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文化>  正文

辽宁初步形成印刷等组成的文化产业体系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11/29/2010 17:54:00   来源:辽宁日报

  

  【慧聪印刷网】 “十一五”期间,辽宁省已有310多家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通过转企改制,成为新的市场主体;21家经营性出版社和65家新华书店全部完成转企改制;文化产业增加值到2009年增至500亿元。一个个文化体制改革的开先河之举,推动了我省文化产业呈现出大跨步发展之势,也奠定了我省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基础

  11月10日,沈阳杂技演艺集团历时7个月创排的情景杂技秀《天幻Ⅱ》在沈首演。变幻的灯光,动人的传说,优美而惊险的杂技与魔术、武术融合,令观众折服。春节后,他们将带着这台节目开始海外巡演,未来3年,将在南美洲的高端演出市场进行800场商业演出。

  沈阳杂技演艺集团的火热,是我省“十一五”期间充分挖掘丰厚的文化资源,通过改革创新、转企改制、政策扶持,推动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

  这5年,我省已有310多家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通过转企改制,成为新的市场主体。文化产业增加值到2009年已增至500亿元。

  这5年,文化产业不仅逐步成为我省经济增长的新亮点,也为辽宁全面振兴提供了“文化力”的支撑。

  体制改革成产业发展催化剂

  没有创新,就没有文化产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只有真正面对市场,才能找到文化产业发展的源泉。于是,文化体制改革成为我省“十一五”期间的“重头戏”。

  这5年,我省积极稳妥地开展文化体制改革的试点和深化工作,通过转企改制、机制创新、资源整合等方面的积极探索和实践,重塑了市场主体。一个个文化体制改革的开先河之举,推动了我省文化产业呈现出大跨步发展之势。

  2007年7月5日,辽宁歌舞剧院和辽宁大剧院重组为辽宁演艺集团,两家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从此彻底转制为文化企业。在国家积极发展文化产业战略的推动下,我省文化产业和文化改革发展也从探索培育和起步阶段进入发展时期。

  同年12月13日,辽宁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成为国内首家编辑和经营业务整体上市的新闻出版企业。

  2009年,随着中央文化体制改革“任务书”的下达,我省把文化体制改革的“规定动作”作为“硬指标”执行,并根据实际,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上有所突破,积极创新。

  设立了辽宁中部城市群文化体制综合改革试验区,在沈阳、鞍山、抚顺等中部8个城市,打破文化资源按行政区划和级别配置的传统体制,推进跨区域整体改革和资源整合;“三台合一”的辽宁广播电视台探索一体化运行,催生出国内独特的互为联动、优势互补的广电媒体新业态;报刊资源不再“一旦获得,终身拥有”,全省依法退出各类报刊16家;310多家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通过转企改制,成为新的市场主体;7413家营业网吧,99.6%已分别汇集到8家网吧连锁机构麾下;21家经营性出版社和65家新华书店全部完成转企改制;6万多个服务点把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送到百万农户家中……

  文化产业的发展注定与文化体制改革的推进速度成正比。

  改制前的辽宁民族乐团年演出最高纪录只有14场,最高利润27万元。改制后,面向市场量身打造的民族音乐节目《女儿风流》,14场演出就收回百万成本,之后一直热演不衰。

  辽宁广播电视台挂牌不到一年就释放出化学反应般的能量——主流媒体传播能力提高,影响受众人群大大增长,管理成本降低20%,广告收入增长29%。

  11月5日,北方联合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京分别与天津出版传媒集团、内蒙古新华发行集团签署股权合作协议,向打造百亿集团迈进。

  数据显示,2007年,我省文化产业增加值为346亿元,到2009年则接近500亿元。预计到2010年底,仅文化系统的文化产业增加值就将达到 11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8%以上。


  

  多管齐下寻文化产业上升空间

  为大力培育和发展文化产业,“十一五”期间,我省不仅为文化企业搭建了一个个项目与资本、产品与市场对接的平台,还把文化产业专项资金规模由每年3000万元提高至1亿元,并设立了辽宁省文化产业投资基金,每项基金政府投入引导资金3000万元至5000万元,吸纳金融机构、大型国有企业及社会各方面资金,为文化产业发展搭建投融资平台。

  几年前,我省文化企业的数量和规模还只能用“点点绿意”来形容,如今却可以说是“春色满园”了。据不完全统计,我省目前有文化企事业单位3.38万家,从业人员30.9万人,已初步形成了由出版印刷、报刊发行、广播影视、演艺娱乐、动漫游戏、文化旅游、工艺美术、文化会展、新媒体产业等组成的文化产业体系。

  “十一五”期间,随着一批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的逐渐形成,我省文化产业呈现出向集约化、基地化、规模化发展的态势。

  如今的辽宁拥有一个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8个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一个全国文化(美术)产业示范园区和两个国家级动漫游戏产业基地。

  平台助推、基地带动、政策扶持,促进我省文化产业步入发展快车道。随着文化资源不断向重点区域、优势行业、优质企业集中,“十一五”期间,我省文化产业总体实力大幅提升。

  以北方联合出版传媒集团、北方联合广播电视网络股份有限公司、辽宁报业传媒集团、辽宁演艺集团等为龙头的产业公司发展势头强劲。

  而正在统筹建设的辽宁中部城市群文化产业综合示范区和大连、丹东沿海沿江文化创意产业先导区以及辽西特色文化产业示范区,打造融温泉、冰雪、海洋等为一体的特色文化旅游品牌,为辽宁文化产业注入了强大的发展后劲。

  有人预言,用不了多久,文化产业将与装备制造、石化冶金一样,跻身辽宁支柱产业行列。

    第二届中国(广东)国际印刷技术展览会 如此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