化品牌、发展文化园区,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让文化产业创造出更大的经济效益,成为全市转型发展的加速器。

  “十一五”期间,全市文化产业在“突出特色、夯实基础、抓好龙头、铸造品牌、新型引导、培育市场”上下工夫,大力实施龙头带动战略、主导产业带动战略、文化品牌带动战略,使全市文化产业得到快速发展。全市“以文化旅游业为支柱,以包装印刷业、文化休闲业为两翼,以文化骨干企业为龙头”的发展格局初步形成,以绒绣、麦草画、剪纸、根雕、奇石、云雕、澄泥砚、螺钿、面塑、编织、琉璃等工艺品为特色的文化产业群初具规模。全市文化产业从业人数3万余人,2010年预计实现产值25亿元,占全市GDP的3.83%。

  与此同时,运城市文化产业集群取得长足发展,全市做强关公文化和盐文化两大特色文化,建设六大文化园区,打造十大文化品牌,形成了八大文化主导产业。文化产业发展在全省名列前茅,2008年原市文化局被文化部评为“全国文化产业工作先进集体”,绛州鼓乐艺术团和宇达集团被文化部评为“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创意产业近年在运城市得到迅速发展,闻喜惠通文化创意公司的“本命年”系列产品,年实现销售收入1500万元,成为我市创意文化产业的新品牌,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在2009年深圳文博会、北京文博会上,我市文化企业取得了全省领先的好成绩,签约项目占全省意向投资总额的36.5%。

  此外,“非遗”挖掘保护工作实现新的突破。目前,运城市共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4项,省级67项,市级165项,县级435项,国家、省级传承人25名,居全省之首。绛州澄泥砚、闻喜花馍、关公信俗、稷山螺钿等项目参加在北京、上海、成都、济南、太原等地组织的国家、省“非遗”展示活动,受到社会各界好评。在上海世博会上,具有我市鲜明地域特色、彰显浓郁民族传统工艺的绛州鼓乐、澄泥砚及稷山螺钿、关公信俗、闻喜花馍等项目刚一亮相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习展示区,便以其独有的人文魅力,吸引了中外游客的目光。借助世博会提供的平台,古老的河东“非遗”文化走上了世界舞台,绽放出新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