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文化>  正文

黄燕:文化产业要“宽进严出”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2010年10月25日   来源:中国经营网

  国家“十二五规划”,将文化产业视作国民经济的支柱,意味着政府很看重文化产业的发展潜力及其市场价值。

  发展文化产业,要开放与监管并举,也就是要做到“宽进严出”。文化产业的开放,就是“宽进”,旨在营造宽松和自由的创造环境,确保多出文化精品,多创造文化价值。近年来,中国文化产业的逐步开放,是有目共睹的,如出版社专制,由国有事业单位,变为自负盈亏的企业;电视台实施节目“制播分离”制;鼓励文化企业上市;鼓励银行为文化企业提供贷款,等等。

  文化产业的“严出”,以确保文化产品的质量稳定,尤为重要。文化产品属无形产品,其质量标准难以清晰界定,因此文化产品的质量管控难度较大,容易出现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而文化产品质量低下对社会带来的不良影响难以估量,其危害比低质的有形产品的危害大得多。

  文化产品的质量不稳定,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创造力匮乏。首先表现为,影视作品及图书的华而不实。形式大于内容的影视作品和图书不在少数。有些图书,重包装轻内容,外包装华丽考究,而内容则浅显、不准确甚至错误百出,令图书的价值和含金量大打折扣,甚至误国误民。影视作品也有类似的毛病,演出规模庞大,明星云集,营销高调,而公众最关注的故事情节内容则少有亮点,甚至让人失望。时下,影视明星的片酬飞涨,引发热议。有的电视剧名演员,每集片酬高达30万元。有人认为,这是市场规律,无可厚非。但也有人认为,明星价格存泡沫,当迅速降薪。有专家分析,影视明星价格飞涨,有两个坏处:(一)明星高薪,加大影视作品的生产成本。为降低成本或增加收益,生产者不得不投机取巧,故意增加电视剧集数,故事情节因此被稀释,或者压低编剧或原创者的薪酬,令作品的内容价值大打折扣;(二)明星价格飞涨,缘于影视制作者过度使用明星,以增加作品卖点,导致明星人才抢手,而众多有潜质的新人则因此被埋没了,他们得不到施展才能的机会,并自此形成恶性循环。笔者建议,影视导演应学习著名导演张艺谋的做法,多发现和使用有潜质的新人,让他们担当影视剧的主角,为他们提供施展才华的机会,与此同时,也可降低生产成本,把更多的精力用在提高产品质量上。

  第二表现为影视作品、图书、网媒等频现模仿、复制、抄袭、盗版等不轨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