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报纸来了。2010年年3月9日,比利时诞生了被称为“欧洲乃至世界上第一份3D报纸”的《最后一点钟报》。仅仅一个多月时间,湖北《十堰晚报》就推出了中国首份3D报纸。随后,《齐鲁晚报》、《南方都市报》、《安徽商报》、《每日商报》、《都市周报》
【慧聪印刷网】3D报纸来了。2010年年3月9日,比利时诞生了被称为“欧洲乃至世界上第一份3D报纸”的《最后一点钟报》。仅仅一个多月时间,湖北《十堰晚报》就推出了中国首份3D报纸。随后,《齐鲁晚报》、《南方都市报》、《安徽商报》、《每日商报》、《都市周报》、《扬子晚报》、《城市晚报》、《东方早报》、《芭莎男士》杂志等十多家报刊相继推出了各自的3D“盛宴”——号外、特刊、专刊、彩页或整报。因为国内外3D报纸的争相登场,2010年也被称为“3D报纸元年”。
3D从欧洲传入国内仅仅相差38天,这也说明当今世界文明传播的层级结构日益“扁平化”,传播方式日益直线化,甚至直接化,整个地球的村落化趋势更加明显。要知道,造纸术在中国发明以后,经过600多年才传到中东,1000多年后才传到欧洲。就是1865年林肯被刺杀的新闻,从华盛顿传到伦敦还花了12天时间。如今,网络传播、卫星通讯等新的传播技术的应用,使得文明与信息的共享更加同时化、同质化。
文明传播共时性的增强,使得3D报纸就像好莱坞的3D大片一样在中西方国家几乎同时“上映”。但是,国内外3D报纸的所谓“视觉盛宴”大都仅仅是一场创新试验,甚或仅仅是玩玩概念,刺激一下人们对于报纸已经审美疲倦、分散的注意力。3D报纸绝不是,也不可能成为应对报业衰退、危机的“救命稻草”。
从3D技术的产生来看,以文字传播见长的报纸并不是展示3D的天然舞台。所谓3D,不过是针对传统2D——二维平面成像显像技术的升级版,是利用偏光技术原理等特殊的影像处理手段和人眼在影像还原时的视觉错觉而产生的三维成像显像技术。1839年,英国科学家发明了一种立体眼镜后,3D技术就开始在图画、电影等影像艺术和娱乐领域应用。1922年,就产生了世界上的第一部3D电影《爱情的力量》。早期的3D电影打的就是影像的立体效果牌,1952年上映的被认为是史上第一部真正3D长片《非洲历险记》,其宣传口号就是“狮子在你腿上,爱人在你怀里”。早期的此类影片还常以指向观众的枪、扔向观众的物体为噱头。即便是早期这种简单的3D效果,也是今天印刷[百科]相对粗糙、缺少动感的纸媒很难达到的。
对于以文字传播为特长的报纸来说,从2D升级到3D甚至有不务正业之嫌。在当前网络、电视、手机和多媒体数字出版物等及时性、互动性强,媒介融合程度更高、图文传播手段更为丰富的媒介冲击下,报纸的发行量在日美等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多年来连续衰退,不读报的人群在逐渐扩大,报业经济效益在整个媒体行业所占的份额也逐渐下降。一些报社、报团甚至出现了关门倒闭的情况。美国的一个知名脱口秀电视节目主持人甚至公开在节目中将报纸调侃为白色加黑色的快要完蛋的东西。这种报业衰退的趋势在发展中国家的中国也同样存在。也正是在报业衰退的危机面前,一些报人希望通过形式创新来实现报业的救亡图存。然而图像实在不是报纸的特长,放弃文字和深度很可能会让报业“死”得更快。
不仅如此,报纸的3D实验还很可能因为技术、人力和纸张[百科]等成本的增加而加速自身的衰退。由于3D报纸不能采用传统的新闻纸印刷,而需要采用远贵于新闻纸的铜版纸印刷,仅纸张成本就是原来报纸的数倍。《扬子晚报》3D号外共8个版,成本也达到了“约为2元,其中纸张成本为1.2元”。
此外,人力、技术研发和观看3D报纸所需要的特殊眼镜也是一笔不菲的支出。也正因为3D成本高昂的原因,目前国内外的3D报纸大都停留在广告、重大庆典专刊的试验上。
从报纸的传播特点来看,盲目推行图像效果远不及影视媒体的3D报纸只会是作茧自缚,以短搏长。从某种程度上说,当前3D报纸的创新试验甚至是在为自己的竞争对手——电影、电视、网络等影像见长的媒体做“嫁衣”,3D报纸为电影、电视、网络视频等影像媒体免费地培养了3D受众群。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