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文化>  正文

“四轮驱动”助推淄博文化产业全面发展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11/24/2010 22:46:00   来源:鲁中网

  

  【慧聪印刷网】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经济结构的转型,文化产业作为一个新兴的产业,以科技人文、绿色环保、高附加值,成为经济发展的新亮点,淄博作为古齐国故都、齐文化的发祥地,历史文化遗存丰富,地域文化特色鲜明,现拥有文化企业2000多家,从业人员近20万人,丰厚的文化资源亟待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在经济文化强市建设中,淄博市抓住“把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生产力”这一关键,实施“四轮驱动”,发挥文化项目的带动力,提高骨干企业的发展力,提升文化品牌的影响力,形成文化园区的集聚力,推动文化产业全面发展。

  实施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

  项目建设是拉动经济增长、优化结构、促进产业发展的基础。2010年以来,全市文化产业在建规模以上项目68个,总投资209.88亿元,已完成投资29.27亿元;全市招商项目总计106个,投资额过10亿元项目10个,过亿元项目49个,总投资额319.33亿元,总融资额252.88亿元。

  项目带动战略的实施,有效地整合利用了文化资源,提高产业规模和产业集中度,促动了一大批优势项目的引进培植、建设和达产,做大做强了文化产业。

  全力打造文化产业品牌

  文化品牌是一个地方文化资源的象征和标志,是最有竞争力和代表性的文化资源。淄博市按照“品牌产品――品牌企业――品牌产业――品牌经济”的发展思路,积极引导文化企业争创品牌,重点培育、打造了齐文化品牌等10个地域性文化品牌和荣宝斋(淄博)品牌等10个产业型文化品牌。规划建设以“一带两组团六片区”整体架构为核心的齐文化产业园,辐射带动聊斋文化、陶琉文化、商埠文化、饮食文化及周边民俗文化。

  以齐文化国际旅游节为依托,整合聊斋文化旅游节、旱码头旅游文化节、陶博会及饮食文化节、孝文化节等系列节庆文化活动。结合齐文化及其亚文化资源优势,深入研发陶瓷琉璃、仿古蹴鞠、淄砚、鼻烟壶内画、刻瓷等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文化艺术产品;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为核心,推动五音戏、聊斋俚曲、蹴鞠、孟姜女传说和牛郎织女传说等相关文化旅游衍生产品和产业的开发。

  做强一批重点文化企业

  扶持具有市场领导地位的文化企业及富有潜力型的企业,鼓励其不断提升文化创造力,积极发挥重点文化企业对淄博市文化产业的领引和辐射作用。

  淄博市天鸿书业是全国最大的民营图书发行企业,2009年图书发行达到14亿码洋,超过山东出版集团所有业务的总和;鸿杰印务是全省最大的民营印刷企业,销售收入超过3.85亿元;百年老字号荣宝斋淄博分店是鲁中地区的工艺美术和古玩字画的领军企业,卓创资讯是位居全国第三位的网络化工咨询企业。

  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力争在3-5年内形成5-10家贡献率大、在全国有影响的大型文化企业集团,带动全市GDP的大幅度攀升,促进劳动就业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使文化产业GDP达到5%以上,成为淄博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推进产业园区建设

  产业园区能够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文化资源优势,实现文化资源共享。依托淄博市地域性资源优势、行业发展优势、高新技术优势、专业人才优势和产业遗存优势,倾力打造印刷物流、工艺美术和文博、创意会展基地。

  加快齐文化生态园、商埠文化产业园、璀璨中华文化生态园、以山东鸿杰为龙头的鲁中印务基地、中华陶琉文化园、牛郎织女爱情传说产业园等一批园区(基地)建设,使之尽快达产达效,成为全市文化产业发展的亮点。

  从2010年始,到2015年,建成20个以上创意产业基地(园区),形成10个产业规模巨大、产业特色鲜明、创新能力强大的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基本构建辐射鲁中的文化创意产业信息发布基地、技术研发基地和产品交易基地,初步形成“创意淄博”大品牌。


  

  实施“四轮驱动”发展文化产业,是淄博文化产业改革创新的产物,是突破文化产业发展瓶颈的大胆尝试,其涉及的多点迸发的文化产业力量,正集聚成经济发展的巨大能量,推动着淄博从文化资源大市向文化强市跨越,成为现实的文化生产力。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印刷新闻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