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文化>  正文

文化建设应与经济发展齐头并进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2010年12月9日   来源:贵州日报

  

  经济是社会的基础,而如果没有与之相适应的文化发展,经济建设就无法顺利进行。一个国家的兴盛不但需要发展强大的经济、军事硬实力,更需要发展文化软实力作为其坚强支撑和深层动力,这一点早已被古今中外的历史所证明。文化作为国家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已成为全世界的共识。党的十七大提出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新举措,把文化建设作为执政党的时代担当和历史使命。在全省人民为实现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经济强省战略目标而奋发努力的时候,我们更应该深化对文化建设在经济发展中重要性的认识。

  

  与主流文化相融合对经济发展的意义

  

  从理论上讲,经济与政治、文化之间必须是相互适应和相互影响的关系,三者是环环相扣的统一体,一旦它们之间的张力变得不协调甚至是冲突时,整个社会的价值体系就会混乱、错位、无序,人们的行为就会失去控制和规范,所追求的事业也就会失败。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历程、“大跃进”的失误和改革开放的成功都一再证明了这一点。因此在经济发展突飞猛进的时候,文化的发展必须跟上,否则意想不到的问题和困难会让经济的发展受到困扰,甚至出现无法控制的局面。

  

  今天我们搞经济建设的大背景是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文化全球化。文化的全球化已经不是一个价值判断,而是一个事实判断。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资本、信息、技术、商品和劳动力在世界范围内的迅速流动迫使参与其中的国家必须不断与国际接轨,接受国际规则。发达国家在带来资本和技术的同时,也带来了文化、理念和价值观。中国已经加入了世界性竞争和生存,中国的发展不能离开世界的发展而独立完成,同样,贵州的发展也不能脱离全国乃至世界的发展而独立实现。中国之所以在改革开放30年中取得巨大的成就,其原因就在于融入到世界主流文明当中,特别是在观念上与主流文化的融合,这一点对于贵州这样相对较封闭落后的西部省份来说尤其重要。

  

  从全球趋势看,现代文明已进入黄昏期,后现代文明已经开始形成,但就中国的现实来看,现代化仍然是社会的主旋律,也是全体人民的共同追求。一方面我们无法越过现代文明而进入后现代文明,另一方面又不能不受后现代化思潮的影响。我们要同时面对前现代社会、现代社会和后现代社会的种种固有问题,同时还要面对三种时态交织在一起而产生的特殊问题。这使得文化建设的地位更加重要。

  

  从国内情况看,我国的改革发展已经进入了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生活方式深刻变化,影响社会和谐的各种矛盾问题都反映到人们的思想上来。思想活动的独立性、价值取向的多元化、主流与非主流的思想观念相互交织,日益复杂,这是中国面临的最大难题。而贵州这样一个多民族的欠发达省份就面临着比中东部地区更为复杂的文化认同问题。没有文化的凝聚力,没有社会的和谐,经济发展就难以得到保障,而文化建设正是维护社会和谐的根本性建设。因此,在强调经济强省的同时更要强调文化强省。

  

  文化的全球化使发展中国家的文化显得相当脆弱,许多固有的民族文化受到极大的冲击,相对落后和封闭的贵州所面临的问题就更加严峻。一方面我们要融入世界,另一方面又要保持贵州的文化特色。要解决好这个矛盾,首先需要我们具备比中东部地区更加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去搞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更要求我们在物质形态上保护好贵州民族文化的同时,在观念上与全球价值相融合,大胆吸收人类最先进的思想成果。只有与主流文化相融合才能跟上全国的发展节奏。

  

  从文化产业发展的角度认识文化自身的经济功能

  

  文化产业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已经是不争的事实。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精神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加,文化产业已经成为整个经济增长中最引人注目的亮点。文化产业是21世纪全球最有前途的产业,也将是中国经济的支柱产业。可以说,全球经济资本和技术主宰一切的时代即将过去,创意经济的时代已经来临。文化产业不耗费能源,不污染环境,较少受经济周期的影响,文化产品与其他商品相比更是有着可重复使用的优越性。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已占到其GDP的1/3,并继续增长。文化产业GDP过低已经成为国力较弱的代名词。在推动贵州经济更好更快发展的过程中,文化产业的发展必将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发展文化产业,首先要有文化思维,要有创新意识和竞争意识。没有文化,何来文化产业?没有思想的解放、政策的宽松、制度的创新、知识产权的保护、合理的评价体系,依赖创意而生存的文化产业的发展只能是纸上谈兵,所生产的文化产品只能是模仿与跟风、制造与膜拜。文化产业的发展首先需要文化思维的保障,从这个视角来讲,文化也是直接影响经济指标的重要因素。

  

  中国GDP已经位居世界第二,但是人类发展指数仍然排在世界100位左右。治理一个社会的成功之处不在于经济如何发达,而在于整个社会能够比较平稳,均衡地发展。现代化不能仅仅以经济指标来衡量,它更应该是以文化的转型、人民素质的提高,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的转变为主要内涵的人自身的现代化。这是社会进步的真正体现。我们与发达国家在经济层面的差距正在逐渐缩小,但是在文化影响力和公民素质等方面的差距仍然十分巨大,这是一个比经济繁荣更复杂更漫长的文明转型工程,更值得政府下最大的决心,全社会付出更多的努力。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早已定论:发展最终要以文化概念来定义,文化的繁荣是发展的最高目标。一个国家能否高瞻远瞩、尽早确立文化立国战略,将决定它在未来世界上的形象和地位;而一个省、一个地区能否将文化发展作为自己追求的最终目标,也将决定未来它在全国的形象和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