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文化>  正文

成都锦江区:出版印刷产业结构调整加快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2010年12月10日   来源:成都日报(成都)

  

  【慧聪印刷网】21世纪是城市竞争的世纪。这种竞争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城市文化生产力的竞争,核心是文化创意的较量。而产业是“根”,创意是“魂”,创意和创新是产业的核心所在。

  作为中心城区的锦江区深谙其道,在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和打造“国内一流的现代化生态型精品城区”的全新战略之下,推出了“1+4”的产业发展重点,把创意产业作为重要的一极。“形成具有锦江特色的、国内一流的文化创意产业体系,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成区域经济的支柱性产业,打造一批在国际国内具有重大影响力的文化创意品牌,使锦江区成为 ‘文化创意产业鼎立之城’的引领区、‘西部第一、国内领先’的文化创意产业高端示范区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意城区’。”今天,我们走进锦江区,近距离了解该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现在与未来

  一个基础优势

  营造出产业发展的温床

  锦江区位于四川省成都市的主城区,幅员面积62.1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7.87万人,辖16个街道办事处,59个社区。“濯锦之江,源远流长”,锦江区自古人文荟萃,底蕴厚重。李白、杜甫、陆游、苏轼、沙汀、李劼人等文人墨客为锦江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篇。“震旦第一丛林”大慈寺在唐代就已经是中、韩、日三国佛教学术交流的中心,玄奘大师曾在此汲养学识、智慧与勇气,并启程西行。“中国白酒第一坊”水井坊遗址,被誉为中国酒文化的一部无字史书。北宋年间,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在东大街诞生。

  现今,锦江区作为西部地区知名的时尚中心、文化中心、商业中心、商务中心和金融中心,具有多种文化并存交融、国际化程度高的人文特点,区域内汇集了全市一半以上世界500强企业,这为锦江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营造了开放、宽松的氛围和环境,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和丰富的市场资源。

  一个良好机遇

  带来迅速腾飞的契机

  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是提升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竞争力的战略选择。文化+创意,已经成为产业升级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明显标志和重要力量。源于此,成都市把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确定为战略性新型产业之一,提出打造“中国文化创意产业鼎立之城”的发展战略。

  2007年,锦江区紧紧结合自身特点和优势,将文化创意产业确定为全区发展现代服务业的主导产业,编制产业规划确立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目标和定位。三年间,锦江区加快全国知名文化创意产业机构和人士引进的速度,先后启动了红星路35号文化创意产业园、许燎源现代设计艺术博物馆、蓝顶艺术中心、锦江区创意产业商务区和成都兰桂坊等特色文化创意产业项目,确立了在成都乃至整个中西部地区的先发优势。截至2009年底,锦江区已有文化创意企业793家。

  其中,作为西部首座文化创意产业园和四川省工业创新设计示范基地的红星路35号文化创意产业园,很好地发挥着辐射作用,片区特色街区正在形成,这将涉及“二横一纵”的五条中小街道:昭忠祠街、玉皇观街、城隍庙街、五世同堂街和五昭路。这里将成为创意产品、书画、纪念品等的展示和交流场所,为艺术家和艺术创作提供良好的空间,为文化交流和文化展示提供集中场所,为文化鉴赏与文化休憩提供优质服务,并有力地引领和推动锦江区创意文化产业的发展。

  此外,随着去年结合产业功能区的成立,锦江区将原工业总部基地更名为锦江区创意产业商务区。这不是简单的改头换面,这是一次发展方向的转移,产业的提升园区的发展定位转变为建设以创意和现代信息服务业为特色,以数字出版传媒为重点,以总部经济为基础的楼宇经济聚集区。重点发展数字出版传媒产业,建设西部地区最大、全国最具影响力的国家级数字出版传媒产业示范基地,基于现代印务、工业设计、建筑设计的创意产业,加快形成创意产业群,以软件开发、系统集成、软件应用服务等为重点的信息及信息服务,加快现代信息技术服务业的聚集发展。


  

  运行一年,高端产业一路高歌猛进,成绩斐然

  出版印刷业结构调整加快。出版传媒产业集群发展态势凸显,完整印务产业链形成,四川日报印务中心、成都博瑞传播股份有限公司、四川新华彩色印务有限公司等多家新闻出版印务企业的入驻,形成了较完整的传统出版、印务、发行、物流产业链;传统出版印务正加速向现代出版传媒转型,我省最大的一批骨干出版传媒企业总部在此布局,其中包括以博瑞传媒集团为代表的“创意成都总部”、以四川新华发行集团为代表的“新华之星文化总部”、以四川日报报业集团为代表的四川传媒总部,三个总部项目总投资超过9.5亿元,并将吸引四川新华发行集团、新华文轩集团、四川出版集团、四川期刊集团及四川日报报业集团、博瑞传播集团、梦工厂等四川最大的出版传媒企业总部将入驻,形成数字出版传媒产业集聚……

  设计、信息、科技企业逐步聚集。省机械研究设计院为中坚的设计代表企业,先后承担完成了国家、部、省重点攻关、应用基础项目50余项,拥有技术成果400多项,荣获国家、部、省级科技进步奖近200项,获国家专利20余项;随着火炬、银海、中冶在园区的总部项目的建成,一批设计、科技、信息产业项目陆续入驻,新兴力量;中冶大厦吸引了五冶集团总部入驻,还引来了蜀通信息科技公司、川大科鸿新技术研究所等科技信息企业……

  生物制药发展势头强劲。生研所研发的“多糖蛋白结合疫苗”列入四川省科技重点项目计划的创新技术平台;9价肺炎球菌结合疫苗先后列入“863”国家级科研项目,已与PATH再度携手合作,开展相关领域的研究工作;成都诺迪康生物制药有限公司斥资两亿元,研制出新活素(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填补了我国在治疗心衰领域的一大空白,目前世界上仅中国成都诺迪康和美国强生公司获准生产上市,据专业咨询公司保守预计,未来几年国内总的市场容量将达40亿元,公司产品按市场占有率30%估算,年销售额可达12亿元,市场营销前景非常广阔……

  一个系统规划

  描绘出迅速发展的美好未来

  日前,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不断收获成果的基础上,锦江区再迈坚实步伐,修编规划,出台全新的“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意见”,明确提出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作为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着力点。按照规划,在未来3到5年,锦江区将重点发展设计产业,大力推进出版传媒业、艺术品原创与交易业、演艺业、文化交易市场的发展,并着力构建“一轴、四基地、多园”的文化创意产业功能布局。预计2012年,锦江区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将达到12%;2015年,比重将达到14%;2020年,比重将达到18%。

  而在全新的规划定位之下,锦江区创意产业商务区的发展目标也具体而实在预计到2012年,创意产业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实现销售收入20亿元,年均增速超过30%;实现利润超3亿元,年均增速超过30%;到2015年,入驻基地设计创意和信息服务业企业户数超过300家,实现税收3.07亿元;设计创意和信息服务业从业人员超过4800人,其中设计师队伍达2400人。

  蓝图上的数字,是通过谋划得以实现的。在锦江区创意产业商务区,一个重大工程正紧锣密鼓地筹划申报国家级数字出版传媒产业基地,未来包括梦工厂在内的文化创意产业将大举入驻,形成西部领先、辐射全国的数字出版传媒产业新高地……

  锦江区委书记周思源说,以国家级“数字出版产业基地”载体建设和招商引资为突破口,促进数字传媒业集群化发展。完善数字传媒产业链,构建数字化、网络化的信息资源整合平台和传播平台,大力发展以数字出版、数字影音、数字游戏和网络服务为重点的网络媒体和移动媒体。培育数字传媒品牌,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氛围,将锦江区打造为西部领先、全国一流的数字传媒新高地。根据锦江区打造国家级数字化出版传媒产业基地的方案,将按照“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模式予以推进,并力争在6年内,产值达到100亿元 ,税收实现10亿元以上,为下一步的产业腾飞及与国际接轨打下良好的基础。


  

  按照规划,锦江区将第一个三年作为起步期,实现的目标包括完成国家级数字出版传媒产业基地的申报工作,抓好基础设施和生活配套设施建设,搭建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启动数字出版产业园的建设,着重推动新华之星、博瑞创意成都总部大厦和四川传媒总部大厦三个重点项目建成;通过营造良好的投融资环境,引进30个与出版传媒创意产业相关的企业,吸引10家国内国际知名的数字出版企业落户,形成4-5家年收入过亿元的数字出版骨干企业和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业型企业,通过龙头带动、重点项目扶持,完成2—3个科技创新项目,初步建立起数字出版传媒产业基地的规模效应,并逐步形成产业集群效应。

  在第二个三年内,则将扶持重点项目和品牌企业,形成强势龙头企业,促进关联产业繁荣。在发展规模上,力争引入国内外知名的数字出版传媒创意企业15家,与数字出版传媒创意产业相关的企业突破100家,在职员工10000人, 产值达到100亿元 ,税收实现10亿元以上,为下一步的产业腾飞及与国际接轨打下良好的基础。

  锦江区心怀梦想:将努力成为成都建设“文化创意产业鼎立之城”的引领区、“西部第一、国内领先”的文化创意产业高端示范区、在国内外具有影响力的“创意城区”。

  项目点击

  红星路35号文化创意产业园

  该园西部首座文化创意产业园和四川省工业创新设计示范基地。以发展设计产业为主,囊括了工业设计、动漫设计、广告设计、形象设计等领域。自2008年12月开始运营,先后引进了嘉兰图、浪尖、洛可可等20余家国内一流设计公司和成都文化产权交易所、成都版权事务中心等企业和机构,国内一流工业设计公司悉数入园聚集发展,并成功打造了“青年(大学生)创意园·创业园”。

  锦江区创意产业商务区

  该区是锦江区五个产业功能区之一,区域面积共10.16平方公里,定位建设以创意和现代信息服务业为特色,以数字出版传媒为重点,以总部经济为基础的楼宇经济聚焦区。区内重点发展三大主导产业:一是数字出版传媒产业,目标是建设西部地区最大、全国最具影响力的国家级数字出版传媒产业示范基地。二是基于现代印务、工业设计、建筑设计的创意产业,加快形成创意产业群。三是以软件开发、系统集成、软件应用服务等为重点的信息及信息服务,加快现代信息技术服务业的聚焦发展。预计2012年,创意产业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将实现销售20亿元。

  许燎源现代设计艺术博物馆

  该馆于2007年9月20日正式开馆,是全国知名设计艺术家、陶艺家、意识流书画家许燎源先生筹资自建的全国首家设计类博物馆及中国酒类包装设计基地。博物馆还时常举办设计和艺术界的展览活动,是成都乃至四川省、中国的对外文化交流窗口与创意(工业)设计学术交流平台。

  目前,博物馆新增当代艺术研究机构等5个主题馆,向工业设计、产品开发、培育企业产品孵化中心等具备实际产业化功能的方向发展,并带动和促进周边产业,形成聚集效应。

  蓝顶艺术中心二号坡地

  该地位于锦江区三圣花乡,由周春芽、何多苓、赵能智、郭伟、杨冕等国内14位顶尖艺术家出资修建的又一个当代艺术家创作乐园。中心以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成都蓝顶艺术家群体为依托,致力于中国当代艺术作品的创作、展示与推广。在充分发挥其展览功能的同时,积极拓展美术馆在学术交流、作品收藏、信息搜集、沙龙聚会、图书衍生品销售及教育咨询等多方面的功能。

  成都兰桂坊特色文化街区

  成都兰桂坊,是香港之外的第一家兰桂坊街区,面积比香港兰桂坊大10余倍。在锦江河边,成都兰桂坊沿河而建,19幢2至3层高楼宇由一个大型天幕连接,由此打造出一个世界一流的餐饮酒吧区,容纳全世界的、全国和成都本地的优质品牌入驻。兰桂坊来到成都,把时尚的欢乐气氛和全新的生活方式带给成都的同时,也为成都时尚文化和特色街区的打造创建了一个全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