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有一些中老年人自发组成艺术团创造丰富的文化生活
河南省文化系统最近几个月发生了诸多变化,文化效应凸显:政府出台了一项项文化惠民措施,免费看大戏、免费看展览已经成为现实;与之相对应的是,在我们生活的最基层,在社区、街道、公园内,受到感染的群众也自发地跳起来、唱起来,自己创造丰富的文化生活。比如,一个由中老年人自发组成的爱心联盟艺术团每周有两天晚上固定在郑州市文博广场排练歌曲,还有两天上午也在这里练习。每年的重大节日,他们都要在广场上演出。不但自己心里充实了,优美的歌声也吸引了不少市民前来欣赏。
夜晚排练忙 大家来歌唱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为什么流浪……”、“洪湖水呀浪呀嘛浪打浪啊,洪湖岸边是呀嘛是家乡啊……”10月8日晚10时,一阵阵嘹亮的歌声在郑州市文博广场回荡,十多位中老年人正在夜色里激情澎湃地演唱,而为他们伴奏的乐器,可谓中西合璧:有传统的二胡、笛子、唢呐、葫芦丝,还有西洋的长笛、吉他、提琴、萨克斯……
优美的歌声吸引了不少市民的围观,很多人和着他们的节拍,一起哼唱。“我们是文化路街道办事处爱心联盟艺术团的,像这样的活动,已经坚持一年了。”正在现场主持的文雅丽说,他们这个艺术团已经一岁了,别看年龄小,但名气可不小,他们表演的节目已经在电视台播过好几回了。
生怕退休闲 成立艺术团
“哎呀,其实也没啥说的,就是玩呗!”说起艺术团成立的初衷,今年54岁的发起人文雅丽十分直爽地说。“我一直在学校工作,跟学生在一起很热闹,生活也很充实,但眼看快要退休了,生怕退休后闲得慌。”喜欢唱歌和跳舞的文雅丽,经常到家门口的文博广场散步,“在这里,我认识了爱吹唢呐的老董,爱吹笛子的老周,还结交了‘一听别人唱歌就走不动’的小原……”
不知不觉地,文雅丽他们七八个人形成了一个文艺小圈子,大家自带“家伙儿”,经常在广场上练习唱歌,“你唱唱,我唱唱,大家觉得怪美,很多不相识的市民也加入进来了,不知不觉就有20多人了”。
今年5月,办事处主动和他们联系,经过双方协商,正式成立了文化路街道办事处爱心联盟艺术团。
人才很齐备 还有“夫妻档”
“办事处给我们提供了灯箱、服装,还有演出场地,我们平时在文博广场排练,广场提供照明用电,我们发展壮大的速度一下子就快了。”文雅丽说,现在艺术团已经有会员一百多人,正常参加活动的有四十来人,这其中,还有很多在职职工、公务员、学生,还有厅级、处级干部呢!
在当晚的排练中,53岁的裴淑英动情地演唱了《我的祖国》,而54岁的胡漫光则吹着笛子伴奏,这二位配合得天衣无缝。原来,他们是两口子,今年2月份加入了这个团队。“我在郑州市交管局工作,老公在市民政局,都是在职的。”说起加入艺术团的经过,裴淑英直言,“我就是被文雅丽他们感动了,他们经常在这里演唱,风风火火的,于是,我和老公也带着笛子加入进来了。”“他们俩是‘夫妻档’,在我们团里,还有‘姐妹档’呢,程轼芳和她妹妹,可是双胞胎呢!”说起艺术团的人才,文雅丽相当自豪,而他们现在的表演形式不再局限于唱歌,还有舞蹈、小品等多个类别。
如今,除了每周两天晚上在文博广场固定练习外,还有两天上午也在这里练习。“每年的重大节日,我们都要在广场上演出,天天有事干,心里怪充实,咱这社会不也就和谐了嘛!”说起艺术团的作用,文雅丽很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