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文化>  正文

评论:谁在国家大剧院演出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2010年10月12日   来源:人民日报

  

  【编者按】

  

  一天20万元的运营成本,4个剧场每年至少需要600场的演出,每晚至少6000人的设计容量……

  

  2007年12月22日,国家大剧院开门迎客,质疑声不绝于耳:我们能与国际演出市场接轨吗?谁将来这里演出?谁能看得起演出?谁能养得起这个庞然大物?

  

  两年多过去了,国家大剧院非但没有关门,反而成为观众享受高雅艺术的首选之地,成为世界演出版图中不可忽视的一个圆点。先后有45个国家的两万多名演员在这里登场,有500万人次走进这座美轮美奂的建筑,每晚这里乐声悠扬灯火通明……

  

  据了解,其他国家对国家级大剧院的资金扶持一般都在一半以上,有的大剧院还额外接受企业和个人的基金支持,而中国国家大剧院在只有政府1/4资金支持下,每年的票房收入达3亿元,基本实现了收支平衡。

  

  他们是怎么做到的?该怎么看待“国家大剧院现象”?今天起,让我们走近大剧院,听一听大幕后的故事,看一看大剧院是怎样悄然改变着一个城市的文化品质。

  

   

  

  刚刚过去的国庆假期,国家大剧院的演出日程表一如既往地“忙”:

  

  9月24日到10月7日,由北京人艺全新复排的曹禺经典话剧《原野》连演13场;

  

  10月4日和5日,世界一流的布达佩斯节日交响乐团与指挥大师费舍尔合作,为国家大剧院秋季演出季打造两场音乐盛宴;

  

  10月5日到9日,被称为京剧界“好莱坞大片”的大型原创史诗京剧《赤壁》,进行第六轮演出。

  

  高雅艺术门类齐全,国内外艺术家扎堆儿登场。国家大剧院,已经成为一个越来越有分量的国际大舞台。

  

  每个月都有一流名团登场

  

  “世界上还从未有过像国家大剧院这样的剧场,开幕不到3年,能引进如此多的世界艺术精品。”国家大剧院艺术总监陈佐湟认为,“大剧院音乐厅已经形成了一种气场,这气场吸引着世界范围内的顶级音乐大师与乐队来到这里。”

  

  “全世界都将嫉妒中国”,这是一家媒体在报道享誉全球的瑞士琉森音乐节来到中国时的标题。1973年,通过一台小小的黑白电视机,20多岁的陈佐湟在石家庄一个偏僻村庄看到了阿巴多的首次访华演出。36年后的2009年9月,经过整整两年的努力,琉森音乐节来到北京。

  

  其实在国家大剧院引进的演出中,耗时两年的项目比比皆是。身为大剧院的舞蹈总监,赵汝蘅对大剧院芭蕾剧目的引进简直到了严苛的地步,“一流作品、一流演员、一流呈现”一样都不能少,假团、假奏、假唱更是不可能。

  

  美国芭蕾舞剧院于2009年11月在国家大剧院进行了为期4天的盛大演出。这是该剧院有史以来规模最为宏大的海外演出——9位首席明星、80位实力舞者、130多人的庞大阵容。这是赵汝蘅坚持的结果,她要求必须有强大的阵容,而且除了要带极负盛名的看家作品《堂吉诃德》,还必须带最新的节目。于是观众看到了由4个小节目组成的《当代芭蕾集锦》,这其中的3个节目刚于当年10月在纽约首演,大剧院成为除纽约林肯艺术中心外,世界上第二个欣赏到这一最新力作的地方。

  

  大剧院演出部副部长任小珑说,大剧院有4个剧场,但他们的工作并不仅仅是把剧场填满,而是要满足广大观众对世界艺术精品的欣赏需求。“要保持每一年、每一月都有一流的知名院团走进大剧院”。但名团的引进并不是越多越好,不是走马灯似的进进出出,而是想通过几年的努力,让国内观众能够系统地见识到世界优秀文化的面貌。比如歌剧,大剧院引进的首先是歌剧发源地意大利的剧目,先从经典名剧开始,再逐渐引进现当代剧目。

  

  经过努力,大剧院的节目单已经排到了2014年,国家大剧院已经成为世界艺术演出版图上一个重要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