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文化>  正文

中国东方演艺集团:转企改制收获丰硕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2010年10月17日   来源:人民日报

  

  中国第一个拥有电声乐队的院团,第一个运用手持麦克进行演出……1962年建团的东方歌舞团,成立伊始即担负着我国“文化使节”的特殊使命,代表着我国对外文化交流的最高艺术水准,曾多次站在我国歌舞艺术的前端,创下了多个第一。新世纪以来,它再次站在了潮头,在全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大潮中身先士卒——2009年11月12日,东方歌舞团正式更名为中国东方演艺集团,成为9个国家直属的演艺院团中率先实行转企改制的 “试验田”。

  

  如今,近一年过去了,我们欣喜地看到,“试验田”上果实累累:截至目前,东方演艺集团的演出总场次已达310场,与去年同比增长313.3%,翻了两番多;演出总收入达6597.9万元,同比增长172.7%,翻了一番多;演职员工人均收入同比增长216.2%,也翻了一番多。改革将“东方”带入了市场,走向了新一轮的辉煌。集团总经理顾欣说:“改制以后,我们转变了‘皇帝女儿不愁嫁’的事业单位观念,以市场主体参与竞争,积极打造以上市为目标的重量级文化央企。”

  

  资源整合

  

  完善组织架构

  

  从“东方歌舞团”到“中国东方演艺集团”,转企改制,并不仅仅是换个标牌那么简单。“以前的东方歌舞团,全团300多人就只为一台晚会服务,造成了人员的大量闲置和浪费。声乐演员有56名,器乐演奏员有72名,他们几乎无事可干。”东方歌舞团副团长兼声乐指导郭榕说。为了使资源得到更有效的合理分配和利用,转企改制后的中国东方演艺集团,建立完善了符合市场竞争和产业发展需求的组织架构体系。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和市场化运作的模式,重新组建了四大演出实体。东方歌舞团以演出亚非拉、欧美风格的节目为主;中国歌舞团重点创作演出民族音乐舞蹈节目;东方流行乐团力争引领中国流行音乐时尚;东方民乐团则以创作演出世界各国的民乐为主。改革为一大批演员提供了机会、创造了舞台。现在的东方演艺集团时时都能看到演职员忙碌的身影。

  

  “组建四个演出实体,一方面调动了闲置团员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是出于细分市场的考虑。”郭榕说,虽然国内市场目前主要还是以综合型的晚会为主,歌曲、舞蹈、曲艺、杂技、魔术等等尽收其中,一台晚会包罗万象。但根据国外成熟的艺术市场经验,在不久的将来,我国的艺术市场必然会出现进一步的分流和细化。“看古典的就买古典的票,听流行乐的就去音乐厅。从综合型晚会走向分流,这是规律。组建四大演出实体,是集团针对市场发展做出有预见性的机制改革。”新的组织架构为“东方”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在前不久刚刚结束的国有院团优秀剧目展演期间,中国东方演艺集团同时推出了《爱的伊甸园》、《秘境之旅》、《东方世纪行》、《乐起东方五洲情》等四台大戏。这在东方的历史上前所未有。

  

  身份转换

  

  激发演员积极性

  

  转企改制最根本的问题是人的问题。“从原来的国家干部一下子变成了工人,刚开始人心慌乱不可避免。”顾欣说,演员们主要担心两个问题:一是待遇问题;一是集团的未来发展问题。

  

  面对演职员的这些顾虑和担忧,集团新任领导班子围绕观念转变这一核心,先后召开了50多个座谈会,同干部群众个别谈话200多人次,组织他们学习中央及文化部的政策文件,阐释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意义及给院团带来的积极变化,促使干部群众从思想上认同改革,从情感上接受改革。在世博会驻场演出期间,集团领导在每天2场演出的高密度工作之余,常常找年轻演员们谈心,一谈就到半夜两三点。“我跟他们说得最多的就是,只要我们真正努力、执着追求我们热爱的艺术,那些待遇、发展平台之类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事实证明,郭榕的话是有道理的。

  

  集团实施了分配制度改革和人事制度改革。大力推行不讲职称高低,不讲职务大小,不讲工龄长短,不论资排辈,而只看能力,看效益,看贡献,看业绩。做到多劳多得,能进能出,能上能下。

  

  通过改革充分解放了艺术生产力,极大地提高了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一大批优秀青年演员成为改革最大的受益者,收入都比原来有了大幅提高。东方歌舞团国家一级演员刘婕说:“我们逐渐认识到,艺术院团只有摆脱体制机制的束缚,积极参与市场竞争,才能发展壮大,而集团的发展壮大,也就意味着个人有更大的发展空间。”青年舞蹈演员滕宇刚刚考上了领衔主演的岗位,收入大幅激增:“这在以前想都没有想过。改革给我们这些有能力的青年演员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