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什刹海畔,每天早上聚在一起晨练的秧歌队、太极拳队、花毽队、舞蹈队、健步队等上百支队伍,今后不再是一盘散沙。昨天,记者获悉什刹海街道已帮助所有270余支这样的居民自发团体,通过了民政部门注册、建立起了地区协会,还请来了专业教练为他们指导。
什刹海地区的这270余家民间团队,内容涉及文艺娱乐、志愿服务、体育活动和环境保护等各个门类。经过多年发展,各社团都积累了不少人气。但由于是居民自发组建,长期以来,缺乏专业指导成为困扰各社团发展的一个难题。为了进一步丰富居民的文化生活,扶持社团组织健康发展,什刹海街道整合资源,建立了地区协会,通过比赛,选拔精品。
温老师是后海西沿社区摄影组的骨干。“这两年,我们几个摄影发烧友成立了一个摄影小组,开展了不少活动,但还想和更多的影友接触,也希望有更多的平台展示自己的作品”。老温的一番话说出了许多社区团队的心声。
为了解决这些团队的难题,街道牵头将地区内具有一定规模,较为成熟的同类社团组织联合起来,通过向民政部门申请注册,使之成为正式社会团体组织,使居民自发组织成为“正规军”。
老温所在的摄影小组就成为此项工作的受益者。在街道指导下,“活力影响摄影协会”和“魅力四摄DV协会”在同一天成立,选举产生了24名理事、会长、副会长和秘书长。“没想到协会各项规章制度这么健全,还有好几位专家当顾问,这回要提高水平可就快多了。” 领到了协会会员证,老温兴奋地说。
为了能培育出精品团队,街道采取“以演代赛”的形式,通过“什刹海第六届社区文化节”这个演出平台,对30余个参演团队的68个文艺节目进行评选,将形式新颖、编排巧妙、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挑选出来,再邀请专家对节目水平进行整理提升,打造出了一批具有老北京风情,彰显什刹海特色的精品文艺节目和优秀文艺团队。
这两天,什刹海的社团组织又多了一个展示自己才艺的“舞台”,由街道创办的宣传刊物《今日社团》在社区“落户”了,分为国学堂、摄影楼、强身馆、生活馆等版面,专门反映地区社团组织活动动态,推广先进社团的工作经验,对地区社团建设工作进行全面宣传。(记者巩峥 通讯员杨颖)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