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一个家喻户晓的神话传说、一个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一个世纪经典的最新诠释……28日晚8时,安徽省黄梅戏剧院将携黄梅戏最具代表性的经典剧目——《天仙配》,登临珠海大会堂,和观众重温经典剧目的永恒魅力。
《天仙配》
《天仙配》经典唱段广为流传
近200年来,黄梅戏艺术从草台登上舞台,从民间小戏成为有全国影响的大戏。新中国成立以后,黄梅戏得以迅速发展,风靡大江南北,唱遍长城内外,成为安徽文化艺术中最响亮的品牌和最具标志性的剧种,成为在海内外享有盛誉的艺术奇葩。
作为黄梅戏发展历程中的一座“丰碑”,《天仙配》演出已经过千场,它的众多精彩唱段至今还被广为传唱。
《天仙配》又名《七仙女下凡》,由陆洪非根据老艺人胡玉庭的口述改编而成,剧本被收入1959年的《中国地方戏曲集成·安徽省卷》中。改编本剔除了原本中董永与七仙女的离合为天定的宿命论观点,加强了反封建的主题,突出了古代劳动人民摆脱封建统治的强烈愿望。剧本采用了借物寓情、谐音示意等民间文学的手法,富有浓郁的民族特点。
《天仙配》是一个美丽的神话故事,它寄托着下层劳动人民对自由纯真爱情的向往。在人们心目中,《天仙配》似乎就是黄梅戏的“代称”,这对一台剧目而言,无疑是一种无上的荣耀。
李文、余顺联袂演恩爱夫妻
此次演出的安徽省黄梅戏剧院,在国内外常年演出 《天仙配》《女驸马》《罗帕记》等优秀传统剧目,以及根据民间传说和中外古典名著改编的《墙头马上》《孟姜女》《梁祝》《红楼梦》《长恨歌》等剧目,用黄梅戏的形式传播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神韵。该院人才济济、薪火相传,在黄梅戏进一步走向全国、走向世界中担当大梁,是传承和发展黄梅戏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龙头。
1953年9月,改编本黄梅戏《天仙配》由安徽省黄梅戏剧团排练,在安庆首演。1954年,《天仙配》参加华东区戏曲观摩演出大会,获剧本一等奖。1955年,《天仙配》摄制成戏曲艺术片搬上银幕。这期间,不知有多少人一遍又一遍地观看影片,为戏中的情节所吸引,为严凤英和王少舫的卓越表演而倾倒。当时,《天仙配》的上演,在国内掀起了一股“黄梅戏热”和“严凤英热”。
此次来珠海饰演七仙女的,是国家一级演员,“梅花奖”、“文华奖”获得者李文。她嗓音甜美,演唱独具特色,表演洒脱,曾获首届黄梅戏“严凤英奖”大赛金奖、全国小戏折子戏调演“演员金奖”、第二届全国少数民族艺术节“优秀演员奖”,是一位颇受广大观众喜爱的黄梅戏演员。
饰演董永的是国家一级演员余顺,他唱腔韵味浓郁,基本功扎实,文武兼备。他的表演将董永朴实敦厚的性格特点演绎得淋漓尽致。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