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11月25日,2009—2010年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正在北京紧张评比,我省选送的豫剧《香魂女》、《常香玉》和小戏《调查》作为前30名的入选剧目,正在接受专家的最终评审。省文化厅副厅长董文建告诉记者:“这是我省第五次冲击精品工程,相信这次也会有很好的收获。”
成绩来之不易。“十一五”期间,随着一批批文化设施建设工程的实施,一座座标志性文化设施拔地而起,一部部文艺精品叫响全国、走向世界,全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实现由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的总体部署得到了有力的落实,文化发展不断为中原崛起提供强大的软实力和支撑力。
公共文化服务“升级提速”
每个周末,王先生一家都会到郑东新区河南艺术中心去转转。女儿喜欢画画,河南美术馆里各种油画、版画、水彩画展览免费开放,让她大开眼界;父母喜欢热闹,河南艺术馆里的公益小舞台轮番免费上演戏曲、歌舞、曲艺节目,满足了他们的要求;他自己则爱看话剧、交响乐,艺术中心大剧院长年有高雅艺术演出,让他有了更多的选择。
“十一五”期间,我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提速”,尤其自2009年起,省财政对地方各项文化工程资金投入达到7055万元。今年,我省又争取到中央财政专项资金1.9亿元,用于文化设施建设。5年来,河南艺术中心、中国文字博物馆等一大批标志性文化设施相继开放;到目前,全省共有县级公共图书馆125个,县级文化馆183个,乡镇文化站1732个,基本实现了“县有图书馆、文化馆、乡(镇)有综合文化站”的建设目标。
为了让城乡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我省还实施了一系列文化惠民工程。3年来,“舞台艺术送农民”实现了每乡每年一场的公益性演出目标,受益群众达千万人;农村电影放映工程提前完成,实现了一村一月放一场公益电影的目标。广泛开展“先进文化进基层”、“欢乐中原”、“舞台艺术送农民”等群众文化活动,打造没有门槛的“百姓大舞台”;全省80座博物馆、纪念馆实现了免费向公众开放,年接待观众1000多万人次。
中原文化影响力不断扩大
据不完全统计,“十一五”期间,省、市、县三级国有专业文艺院团创作排演了100多台优秀剧目和近200个优秀文艺节目,演出30万余场。豫剧《常香玉》、越调《老子》分别荣获第八届、第九届中国艺术节文华大奖,使我省在中国艺术节上实现“四连冠”;豫剧《程婴救孤》、舞剧《风中少林》、豫剧《铡刀下的红梅》、豫剧《清风亭上》连续四年夺得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剧目奖”。豫剧《程婴救孤》、舞剧《风中少林》荣获第十届中宣部精神文明“五个一工程”奖,曲剧《飘扬的红丝带》、豫剧《村官李天成》、《常香玉》入选中宣部精神文明“五个一工程”优秀奖;河南歌舞演艺集团木偶剧团的木偶剧《牡丹仙子》获塞尔维亚第十一届“金火花”国际木偶艺术节“金火花”金奖;参加上海第五届国际儿童戏剧节,获得“最佳演出创意奖”和“优秀演出剧目奖”两项大奖。
2006年至今,我省已完成对外及对港澳台文化交流项目300余项,年均组织举办和审批对外文化交流项目100余项,文化交流活动、大型活动和精品剧目数量均有大幅增加。“第十届亚洲艺术节”、“中原文化澳洲行”等一系列活动,充分展示和增强了我省的文化实力与竞争力。
体制机制创新赢得活力
“十一五”期间,我省坚持把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作为文化强省建设的动力,截至目前,全省265家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已有205家完成转企改制,占总数的77%,总体进度位居全国前列。改制重塑了文化市场主体,增强了文化企业的活力和竞争力,取得了明显成效。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由2005年的339.64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623.31亿元,连续保持15%以上的增长速度。
一批大型文化产业集团发展壮大。河南日报报业集团2010年上半年完成经营收入6.32亿元,利润总额9348万元,同比分别增长15%和41%。河南有线电视网络集团有限公司全力推进“三网融合”,今年上半年经营收入2.86亿元。新兴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移动电视、手机报、手机广播电视等新媒体发展迅速,动漫、创意产业发展势头迅猛。
未来5年,我省将着力打造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提升文化创新能力,使文化产品、文化服务更加丰富,一幅更加壮美的文化强省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