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文化>  正文

北京什刹海270余家民间团队丰富居民文化生活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2010年12月3日   来源:北京日报

  
  本报讯 什刹海畔,每天早上聚在一起晨练的秧歌队、太极拳队、花毽队、舞蹈队、健步队等上百支队伍,今后不再是一盘散沙。昨天,记者获悉什刹海街道已帮助所有270余支这样的居民自发团体,通过了民政部门注册、建立起了地区协会,还请来了专业教练为他们指导。

     什刹海地区的这270余家民间团队,内容涉及文艺娱乐、志愿服务、体育活动和环境保护等各个门类。经过多年发展,各社团都积累了不少人气。但由于是居民自发组建,长期以来,缺乏专业指导成为困扰各社团发展的一个难题。为了进一步丰富居民的文化生活,扶持社团组织健康发展,什刹海街道整合资源,建立了地区协会,通过比赛,选拔精品。

     温老师是后海西沿社区摄影组的骨干。“这两年,我们几个摄影发烧友成立了一个摄影小组,开展了不少活动,但还想和更多的影友接触,也希望有更多的平台展示自己的作品”。老温的一番话说出了许多社区团队的心声。

     为了解决这些团队的难题,街道牵头将地区内具有一定规模,较为成熟的同类社团组织联合起来,通过向民政部门申请注册,使之成为正式社会团体组织,使居民自发组织成为“正规军”。

     老温所在的摄影小组就成为此项工作的受益者。在街道指导下,“活力影响摄影协会”和“魅力四摄DV协会”在同一天成立,选举产生了24名理事、会长、副会长和秘书长。“没想到协会各项规章制度这么健全,还有好几位专家当顾问,这回要提高水平可就快多了。” 领到了协会会员证,老温兴奋地说。

     为了能培育出精品团队,街道采取“以演代赛”的形式,通过“什刹海第六届社区文化节”这个演出平台,对30余个参演团队的68个文艺节目进行评选,将形式新颖、编排巧妙、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挑选出来,再邀请专家对节目水平进行整理提升,打造出了一批具有老北京风情,彰显什刹海特色的精品文艺节目和优秀文艺团队。

     这两天,什刹海的社团组织又多了一个展示自己才艺的“舞台”,由街道创办的宣传刊物《今日社团》在社区“落户”了,分为国学堂、摄影楼、强身馆、生活馆等版面,专门反映地区社团组织活动动态,推广先进社团的工作经验,对地区社团建设工作进行全面宣传。(记者巩峥 通讯员杨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