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文化>  正文

澳门国际生态翻译学研讨会昨揭幕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2010年11月10日   来源:澳门日报

  【本报讯】首届国际生态翻译学研讨会昨起一连两日在理工学院举行,来自丹麦、内地、台湾与本澳专家、学者深入探讨生态翻译学的研究、实践和发展。会上并举行国际生态翻译学研究会的揭牌仪式。主办单位希望透过研讨会促进国际,特别是大中华地区生态翻译学研究者的沟通和交流,推动生态翻译学研究和发展。

     研讨会由国际生态翻译学研究会主办,理工学院、语言暨翻译高等学校、翻译与跨文化交流研究中心承办。开幕式昨日上午九时於理工汇智楼演讲厅举行,国际生态翻译学研究会监事会主席、理工学院院长李向玉,国际翻译家联盟主席、南非翻译家玛莉昂·鲍尔士,国际翻译家联盟第一副主席、中国翻译协会副会长黄友义,国际生态翻译学研究会顾问委员会主席、丹麦哥本哈根大学教授凯伊·道勒拉普,国际生态翻译学研究会会长、理工翻译与跨文化交流研究中心主任胡庚申主礼。

     十年发展成果瞩目

     李向玉表示,生态翻译学是由中国学者提出的翻译理论之一。自○一年在第三届亚洲翻译家论坛上首次提出。十年来,生态翻译学不断发展和完善,取得瞩目的成果,产生了较大影响。理工是本澳翻译研究和翻译培训的“百年老店”,现在有了生态翻译学的研究和发展,相信有可能续写一部“老兵新传”,为“老店”增添新生命力。

     黄友义指出,生态翻译学这一理论跳出了过去翻译理论三句不离“信、达、雅”的套路,是中国当代学者在翻译理论上的一次有益尝试。中国翻译界在很长一段时间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少数职业翻译又忙於日常实践,没有条件研究理论。翻译理论研究与实践脱节问题较严重,这从某种程度上导致高层翻译实践人才极度紧缺。如果翻译实践不能上升到理论层面,就不能有效地传递实践经验。因此,翻译学科要发展壮大,必须将翻译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用理论指导实践。

     倡研讨会每年一次

     胡庚申表示,是次研讨会以安排学术研讨、成果年展及专家论坛三种形式。通过会议,力求达到聚人、集思、鼓劲、布局四目标。布局就是要谋划发展、战略布局。正研究和规划生态翻译学“第二个十年”的奋斗目标,近几年出版多部有关生态翻译学的专题着作,并将建立研究会的工作机制,开通“国际生态翻译学”网站,办好学刋,每年召开一次国际性或全国性的生态翻译学研讨会。

     与会学者指出,翻译生态系统被视为一个严密整合的统一体,包括实际文本、文化语境、人类活动和其他有形和无形的要素。翻译活动被描述和理解为按照生态学的原则而产生带有整体性、关联性、动态性、平衡性和协调性,还带有生态审美性的活动,某些中国哲学或东方哲学的因素和文化精髓,皆在生态翻译学探究的崭新范式中得以体现。

     研讨会上,除了外地和本澳专家,来自台湾、上海、重庆、北京、南京、山东、大连、四川、天津、湖南、安徽、武汉、广东及广西等多所大学和研究所教授和学者,昨、今两日分上、下午讨论多个生态翻译学议题,分析了不同地区和个案在生态翻译中的理论与实践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