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文化>  正文

湖湘文化长卷的诗意书写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2010年11月30日   来源:长沙晚报

  本报讯 湘江横贯湖南这块热土,汇聚1300余条支流,千百年来哺育着湖湘文化,在人们的印象里,它不仅是一条自然的河流,更是一个文化的符号。历代歌咏湘江的诗词不计其数,中华诗祖屈原的魂魄是一江诗词的源头。作为一种文化传承,湖湘人的血性和智慧也在这条文化长河中奔流不绝,浩荡古今。现在,一部万行长诗《湘江颂》摆在我的案头,这在当下诗歌远离读者,处于相对低迷的时期,是一个值得重视的文化事件。

     这部万行长诗最显著的特点一是规模巨大,一是由众多诗人集体创作的,据相关媒体报道,这是“推广湖湘文化的一次行为艺术式的文化事件”。这次活动由长沙晚报独家策划,一经推出,立即引起强烈反响。我想,在诗歌目前处于边缘化的时期,这个活动借助现代传播媒介,深度介入读者,作为一次受众广泛的文化行为,可以促使人们反省我们时代的文化状况,使人们重新认识到诗歌在媒介化时代的价值和意义。另一方面,这个活动是在新的文化语境中对湖湘文化的审视和推广,可以唤起读者关注和重新理解湖湘文化,进一步彰显湖湘文化精神,扩大湖湘文化的影响力,真正使湖湘文化能够在现实层面上触及我们时代的核心文化命题,发挥其经世致用的文化优势。

     在我看来,《湘江颂》的主题是歌湘江之史,颂湘江之魂,长诗有一种内在的气韵,回肠荡气,让人神往湖湘文化的浩大和悠远。可以说,长诗的内在构架就是要呈现出一部鲜活的湘江之史,从第一章“湘江之源”到结尾的第九章“湘江之梦”,映现出在历史的长河中湘江饱经忧患而又生生不息的诗性形象。诗中浓墨重彩地凸显出湘江之史的文化厚重感,其中有对“湘江之源”的追溯,有对“湘江之景”的描绘,有对“湘江之神”的仰望,有对“湘江之风”的汇彩,有对“湘江之灵”的敬吊,有对“湘江之火”的讴歌,还有对“湘江之梦”的向往,在万行长诗中呈现出湖湘文化厚重的生命底色和强劲的创造活力,显示出开阔的文化视野。湘江之史的实质和核心是一部英雄诗史和创造诗史,也是一部与中华民族同命运的忧患诗史和苦难诗史,是一部启迪后人奋勇前进的教育诗史和文化诗史。在这部诗史中有伟人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高呼“人民万岁”的洪钟大吕,有彭德怀不顾个人安危为民请命的精忠报国,有陈天华舍生忘死的惊天怒吼,也有“米神”袁隆平忘我无私的默默奉献,无数的湖湘精英人物镌刻在历史的壁画上,在他们的身上集中表现出敢为天下先的湖湘文化精神,这些都在长诗中有着生动具体的艺术表现。我想,这也是对湘江之魂的艺术呈现吧。

     长诗在总体风格上给人的感觉是壮阔,在壮阔中又有着绵密的抒情厚度,这既和爱国主义精神作为一条思想主线贯穿在长诗中密切相关,给人以历史的纵深感,又和湘江作为一个诗性形象得到全方位的艺术呈现密切相关,让人在美的享受中警醒和深思。尽管长诗因为团队创作的方式,会带来细部风格上的不一致,在长诗中留下诗人个体艺术运思方式上的细微差异,但总体而言,这部万行长诗呈现出完整的艺术格局,有着鲜明的湖湘文化特色,相信会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