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一次难忘的旅游,必定是一次文化之旅、精神之旅,因而文化之于旅游的意义是多方面的。可喜的是,在越来越多的城市营销背后,海南从旅游文化走向文化旅游的路径越来越清晰,越来越坚定。
不久前,星光熠熠的首届观澜湖职业明星邀请赛在海口开赛。庞大的明星阵容、高额的奖金、世界顶级的球场和球技,成功地为海南汇聚了一次世界人气。对渴望引进国际赛事的海南来说,这仅仅是一个开始:除了观澜湖世界职业明星赛将定期定址举办之外,2011年欧米茄高尔夫世界杯也将在海口开杆。
体育赛事也好,美丽经济也罢,一个地区发展必须得到产业的支撑,而文化则是推动其发展的动力源泉。可喜的是,在越来越多的城市营销背后,海南从旅游文化走向文化旅游的路径越来越清晰,越来越坚定。
一个城市的故事
今年10月30日晚,来自115个国家和地区的世姐佳丽云集三亚“美丽之冠”剧场,角逐世界小姐“钻石年”桂冠。从2003年至今,世界小姐总决赛已陆续在海南举办了五届,不仅向世界传递三亚之美,也为三亚开启了一扇国际化之窗。
几年来,因为独特的文化盛事,三亚一次次成为焦点:新丝路模特大赛、金鸡百花电影节、奥运圣火国内首传城市、环海南岛国际公路自行车赛、欧洲女子职业高尔夫巡回赛三亚公开赛、世界沙滩排球巡回赛三亚女子公开赛、国际象棋男女性别对抗赛……文化所产生的后续生产力,也一次次让三亚惊喜。每年,三亚市的游客量都以10%以上的速度在增长。而此前,游客量增长主要依赖于先天的旅游资源与新开发的一些旅游产品。
三亚市副市长李柏青表示,从“注意力经济”的实践到城市营销的整合,从三亚旅游文化到文化旅游的转变,从在全球征选城市名片到提出并实施“文化三亚”的城市战略,再到明确提出“文化立市,提升城市品质”,三亚推进文化发展的思路越来越清晰。
“一个旅游目的地如果没有文化,那么你卖的就只是一般的旅游产品。只有依靠文化的力量才能使得三亚的旅游更具吸引力,使产品增值。”在李柏青眼中,理想状态中的三亚,应该是一个很有亲和力的城市,这就需要高水平的规划和管理:一是产业配套,二是改善环境,第三要争取进入旅游业的制高点,也就是在文化旅游上下工夫。直白地说,三亚一定要有高附加值的东西吸引高端游客进来,整个城市的旅游品位持续提高,旅游氛围才能始终维持。
为此,三亚正在酝酿自己的文化强市策略:博采精华—嫁接衍生—自我创新—引领潮流。李柏青进一步阐释,从大中华文化宝库中博采众长,丰富和构建立足中华、面向世界的天涯文化、凤凰文化、福寿文化等;从世界文化交流中,拿来市场机制、商业模式,创新和建立三亚文化产业的形成机制和发展模式;牵手世界小姐总决赛、高尔夫欧巡赛等众多赛事,打造美丽之都、国际体育之都、时尚之都等等;在积累了充分的经验、见识和能力后,在自我创新上取得突破,在处于文化产业顶端的创意文化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体系;用二三十年时间将三亚打造成在国际上拥有广泛知名度、在文化事业上具备影响力、在文化产业上拥有竞争力的城市。
一座岛屿的梦想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今年3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在博鳌国际旅游论坛上的主旨演讲,深刻阐述了文化对旅游的重要性。他指出,“旅游是一种经济活动,更是一种文化活动。一次难忘的旅游,必定是一次文化之旅、精神之旅。文化之于旅游的意义是多方面的。”
“塑造海南特有的文化内涵,以此满足国内外游客的精神诉求,借以提升旅游产业素质;借助旅游市场助推文化产业化发展,以旅游独特的宣传方式传播海南文化,从而实现新的历史机遇下文化和旅游合作的共赢。”省文体厅厅长范晓军认为,《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给海南的文化演艺、体育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继环岛国际大帆船赛、环海南岛国际公路自行车赛、首届观澜湖职业明星邀请赛之后,今年海南的各种文化盛事还有世界沙滩排球巡回赛三亚女子公开赛、儋州国际马拉松赛、东坡文化节、海南岛欢乐节等,将形成一套丰富多彩、抢足“眼球”的文化产业链。范晓军感叹:“海南要发展文化产业,必须有一些实打实的文化项目来支撑,这些项目一定要打出特色、全岛覆盖、形成气氛。”
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为国际旅游岛提供多元文化服务和产业支撑,已成为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中全省上下的共识。今年10月,省委、省政府颁布了《关于加快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决定》。按照“一区三带九重点”的规划布局,“一区”即加快建设国际旅游岛先行试验区;“三带”指着力打造东线现代产业带、中线绿色产业带和西线特色产业带;“九重点”是重点发展文化旅游业、文化创意业、文化会展业、演艺娱乐业、出版发行业、影视制作业、动漫游戏业、体育健身业、休闲疗养业这九大产业。
关于发展文化产业要打造文化活动和体育赛事品牌,省委宣传部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产业发展办公室主任祁亚辉认为:“对海南已有的地方性文化节庆,根据新的发展要求进行升级改造;创办一些新的国际性文化节庆,加强国际文化交流;继续办好已有的大型赛事;吸引世界顶级体育赛事落户海南;积极试办国际通行的文化娱乐项目。据各方透露,目前我省正在积极谋划国际乡村电影艺术节和国际流行音乐节,发展海钓文化、体育训练产业等。
量的发展主要体现在规模,质的飞跃则要依托品牌的提升。未来的海南文化产业大发展,必将让人充满期待。
一种碰撞中交融
只有深刻认识海南历史悠久的开放进程,从历史文化中汲取科学发展的动力,培育城市发展的内驱力和生命力,才能确立海南的比较优势,实现跨越发展。
模仿、奢华、拼凑、猎奇,这是海南大学旅游学院赵全鹏博士对当前海南旅游产品的评价。“海南在不断西化,无论景区还是酒店都在迅速西化,我们应该对具有地域个性的本土文化保持自信,大胆重用少数民族文化、边疆文化、移民文化、流放文化等海南本土文化,在国际上才具有长久的竞争力。”
关于海南文化旅游,一直有两种观点不停在争议。一种认为,提升海南旅游品质的文化应该是华夏文化,中国元素都可以拿来,不能简单地盯着海南自己传统的文化;另一种观点认为,海南要重新打造和梳理黎族文化、海洋文化、移民文化,突出海南元素。许多学者提出:“建设国际旅游岛需要五星级的大酒店,也需要本土风情,一定要本土化。我们既需要豪华的材料装修的五星级大酒店,也需要黎村苗寨的土基茅塔”。
事实上,在急速国际化的背景下,两者都是不可或缺的文化之源。
李柏青认为,文化是生生相息的,它服从自然的规律,每天都在不断的演进之中。对于海南的传统文化,我们不能不负责任地放任它衰落甚至消亡,该拯救、该保留的一定要拯救和保留。与此同时,更重要的是要创造新文化,这才是海南国际旅游岛真正的出路。
当然,不同类型的文化之间的碰撞不可避免,在碰撞中相互理解和融合。李柏青认为,这方面,要相信自然规律的力量,经过生存竞争的过程,一定会淘汰那些不能在海南这个独特的环境中生存成长的文化元素,留下的是那些有生命力和影响力的文化,这一过程或许20年、30年都不算长,政府和民间有识之士,可以对此进行相应的规划设计和引导支持。
无论如何,本土文化的灵魂与一个地方擅长的核心竞争力,一定是相通而不可替代的。将文化影响力变成国际旅游岛竞争力,必将为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插上腾飞的翅膀。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