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这一术语产生于20世纪初。最初出现在霍克海默和阿多诺合着的《启蒙辩证法》一书之中。它的英语名称为 CultureIndustry,可以译为文化工业,也可以译为文化产业。
截至目前,不同国家对文化产业的理解并不统一,像美国,就主要从文化产品具有知识产权的角度进行界定;日本政府则认为,凡是与文化相关联的产业都属于文化产业,即除传统的演出、展览、新闻出版外,还包括休闲娱乐、广播影视、体育、旅游等,他们称之为内容产业,更强调内容的精神属性。
而我国许多专家学者则更多地将文化产业理解为文化创意产业,认为其是在全球化的条件下,以消费时代人们的精神、文化、娱乐需求为基础,以高科技的技术手段为支撑,以网络等新的传播方式为主导的一种新的产业发展的模式。它以文化和经济全面结合为自身的特征,是一种跨国、跨行业、跨部门、跨地域、跨领域重组或者创建的新型产业集群。它是以创意创新为核心,以知识产权为根本,贯穿生产、流通、消费等产业发展全过程的新型的产业集群,向大众提供满足其文化、娱乐、精神、心理方面的需求的新兴产业形态。
抛开对概念的理解,同样能够看到,文化产业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和特殊的经济形态,一方面代表了一个国家的国际文化竞争力;另一方面,则能满足老百姓的精神需求。同时,它还是一个蕴含巨大市场潜力的朝阳产业。这些因素,令文化产业在当今世界越来越备受关注,已经成为欧美等发达国家新的支柱产业。而相对而言,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就显得较为滞后。不过,随着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在金融危机中,当传统产业遭受重创之时,文化产业却实现了逆势上扬。这样的“出彩”表现,让更多人意识到文化产业的经济价值。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2009年9月,我国首部《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出台,这部指导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的发布,表明文化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新的重要增长点,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标志着文化产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据有关人士预测,2010年中国文化产业规模可以达到800多亿元人民币,而到2012年这一数字将突破1200亿元,相比2007年增幅达到3倍。此外,证券分析师也长期看好中国文化产业的未来,如内容产业、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产业都蕴含较大投资机会。
如此美好的前景,大大激发我国各地发展文化产业的热情。纷纷出台了相应的规划,制定了相关的优惠政策和扶持措施。粗略统计,截至目前,全国已有26个省(区、市)设立了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省级财政投入总计约25亿元人民币。但是,在发展的浪潮中,笔者也注意到一些并不和谐的现象,如一些地区为争夺历史名人墓地、故居出现非理性炒作,各地纷纷上马内容雷同的创意园区等,值得引起各界的重视。
在笔者看来,这些现象的出现反映出我国某些地区、某些人对文化产业的理解并不完整,还只是流于表面。事实上,实践已经证明,文化产业并不能脱离当地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基础。文化产业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是成正比的,要想发展文化产业首先要有适量的经济基础,具有一定消费能力的文化市场,然后才是当地的历史文化内涵和文化特色。可以这样说,经济社会发展得越好,对文化产业的需求也就越高,对文化产品的消费能力也就越强。由此,发展文化产业不能盲目地抱着“跨越发展”的态度,不考虑当地的经济承载能力,特别是政府主导建设的相关项目,如主题公园、文化产业园区等,更需要科学的评价和规划,否则就必然会导致盲目的投资,不仅不利于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更会损害城市的整体利益。
(作者单位: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新闻与传播系)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